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巨匠-第6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正在流逝,混沌影业和柯尔…格瑞德方面依旧没有任何消息,兰斯缺席奥斯卡的可能性正在逐渐上升,似乎这位过去三年独领风骚的新晋导演真的是对好莱坞失望透顶了,在“水果硬糖”的大好局势之下,依旧选择了“缺席”颁奖季,这对于好莱坞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兰斯仅仅只是因为“厌恶学院公关”,又或者是“拒绝积极配合宣传”,诸如此类的原因,学院根本不会给予任何关心,“既然你想要清高,不愿意与社会妥协,那么你就继续清高下去好了,我们不会缺少一个兰斯的,准确来说,我们不会缺少任何一个导演或者演员或者编剧。”
在奥斯卡的历史上,不愿意配合学院公关的导演或演员数不胜数,学院从来不曾在乎过,小金人也拒绝青睐这样的“方外之人”,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莫过于“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了。
在半个世纪后的现在,这部作品俨然已经成为了改变电影产业进程的里程碑,在无数专业榜单之中都牢牢把持着影史最佳的宝座,但这部作品在奥斯卡上却仅仅只获得了一座最佳剧本小金人。原因并不复杂,“公民凯恩”问世时,因为拍摄手法开拓创新,太过超前,不被观众所接受,早早下线,影评人们却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认为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值得肯定,奥斯卡上九项提名的肯定就是最佳证明。
可是,奥逊却十分傲慢,甚至是自大,即使这只是他的导演处女作,但他依旧不可一世地认为这部作品将流芳百世,他仅仅只有二十五岁,却坚信不疑地认为自己的作品应该得到更多荣誉、更多肯定,笃定自己在奥斯卡上会有所斩获。如此态度几乎把整个好莱坞都得罪了,以至于在颁奖典礼上,即使在提名候补介绍中提到“公民凯恩”,都会引发现场喝倒彩的嘘声。
最终,“公民凯恩”仅仅只收获了最佳原创剧本一座小金人,这还不是因为奥逊,而是因为赫尔曼…J…曼凯维奇这位德高望重的编剧是剧本的联合撰写人。
所以,学院从来不会主动去迎合那些刺头,既然刺头们不屑奥斯卡,那么学院也不介意将小金人颁发给其他人——奥斯卡历史上的冤案本来就不少。
但这一次的情况却有些微妙,因为兰斯不是拒绝学院公关,而是因为“剽窃门”而心寒——当一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被剥夺了,剽窃者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凭借着强大的人脉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辉煌。虽然说这就是社会现实,残酷而冰冷的现实,但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这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尤其是一向自诩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那批倚老卖老的白人评委们。
如果兰斯真的缺席了奥斯卡,那学院才是真正地沦为笑话。
更何况,“水果硬糖”在今年颁奖季的声势颇有些无法阻挡的姿态,兰斯的缺席绝对可以说是荒天下之大缪!
各大公会、各大影评人协会都先后对兰斯给予了肯定,这位才华横溢、年少有为、肆意不羁的导演正在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赢得“才子”的名号,最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在二月第一周公布的美国制片人工会提名名单之上,“水果硬糖”顺利入围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去年“借刀杀人”都没有做到的,这也意味着美国制片人工会认为“水果硬糖”具备了争夺最佳影片的资格!
如此一来,这也意味着“水果硬糖”在美国导演工会、美国制片人工会、美国演员工会、美国编剧工会、美国剪辑师工会等五大工会之上,全面赢得了提名,这着实是不可思议的结果,在今年的颁奖季之中,只有“断背山”一部作品取得了这一成绩。换而言之,“水果硬糖”已经和“断背山”并驾齐驱,成为了今年颁奖季的最大热门,俨然已经是现象级作品。
现在的声势普遍认为,“水果硬糖”虽然格局有限,但展现出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却绝对不容小觑,远远比去年横扫颁奖季的“杯酒人生”要更加深刻、更加悠远,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比起兰斯的“犯罪三部曲”也毫不逊色。当然,由于作品的小格局和黑暗主题,注定了作品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价值取向相悖,但提名席位却毋庸置疑是对这部作品的最大嘉奖。
难以想象,“水果硬糖”这样一部风格大胆、主题沉重、手段激进的作品,却超越了“卡波特”、“与歌同行”、“慕尼黑惨案”等作品,在颁奖季之中成功地占据了大众视野,而“水果硬糖”始终没有直接参与到学院公关之中,更是让这种局面增添了一种匪夷所思的色彩。
当然,如果将“晚安,好运”所引发的连锁效应考虑进去,也许震撼就没有那么汹涌了。
“水果硬糖”不可阻挡的声势在金球奖落幕之后一路开始走高,尤其是乔治…克鲁尼赢得金球奖之后的风光无限与兰斯连续三年在金球奖上落空之后的销声匿迹,如此鲜明对比更是让人如坐针毡,再加上“狂暴之路”风风火火的宣传架势和兰斯缺席奥斯卡的可能性逐渐上升,这一切都成为了颁奖季之中无法预料的未知因素。
似乎所有的迹象都在证明着:兰斯肯定不会缺席今年的奥斯卡,更何况,不久之前公布的奥斯卡提名名单之上,混沌影业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翻身战。
