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祚晨-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尾随着孙公公步入御书房,刘尚武跪下长稽在地,说道:“吾皇万岁!臣,刘尚武祝吾皇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起来吧!在地上跪着也挺凉的。”皇上说道。
“是!”刘尚武应道。起身,恭敬地站在一旁。
“孙公公,你下去吧!”皇上呷了一口茶,感觉微凉,随手放到了一旁,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孙公公屁颠屁颠地,把抱在怀里的木盒承到书案上,说道:“皇上,这是您要见的新奇物件。”说完双手捧起皇上的茶杯,偷偷瞄了一眼皇上的脸色,转身斟满茶杯。
走出御书房时,又是像猫儿一样悄无声息。
刘尚武心里骂着,你这老王八蛋,这时候了还要确认一下,是不是皇上要见得物件。
“这就是,王爷说的连弩?”黄尚举眉问道。
“禀皇上,正是连弩。”刘尚武供着双手恭声答道。
“为什么是王爷先知道有连弩?为什么从未见你奏折提起?为什么进京复命带来?”皇上一口气问了三个为什么,脸上不喜不恼,平静的就像路边茶摊里的茶客一样悠然。
刘尚武很为皇上的睿智而苦恼,自己隐藏连弩的秘密,不是万不得已哪会告诉他?至于王爷告诉皇上连弩的事,不过是王爷要通过此事向皇上表明,刘尚武一直是王爷的近人,多年来一直不曾分裂的近人。王爷和皇上是亲兄弟,只要哥俩关系不破裂,不就是和皇上的近人一样?
“皇上,容臣慢慢禀报。”刘尚武说着,抬头偷偷看了一眼在书案前端坐的皇上。
见其微微点头,刘尚武说道:“臣,深知皇上仁爱天下苍生。这连弩具有比弓箭更大的杀伤了,臣总感觉有伤天和有悖于吾皇的仁爱之心。”说着再偷眼看看皇上,见他微有喜意,接着说道:“所以臣心中踌躇,就托王爷提前禀报给吾皇,还请皇上体谅微臣、恕了臣的未奏之罪。”说完,又是跪下俯首在地。
用手指轻轻敲着书案,皇上稍作沉思,说道:“平身,赎你无罪!”上下看着起身的刘尚武,点了下头又说道:“朕,仁爱天下苍生不假!并不代表对我安泰国虎视眈眈的异邦也会仁爱,也不代表对狼子野心的乱臣贼子也有仁爱。”微微一顿,笑着说道:“身后有凳子,找个坐下吧。”
刘尚武这时才感觉到,后背微凉的感觉,也不知是什么时间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既然赐了凳子坐,说明皇上很喜欢自己的连弩,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检验过连弩的威力没有?”皇上饶有兴趣地问着,打开盒子仔细端详着。
“禀皇上,检验过。同一时间和弓箭相比,要多射出一百多只箭矢。”刘尚武恭声答应着。
“那不就是说,一人可顶百人?”皇上很难得地兴奋情绪,说道。
“吾皇圣明!边关将士辅以连弩,渗入蛮人疆土如入无人之境。托吾皇洪福,微臣来京都复命之前,大安泰子民无损一粒粮食,缴获蛮人战马无数。”刘尚武情绪激昂地说着,也不忘恭维着皇上。
“好!好!好!”皇上抚着双手连连夸赞着,看向刘尚武的眼神,满是赞许的神色,说道:“明儿个早朝,就让那班不思进取的官员看看,这是什么功劳!”
