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天无痕-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个还不算,黑燕军在河阳郡境内,相对完好的两部战力都被燕然宫的那些阉臣收编过去,宿卫军的实力即将暴增,意味着他们对燕京的控制力会进一步被削弱,这不仅是英王所不愿看到的局面,也是京畿宗阀世族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而这个糟糕到极点的局面,就是陈海一手促成,这怎么令人不恼,令人不怒。
陈海陪同散骑常侍、少府监丞赵忠,亲自前往松林岗招降,也就意味着陈海及他身后的天机学宫,可能全面倒向燕然宫那些阉臣,意味着阉臣能从天机学宫招蓦到数以千计的寒门子弟,补入宿卫军,弥补燕然宫那些阉臣最大的根基不足,这样的局面要远比果子岭大仓要恶劣得多、深远得多。
想到当初便是他将陈海推荐给英王,陈玄真也是自觉罪孽深重。
赵无泰、赵融、屠重政等将站在一旁,也是默然无语,他们都曾与陈海共事多年,也曾一起在秦潼山立下赫赫战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两厢为敌。
这时候一只云鹄从远空,像是一支利箭般快速飞来,直接落到英王赢述的肩头。
宗阀世族多用小而飞行急速的灵鹄传信,云鹄更是灵鹄中的异种,有驾驭罡风的异能,飞行速度极快,又有着常人莫及的灵慧,从燕京到甘泉山七八千里直线距离,有半天时间都能飞一个回来了。
英王赢述拆开云鹄鳞爪上绑着的筒管,取出密藏的油腊纸信,捻开细读,脸色更是骤变。
“燕京有什么消息传来?”赵无泰硬着头皮问道。
“文勃源这狗贼在燕京,为陈海、俞宗虎二人请功,皆授亭侯爵位,以燕然宫散骑常侍、都武尉将军衔,出任宿卫军都尉,各掌一营新军。屠太尉他们欲阻之,文勃源这狗贼竟然就从父皇那里请出一道帝旨,逼迫屠太尉用印……”
蜜月期间,英王赢述见文勃源皆以“先生”相称,文勃源也曾在英王府执掌内府事务多年,替英王前后奔波,是英王赢述得以掌握大权、绕过太子赢丹联络帝君的关键人物,功绩甚至要比陈玄真还要大,但谁能到才过去几年,英王赢述会满口喊文勃源“狗贼”?
文勃源最终效忠的是益天帝,效忠的是燕然宫宦臣势力这个小群体,而京郡八族则要求英王赢述与操弄朝政的阉臣割裂。
在太子赢丹之后,屠氏阀主屠缺执掌权柄受到削弱的太尉府,但诸京营军的将职除授,还是要通过太尉府草拟文书、加盖印戳才会正式生效。
文勃源可以推荐陈海、俞宗虎入宿卫军为将,但太尉府也能够力阻之,但文勃源专为此事请出帝旨,屠缺还要继续横加阻挡的话,到时候就不是屠缺与文勃源之间的矛盾,而是太尉与帝君之间的矛盾昭然若揭。
照例,屠缺还想继续阻止陈海、俞宗虎入宿卫军为将,就只能以请辞相挟迫,能不能逼使帝君收回帝旨还两话,这会让燕京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形势,迅速恶劣。
屠重政也是屠氏子弟,他没想到形势会陡然直下,也没有想到陈海这么快就会再度入仕,而且完全不介意身上直接打上燕然宫的烙印,与俞宗虎成为燕然宫十四常侍之一。
俞宗虎率部投诚,是河阳郡战事的关键转折点,功绩确实不小,所以册封亭乡等爵衔不算什么;要是俞宗虎不是两度叛变,令人厌恶,以他这样的战功,就算是册封乡侯都不算为过。
陈海此番明面除了助赵忠招降黑燕军一支残军外就没有其他功绩了,但关键是陈海三年前去职致仕,并非出于明面上有什么过错,将他以前的功绩以及这几年来沥泉对诸京营军的后勤支持等功绩都摆出来,文勃源为陈海请功册封亭侯等爵衔,也能算得过去。
京郡宗阀出身的满朝文武大臣,心里对陈海愤恨不已,却也没有什么能公开拿得出来的阻拦借口。
除了文渤源与屠缺之间的矛盾激化,更令人感到棘手的,或许就是陈海将与俞宗虎同时入宿卫军为将。
陈海治军之能,是他们许多人都是有眼目睹的,更何况陈海身后的天机学宫这几年在傀儡战械上的斐然成就令人心惊。
陈海入宿卫军为将,宿卫军的战力在短时间内会提升到何等恐怖的层次?会不会彻底打破京畿宗阀世族控制燕京的平衡?