804 现象作品
如火如荼进行之中的2005年颁奖季,波涛汹涌的同时又有些波澜不惊,说是波涛汹涌,那是因为意外连连,从“晚安,好运”陷入剽窃门开始,到“水果硬糖”缺席学院公关,再到“断背山”异军突起扯开了好莱坞的遮羞布,还有“撞车”后程发力引出的诡异上升曲线,似乎今年的意外情况特别频繁。
说是波澜不惊,那是因为缺少了统治实力的作品,几乎每部作品都存在短板,声势最强的“断背山”受制于同性恋题材,口碑强势的“水果硬糖”主题太过沉闷压抑,广受好评的“撞车”拍摄手法稚嫩仅仅只是电视电影水平……竞争力的缺乏,再加上热门作品的票房表现普遍低迷,观众更是兴致缺缺,要不是有“水果硬糖”和“辛瑞那”的话题争锋支撑,今年的颁奖季的观众流失数据恐怕会十分难看。
即使如此,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时,还是引起了广泛瞩目——不仅仅是因为“水果硬糖”在颁奖季的前景令人产生无数好奇,更多还是因为竞争格局的开放性,导致各部作品似乎都有机会创造奇迹,在提名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迷雾重重的局势使得学院公布提名名单的晚会吸引了各方势力的瞩目。
作为历届奥斯卡的重中之重,最佳影片总是吸引最多火力的奖项,这不是个人荣誉的体现,而是整个剧组、整个公关团队、整个公司集体力量的最高荣誉,这就是每一家公司谋划颁奖季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颁奖季混战的一个缩影。
“断背山”、“水果硬糖”、“卡波特”、“撞车”、“慕尼黑惨案”五部作品成为了争夺皇冠的最终候补。
这一结果引发了好莱坞的一片讶异之声,不过人们并不是惊讶“不朽的园丁”、“鱿鱼和鲸”、“暴力史”、“赛末点”等作品的落马,同样也不是惊讶“与歌同行”在领跑了大半个颁奖季之后最后时刻掉队,毕竟今年本来就是一片混乱局面,任何作品的胜出和失败都不应该成为新闻,更何况,即使是备受期待的“与歌同行”,整体质量也难堪重负。人们真正惊讶的,还是提名名单本身。
在提名名单五强之中,唯一一部横扫颁奖季的作品就是“断背山”,这部作品的入围可以说是最没有悬念的。
从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声势一路走高,即使受制于同性恋题材的囫囵,但出色的口碑几乎是一骑绝尘地领跑整个颁奖季。考虑到今年的混战局面,如果没有“同性恋”这个因素,几乎可以说“断背山”问鼎奥斯卡最佳影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即使缺点明显,现在整个好莱坞也在讨论,除了那些老学究们的自恋、自傲和自大之外,到底还有什么可以阻止“断背山”创造历史呢?
毋庸置疑,“断背山”依旧是今年奥斯卡的最大热门。
其他四部作品之中,“卡波特”呈现出了传奇作家杜鲁门…卡波特(truman…capote)创作他的传世名作“冷血”的经历,游走于名利与道德之间的煎熬加深了作品的厚重,但细节的缺失导致故事并不完整,却成功塑造了一个灵魂在苦苦挣扎的艺术创作者,这部作品的整体完成度与去年的“灵魂歌王”基本持平,不过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入神入魂的表演却值得载入史册。入围最佳影片,有些意外,却值得肯定。
“慕尼黑惨案”虽然来自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之手,但整个格局四平八稳,精神内核也没有能够更近一步,浮光掠影,保持了一贯的水准,却着实缺少惊喜。这部作品在颁奖季的宣传也起起伏伏,时好时坏,即使凭借着“斯皮尔伯格”的鼎鼎大名,但依旧缺席了金球奖的剧情类最佳影片提名阵容,最终能够入围奥斯卡决胜,没有惊喜,却也没有争议,更多还是史蒂文在业内独一无二的号召力在发挥作用。
至于“撞车”,则堪称学院公关的一大奇迹,这部作品完全使用电影电视的手法进行拍摄,不仅稚嫩而且浅显,看似深刻的主题可以在刚开始带来震撼,却难以留下余韵和反思,探讨也流于形式和表面;不过这部作品聚焦于洛杉矶的文化大熔炉,集中火力将种族歧视推上了烤火架,以手术刀般的视角进行了剖析和批判,这不仅是学院评委的心头好,而且还是洛杉矶评委们的首要之选。
作品在2004年曾经上映过,不过因为没有在洛杉矶上映,所以不具备参选去年奥斯卡评选的资格,2005年在洛杉矶上映之后,这才得以进入颁奖季的争夺,但这部经历了两年的作品却几乎没有引起太多重视,金球奖之上更是惨遭无视,仅仅只有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编剧两项提名。
不过,金球奖之后,“撞车”却寻觅到了良机——关于“断背山”的争议越演越烈,学院的白人评委们对这部作品表示了极大的厌恶和排斥,甚至拒绝观看这部作品的录像带,认为在公开场合讨论同性恋是有失体面的,这为“断背山”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于是,“撞车”借机发力,引发了六万张影碟,其中三千张全部都是亲自分发给学院评委的,这一举动可以称得上是学院公关的擦边球,介于违规与合法之间,但这一举动却成功地抓住了评委们拒绝观看“断背山”的心理,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撞车”之上。
于是,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时,这部“名不见经传”的作品异军突起,以黑马的姿态抢走了所有人的视线,强势跻身最佳影片的五强,为颁奖季的混乱注入了一丝不确定。
最后的“水果硬糖”,几乎每一位好莱坞业内人士都清楚地知道,这部作品从题材而言,太过黑暗太过负面太过小品,并非奥斯卡的价值取向,但却没有人可以否认这部作品的出色,尤其是十一分钟长镜头之中,丝毫没有炫技的痕迹,反而是将角色之间的空间感、演员表演的深度和厚度完完全全地展现了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这部作品从创作者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