刘尚武心想,给他们看看?岂不是让他们又有了羡慕、嫉妒、恨的理由?想着就心烦,却又不敢在脸上有任何表露。
“让我想想给你什么封赏……。”皇上说道。
刘尚武赶紧说道:“皇上,这都是微臣为吾皇应尽的本分。微薄之功哪敢……。”见皇上挥了挥手,又赶紧住了话语。
“朕封你为辅国大将军。你那子嗣也有封赏,容朕再思量,明儿个早朝再说。你可满意?”皇上微笑着说,猛地想起还不知其子之名,又问道:“你那子嗣……。”
刘尚武慌忙说道:“禀皇上,微臣犬子名祚晨。”
第三十五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求收藏}
刘尚武这次入京都可谓是收获颇丰,意料之外的大丰收。自己被封到从一品大将军,儿子祚晨也将有封赏。
连夜赶到京都庆亲王府,刘尚武胡乱的向嘴里塞着糕点,真是饿坏了。再不好好吃点,明儿个早朝还不知能站的稳当不?
王爷惬意的喝着茶水,看着狼吞虎咽的刘尚武,微微笑着想着往事。以前,皇上和自己还都是皇子。自己替病重的父皇领兵出征时,刘尚武还只是一名参将,由于用兵神勇在抵御蛮人入侵安泰立下赫赫战功,又有一役屠戮蛮人八万之众,从而直接提升为自己的副将……
现如今,已经是从一品大将军的刘尚武,吃饭吧唧着、喝水咕嘟着,全然没有一点尊贵模样。自小在宫廷长大的王爷,看刘尚武这幅吃相,忍不住就笑出声来。因为王爷想起了猪吃食时,把嘴供在槽子里就是这声音。
“王爷,怎么了?怎么那么高兴?”嘴里含着饭菜,刘尚武歪着脖子含糊不清地问道。
“你吃饭就像农夫养的猪一般模样!”依然在笑着,王爷用手指着刘尚武说道。
“嗨,以为有什么好笑的,老爷子一直这么说我。”刘尚武说完,伸手把最后一块糕点放进嘴里,又是一阵吧唧声。
“不够再让人送一盘?”王爷抬起眉毛,努力把眼睛睁着说道。
“撑坏我了,不行了,吃不下了。要是退回几年去,再吃一盘不在话下。”刘尚武不无遗憾的说道。
“行,一顿吃了我三天的饭,比你家老爷子都能吃。”王爷取笑着说。
刘尚武呵呵笑着,问道:“皇上这次怎么这么敞亮,升了我的官职,还要封赏晨儿,看不透。”
“一帮子臣子,好逸恶劳。皇上可能要借你的功劳给他们难看了。”王爷呷了一口茶,又说道:“你可真是福将,捅了这么大篓子,眼看着就烟消云散了。”
“哪儿散去?麻烦还能小了?”刘尚武撇撇嘴,说道。
“那也是你离开京都的事情了,不是?”王爷说道。
“就怕李家龌龊,对我家里人不利。”刘尚武不无忧虑地说道。
“在凤乡,有陌生人还会发觉不了?别说你家老爷子教的徒弟都是孬种。”叹了口气,王爷说道。
刘尚武知道,王爷又想起来自家老爷子,情同手足的感情不能相见,任是谁想起来也会感到失落。
轻声咳嗽一声,刘尚武说道:“暗箭难防,不是?”
“暗箭。嗳,我说你那连弩没给我准备一把?”王爷皱起眉头,说着,双眼盯着刘尚武。
“要那玩意做什么,又笨又重的,不趁手!”刘尚武说完,努着嘴一脸不屑的表情。
“你,你这就过河拆桥了?”王爷一脸的不可置信,睁大了眼睛,又大声说道:“看我不剥了你的皮!”