而且照云鹄紧急传递过来的信函来看,陈海、俞宗虎都编入宿卫军为将,各掌一营新军,俞宗虎所治新军,自然是随他投诚兵马;而陈海所掌新军,那自然就是在松林岗受降黄双、乐毅所部残寇。
他们明明知道是陈海带着黄双、乐毅两部残寇,烧得他们在果子岭的大仓,这时候又眼睁睁看着陈海带着黄双、乐毅两部残寇,完好无损的编入宿卫军,叫他们怎么甘心?叫他们怎么忍得下这口气?
赵无泰与赵融对望一眼,他们自认为跟陈海还是有些交情,这种情形也完全无法说什么了,也知道今后彼此将彻底站在对立面,再没有重叙旧情的机会了,就希望不要有刀兵相见的一天。
英王赢述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既没有再说什么要收拾陈海的狠话,也没有说要治陈玄真他们的不察之罪,只是要让人将战俘赶入山谷里亲手处决。
陈玄真他们也是默然无语,只是看着英王赢述亲手将一批批黑燕军战俘处决掉。
到陈玄真到甘泉山西麓大营见英王的第二天,松磐岭那边也传来消息,虎贲军在太子赢丹的率领下,也于昨天彻底攻陷黑燕军在河阳郡东部的松磐岭大营。
俞宗虎叛变,退往雁门郡的通道遇堵,东线黑燕军除投降或被歼灭的三十多万将卒,还有近二十万溃逃将卒只能选择往南部的历川郡,或往东部的淄水郡突围、逃窜。
虽然虎贲军在太子赢丹及宁氏阀主宁致泽的率领下,进占松磐岭休整,但东线勤王军之前没有捞到大战能打,又不像西线果子岭大仓被毁,有绝粮断炊之忧,这时候进入淄水、历川追击溃兵残勇皆是奋勇争先。
虽说逃入松都山以及留守雁门郡的黑燕军残部还有五六十万众,虽然荆襄及南湘两郡的宗阀联军,刚刚挺进云梦泽,但到益天帝七十九年元月,燕州诸郡民众也都相信,持续数年的流民之祸,终于是暂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收拾流民军搅乱数年之后留下来的残局了。
第359章 龙骧都尉
益天帝七十九年二月上旬,随着燕京城传出来一大批帝旨、公函文书,陈海在蓟阳、河阳之交的松林岗大营,也正式接受册封,以燕然宫散骑常侍、都武尉将军等衔,出任宿卫军龙骧都尉,总领宿卫军龙骧大营军机事务,授亭侯爵天机侯。
虽然陈海早在五六年前就出任西园军都尉一职,但当时的西园军都尉将职,仅仅是为方便编训新卒所设,职权实际上有限得很,都无权任意调动将卒出入军营。
而这一次,除了编黄双、乐毅所部五万降卒为宿卫军龙骧营锐卒外,陈海还得授龙骧都尉牙旗,可以在松林岗设立牙帐,处理与龙骧营有关的军机事务。
龙骧大营除了诸营主将以及监军使等主要将官职务,由太尉府委任外,陈海还有权在龙骧大营都尉总管府之下,委行私吏担任主薄、长史等官职,权柄之大,甚至不在边郡的都护使之下。
事实上,除了燕然宫除了调派黄门令房溪俨出使监军使外,龙骧大营的所有将领官佐,都由陈海推存担任。
房溪俨也是燕然宫出任的宦臣,曾是文勃源身边的六大剑侍之一,四年前陈海夜投宿卫军大营,与房溪俨见过面,相处过一段时间。
那时房溪俨才刚刚开辟识海踏入明窍境,才三四年不见,房溪俨都已经是明窍境后期修为,进展之速,陈海看到都瞠目结舌。
虽然不知道燕然宫掌握何等秘法、秘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培养出一批强者出来,但燕然宫所缺少的,还是大量能够充当中低级武官以及执掌地方府县政事的合格人才。
