超级进化光线-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套经由我设计并制作出来的全息实景拍摄装置——万物测量者1。0,外表是一个球状的观测体,里面内置有23个超广角鱼眼镜头,通过我开发的特殊算法及图像处理引擎,可以将拍摄出来的不同角度画面,融合成以观测点为中心的全景立体效果。并且,随着观测体数量的增多,位置、角度覆盖范围越广,拍摄出来的实物全景效果便越能接近360度无死角的概念。。。。。。”
只不过,没等梁羽继续介绍手里拿着的南瓜大小的球状物体到底还有什么技术含量和用途时,台下爆发的讨论声就打断了他的讲述,完全没有一点压低自己说话声音意思的交流立时是成了现场的主流。
“我没听错吧,竟然已经有实物存在了,资料上面不是说连国外的全息投影设备都大多只能用虚拟合成的方式进行数字模拟,国内这边就已经有了可以直接运用到实景拍摄的装置了,我说何铁头啊,这台上的小鬼是不是在吹牛喔?”
“这还用问嘛,老魏,虽然我不是专门搞这方面的(数字图像处理),但作为一个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和机器视觉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方向的专业研究者,我很清楚,要将二维图形处理成360度全景无死角的立体概念,不仅需要大量分辨率和透视度非常高的图片作为拼接基础,还必须拥有足够庞大的计算量作为支持。特别是这种有可能应用到亚微观级别的多层次观测触角,计算量将更为恐怖,即使有特殊的算法作为帮助,也难以达到他描述的那种效果,约莫能满足大型普通3D游戏的处理要求就已经不错了!”
“老何,那可不一定,我觉得以现有的条件还是可以办到的,用固定移动视角的方式来进行观测,能有效减少其需要的庞大计算量,最少能降低到百万分之一。毕竟,这只是360度无死角,而不是真正能移动到任意位置的上帝视角,肯定会按照人本身的观察习惯,受到身高体型以及眼部观察角度的限制。不过即使如此,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其技术要求也应该比现有的程度要厉害十年以上。”
……
到底都是各大知名高校的校长和相关职务的重要领导,本身就德高望重,有不少还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和学术大拿,座下弟子千百,别说是梁羽站在台上,就算是教育部、国务院的负责人来了,他们也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遇到感兴趣的问题,那还需要在意什么现场的纪律啊要求,当即就能讨论个火热朝天。
不过说着、说着,有些人忍不住皱眉了。
“哎哎,你们不觉得台上的那个小鬼很眼熟吗,好像上次老孙给我们介绍的一个人。。。。。”
“诶,经你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不是老孙那家伙说自己收的关门弟子吗,发明智能机器人小白和康康的天才少年么,我当时还笑他吹牛,人家可比你成就高多了,国外都是争相报道,你这老家伙也就只能在国内横一下,现在出现在这里,他讲的莫不是真的?”
“呵呵,你们现在才反应过来啊,刚才上台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这才一直没有吭声,等下等老孙过来了,有你们脸燥的时候,哈哈哈。。。。。。”
不知不觉,声音渐渐的低了。
就连当初邀请梁羽过来的几个高层领导都没有想到,这帮横惯了的老家伙,居然这么给面子,才讨论了几分钟就安静下来。
看着台上的梁羽没有一点恼火表现的示意工作人员将备好的VR接收眼镜下发到每个与会者的手里,现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过来,对方这是成竹在胸啊。
………………………………
第三百五十章:怦然心动的反应
说服的过程远比想象中的更容易。
当炫酷的、具有未来风格的银白色半覆式VR眼镜被戴到在场之人的脑袋上,然后白光一闪,所有人都进入到一个被模拟出来的教学现场时,每个人都为自己亲眼所见的景象而感到震惊不已。
这竟然是一堂正在进行的化学实验课。
就跟许多理工科大学里最常上演的一幕,教授在上面讲解着正规的操作流程、实验步骤,台下的学生们亦步亦趋的进行照做,偶尔提出些疑惑和问题。他们作为一个突然多出来的旁观者,能不受干扰的观察一切。入目所见,不管是实验的材料设备,还是台下每个同学在操作时那种紧张、提心吊胆的反应,都被还原的栩栩如真,其逼真的立体程度,根本让人找不出任何漏洞和错处,就像是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
只不过,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仿佛这一刻,他们已经化身为上帝,能不受约束地在这个场景中获悉自己想知道的一切。
甚至就画面的体验和感受来说,这种被锐化过滤后的场景,要比其真实的样子更清晰和令人印象深刻。那绚丽的色彩、柔和的对比度、还有无处不在的通透光线,竟有点像是置身在唯美的艺术电影里,一场最普通不过的化学实验课,居然让他们有些流连忘返,怎么也看不够似的。
“要不是可以经常看到,我都怀疑这是别人家的学校,只是一场实验课而已,拍的这么好看干嘛!”