“你看你,还是那脾气,也就是你这大侄子我,不生你气!”装作委屈的样子,刘尚武轻声说道。
“哼!还知道我有脾气?”王爷这暴脾气,一旦发作,自己也控制不了。
刘尚武可是不敢在戏弄王爷了,谁知道这主会不会真发飙,一旦发飙自己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虽说不会真的怎样,苦头肯定是免不了的。刘尚武很苦恼,每次为什么就被他捏的死死的,就是不敢悖了他的意思。
刘尚武想,可能在自己心里,一直把王爷对等于自家老爷子。
想着,刘尚武撸起了袖子,在王爷即将喷出怒火的眼前,取下了臂弩。
“你小子!我还以为胆子什么时间肥了,想和我动武呢?”王爷说着,自嘲地大笑起来。
“看,这是为您老准备的,这叫臂弩,全天下就……这一副。”刘尚武差点把祚晨那一副也说出来,说着,自己也吓了一跳。
“那你以后就不再做了?”王爷诧异地问道。
“皇上都不知道,要是以后让皇上知道了,还能轻饶了我?还是以后不用的好。”刘尚武说道。
王爷现在也顾不得刘尚武再说什么,急忙问道:“这玩意儿,怎么用?”
“这都什么时辰了?马上子时了,明儿个卯时之前就要去朝堂的。”刘尚武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委屈地说道。
绝无幸免,又是半个时辰刘尚武才得以脱身。
沾了王爷的光,一同来到皇城外,下得马车城门口已经三五成群了,这时最能看出谁和谁是一条战线,短暂的交流就像是入朝堂之前的作弊。
刘尚武和这些官员很少交际,因为就职所在地的原因,如果没有特别原因,也不想和他们有太多交往。要不,也不会随老爷子大老远跑到凤乡。
自小随父亲习武的刘尚武,也养成了铮铮铁骨顶天立地的个性。虽然,要论动脑筋并不比他们差。
刘尚武看这些个官员不太顺眼,这些个官员更是把他当怪物来看。京都官员哪有不相互通融,不相互周济的?除非是仇家!
卯时一到,众官员随着打开的皇城门鱼贯而入。
想着朝堂之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着皇上会怎么封赏祚晨,刘尚武也步入到了朝堂之上。文东武西,刘尚武自然找得到自己的位置。
孙公公像得了哮喘的公鸡,扯着嗓子嘶喊道:“吾皇御旨,今日大朝会,有事速速启奏。”说完,神气的扫视着满朝百官。
这是孙公公最风光的时刻,一个正五品的内臣总管,这时在文武百官面前吆五喝六,的确很有满足感。刘尚武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自己是真真地恶心他,不是对内臣有偏见,确实是看不惯他那一副嘴脸。
龙椅上,端坐的皇上满脸平静,听着臣子们启奏的鸡毛蒜皮事。
……
刘尚武听着都是一个意思,吏部有理由要银子、礼部也有理由要银子、军机处要换置马匹和兵器。真替皇上苦恼,就没一件省心的事。
好戏终于开场了,李爽的父亲李子钦走了出来。就像庆亲王爷说的那样,弹劾刘尚武在边关年久无功,拿着朝廷的俸禄,不思报效皇上的栽培之情。
多年不见朝堂之上弹劾当朝大员,李子钦的一番话,立刻引得满朝文武议论声四起,一时之间,朝堂上嘈杂声不堪入耳。
被李子钦拉拢的一帮官员,随声附和着与身前身后解释着,唯恐声势不够宏大。
庆亲王爷向刘尚武眨了下眼,意思说,看好戏吧!
“都吵完没有?”皇上扫视着平静下来的官员,说道:“李子钦,你作为监察重臣,启奏可有依据?”
“启奏皇上,微臣所奏句句属实,一众官员也有微词。”李子钦说着微微转头看向帮众。
“臣等,支持李监察司的启奏。”十多个官员出列跪倒在地,齐声说道。
“尔等,还有没有再需要补充的事项。”皇上这时竟然笑了,温和地问道。
看皇上的神情,若是没在御书房吃过定心丸,刘尚武非崩溃不可。皇上那表现就像是事实不够清楚,需要额外补充事实依据再做处罚一般。
“启奏皇上,微臣有本请奏。”吏部一位官员出列说道。
刘尚武侧脸看去,也不识得这位官员是谁。
“准奏!”皇上答道。心里微感意外,怎么还有未出列的臣子?
“启奏皇上,久闻刘将军拥兵自重,命令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