这也是燕然宫宦臣势力最大的软胁所在,也是为何陈海最终能受重用的关键原因,因为天机学宫这几年在宗阀世族之外,聚拢了一大批寒门子弟。
这也使得前后两次任职,陈海虽然听着都只是担任一营之都尉,但职权却有着天壤之别。
陈海在龙骧大营编五营官兵,分别以乐毅、王圭、王拱辰、周钧、吴蒙五人为五营将兵校尉;以黄双为护军校尉,与齐寒江、韩文当等人掌中军扈卫营;以孙干为总管府长史、以周景元为总管府主薄,又委任韩謇、张瀚等人为总管府参谋军事。
二月中旬,又有一道令旨从燕京传到松林岗,委任陈海兼知涟水府事。
这道令旨却非燕然宫的意思,而是左丞容衍的推荐。
名义上是说陈海经营沥泉有方,而早年协助潼北府治灾有功,而河阳郡久历战事,民生凋弊,极需要有人招抚安顿地方政事、恢复民生,才要推荐陈海兼领此职。
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一任命,将陈海羁绊在甘泉山西麓,既无法被文勃源调回燕京,加强宿卫军在燕京的实力,也无法率部北进到雁门郡,继续收编雁门郡境内的黑燕军溃卒。
燕州旧制,十里为宁、三十里为乡、百里为乡、三百里为府。
涟水府辖南到甘泉山西麓天源寨、北至华蒲岭秋石寨、西至石鼠岭、果子岭三百里地域。
而在此时,英王赢述兼领蓟阳郡牧,率西园军退回到蓟阳郡,负责在蓟阳郡恢复民生,实际上是控制武胜关、控制京北地区,确保宿卫军在燕京城无法一手遮天。
太子赢丹及车骑将军宁致泽以及监军使赵忠,继续率虎贲军挺进到松都山南麓,继续负责对雁门郡黑燕军的清剿战事;俞宗虎则奉命率部南下,以虎啸营都尉兼知历川郡北部的孟津府事,负责恢复历川郡北部的民生,以及清剿逃入历川燕部、淄水西部的黑燕军。
燕京的政事主要还是受京郡宗阀世族的控制,这一任命实际上还是要俞宗虎与迁到历川郡北部孟津一带立足的宁氏一族互相牵制。
当然,陈海所率的宿卫军龙骧大营以及俞宗虎所率的宿卫军虎啸大营,都受太子赢丹的节制,两人兼知涟水、孟津,也保证虎贲军三十万精锐进入河阳郡与雁门郡交界作战,无后顾之忧;也方便就地恢复民生、征缴粮草及其他作战物资,也能缓解燕京的压力。
这样的安排,谁都不能说屠缺、容衍两人为首的朝廷大臣有什么不妥。
当然,燕然宫那边也非全无反制措施。
最大的反制指施,就是益天帝下旨,在少府监辖下增设造作局。
造作局设于沥泉,专司傀儡战械的制造、采购,实际上是将此前每年从沥泉流入京郡宗阀世族的七八百万斤淬金铁料,都收归到少府监及宿卫军的手里。
这是从燕然宫的最高层次,直接掐断对京郡宗阀世族淬金铁料的供应;为保证这点措施能顺利进行下去,益天帝还直接下旨,将西园军在潼北府的一万驻守精锐调到蓟阳郡,都并入英王赢述的直接统领之下,潼北府、南樟府的防备,都有地方兵备接手;同时秦潼关,由宿卫军派遣精锐驻守。
以宿卫军守御燕京城以及负责京东、京南、京西三个方向的防备,以西园军拱卫京畿北部,而虎贲军负责在外征战,这样的军事部署也是相当合理,令京郡宗阀世阀的大臣们难以驳斥。
当然,京郡宗阀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