当即就有人吐槽道,然而和脸上的表情不同,没有一个人提前摘下眼镜,全都是恋恋不舍地沉浸在被还原出来的数字场景里。
没有什么能比亲眼见到的事实更值得他们信任的。
单说这个效果,就足以让那些对平常上课感到厌烦的家伙,把浪费掉的时间跟精力重新投入到这上面。
“怎么样,老何?还看的上眼吧,我觉得,这课上要是配些俊男美女,那帮平时学习不用心、不认真的家伙,只怕要把自己多余的娱乐时间,都会用在这里。”
和之前那种普遍质疑的态度不同,现如今,台下的这些校长、官员、领导们虽然都是憋着一肚子话想要问梁羽,却最多只是在下面窃窃私语,没有一个想要大声嚷嚷,破坏这里面的感受体验。
对方拿出来展示的样品效果(应用场景),已经完全超出所有人的估计,甚至可以说是震惊。
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受视力、听力、身高范围等自身条件的影响,还有其它外在因素干扰,大部分人都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上课期间,接收知识的对象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很多个。老师不可能因为仅仅几个人没有听清、暂时理解不了就停下来,进行重复讲解,他必须照顾全部人的进度。
这样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都无法保证自己一天所学的内容能够全部掌握。
事实上,别说是全部掌握了,能听懂个七七八八就已经非常不错。按实际情况来算,多数学生基本连一半都达不到,要靠大量的作业习题和反复考试才能逐渐明了并弄懂相关的知识点。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不靠课后的补充,就完全掌握所教的内容,这也是学霸天才们让人羡慕嫉妒的原因,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还有学习经验,能够让人以最少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
至于那些上课坐不住、容易走神对所讲内容记不下多少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是慢慢地被淘汰出局,沦为学渣,并且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连重新赶上的机会都没有,一步落后,就是步步落后,他们的家庭条件,可没有奢侈到能够让父母请家教的程度。
但是,有了眼前这东西,困扰大多数学生上课分心的难题,无疑是得到了妥善解决。
不少心思灵泛的人对VR眼镜的功能摸索了一番后发现,不仅可以通过上面的按钮操作视角进行方位移动,还能让整个立体场景进行快进倒退,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这样,即使学习能力再差,也能保证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会出现遗漏和错过。
不过最让在场的各位校长和教育机构官员心动的,却是这种教育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另一面。
看到没一个人有摘下VR眼镜的打算,站在台上的梁羽不得不将身前的话筒链接到所有人的VR设备上,然后说道:“上面的场景,是我在过来之前,特意找老师(孙老)所在的学校帮忙拍摄的。按照最普通的化学实验室所需要的投入成本和维护计算,上述的实验器具和材料,一年下来最少需要花费十几万,这还是在不出大的实验事故前提下。但是,对于这次友情拍摄,我只付出了不到一万块钱的成本价,其中租借教室花了五千,演出费两千六,包括一名教授的出场费五百,两名助教和二十四名学生的参与费每人一百,以及盒饭钱五百和饮料钱一百,加起来只要八千多一点,而拍摄后的全息影像却可以反复使用。”
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计算这里面的成本。
看上面的时间显示,足足两个半小时,也就是将近三节课的课程,而这样的实验课,即使本专业的学生,一个学期也上不到二十节,却只需要花费八千块多点。。。。。这还是在师生友情价的情况下,换做自己学校,连教室的使用租借费都免了,只需要给上课的助教老师学生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就能够利用拍摄后的场景反复进行体验。
这方面的费用降低就不是一点点了,而是一年下来好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多余花费被免除掉,并且教学效果在每降低的同时只会比原先的更好。当然,最重要的是提前保证了学生和实验器材的安全性,经过反复观摩学习后,至少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而这,仅仅只是最普通的大学实验阶段,如果用在更高级别的研究实验室,节省下来的费用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无疑能惠及到更多的大学及学生。
可让其他人都没想到的是,梁羽的话还没有说完。
“当然,作为一项投资计划,想要有吸引力,仅仅包含节流的部分还不够,它更大的价值应该在于开源。”
“相关设备,我并不准备只是把它们简简单单地卖出来,然后让人随便使用,而是打算和在场的各个学校进行深入合作,建立一个这方面的共享平台,免费租用之后,根据设备拍摄出来的教学场景其重要性和花费成本,对本校之外的观看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样,不但能充分弥补国家方面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的巨大财政投入,还能有效帮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知识教育。”
话音一落,全场都陷入了一片鸦雀无声的状态。
如果说刚开始他们对梁羽提出的计划还存有很多怀疑,只是看到了它包含的广阔前景,才抱着倾听了解的打算姑且任之,那么现在,全部人都为这计划的后续怦然心动。
………………………………
第三百五十一章:全息影像设备的恐怖影响力
其实,互联网发展至今,网络公开课已经是一个能让不少人耳熟能详的概念。
不止是许多培训机构,都愿意借这种方式来打响名气、招揽学生,像国外那些知名的高校,哈佛、耶鲁、剑桥、牛津、麻省理工等等,也纷纷是在网上提供课堂实录的教学影像,以满足世界各地的求知者对重要知识和提升自我能力的追求渴望。
可以说,这种远距离教学方式自从英国起源后,便以非常符合当下盛行于网络世界的共享精神而逐渐大行其道。在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