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巨匠-第4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中/国剧院可以容纳九百五十名观众,今晚坐得满满当当,可此时九百五十名观众却都陷入了错愕之中,似乎没有人能够立刻从电影所带来的震撼之中走出来,不仅仅因为视觉效果的强大冲击力闻所未闻,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还因为电影内容的深刻和沉重远远超出了想象,但偏偏兰斯却又用了一种娱乐至死的商业手法进行拍摄,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观影快感,亢奋与反思的碰撞导致了大脑瘫痪。
陆陆续续地,零零散散地,现场观众慢慢地站立了起来,掌声越来越热烈,逐渐汇聚成为一股风暴,像是龙卷风一般,在中/国剧院的放映厅内横冲直撞,那雷鸣般的掌声狠狠地撞击着墙壁,碰撞出金石铿锵之声,声势浩大。
乔治…克鲁尼和巴里…梅耶始终坐在位置上,时不时就回头打量着四周,可他们很快就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全场观众都已经站立了起来,从一楼到二楼,所有身影集体起立的场面,着实壮观。更夸张的是,不仅仅是普通观众,就连记者们、专业影评人们,还有嘉宾们,全部都站立了起来,掌声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他们团团包围,密不透风,就连呼吸的空气都变得炙热起来。
乔治内心深处轻叹了一口气,但脸上却保持着微笑,随即也站立了起来,礼貌地鼓掌表示了敬意;坐在旁边的巴里慢条斯理地也站立了起来,不过双手却只是放在了身前,并没有鼓掌。
爱默生没有感觉到疲倦,相反,他反而越来越亢奋起来,血液伴随着周围的掌声逐渐沸腾起来。那种亲眼见证艺术作品问世的亢奋和激动,那种感受到自己与艺术作品之间共鸣的雀跃和感动,犹如千万只蝴蝶振翅起飞一般,漫天漫地地飞舞起来,恢弘壮观,永不停歇。
此时,爱默生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百老汇的演出之中,有些表演可以赢得长达十五分钟的掌声,导致演员们不得不四次乃至五次登台谢幕。因为那种情绪的涌动真正是连绵不绝,而且四周都被相同的爱好者包围着,情绪的传染更是停不下来。
穿透丛丛人群,艾玛仰起头看着那熟悉而陌生的身影,兰斯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开心,也没有谦虚地向四周敬礼,而是坦然地拍动着自己的双手,挺起胸膛、挺直腰杆,接受了现场的掌声,接受了所有的赞誉,那一份自信始终挂在嘴角,彷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
可奇怪的是,他身上却没有天才的清高和自傲,也没有天才的自大和狂妄,不仅不会让人讨厌排斥,相反那份内敛沉稳的光芒让人根本挪不开目光。这看起来丝毫不像是仅仅拍摄了四部电影的新人导演,更像是经历了无数风霜磨练之后沉淀下来的睿智。
艾玛忽然之间就有些好奇,兰斯身上到底经历了什么故事。
掌声轰鸣,经久不息,持续了整整五分钟也丝毫感觉不到减弱的气势,反而让人隐隐觉得掌声还在持续上升。在万众瞩目之下,兰斯携带着“罪恶之城”的剧组人员走向了正前方,接受着全场观众的赞美。
说是整个剧组,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兰斯身上,几乎所有掌声都朝着兰斯汹涌而去。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部电影的灵魂核心就是眼前这个男人,他成功了,他又一次奉献了一部佳作,他又一次惊艳了所有人,他又一次证实了自己的才华远远没有达到极限。
“啪啪啪!”掌声在悄无声息之中又一次攀升起来,那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几乎就要掀翻屋顶,整座中/国剧院都感受到了强有力的震撼而开始轻轻颤抖起来。
此时,盘桓在门口不远离去的媒体记者和忠实影迷们忽然传来了一阵骚动,一个惊恐的声音喊道,“地震了!”所有视线齐刷刷看向了眼前这座古色古香的剧院。仅仅几秒钟之后,人们意识到到底发生了什么,大脑彻底陷入了当机之中。
543 反思狂潮
每一部电影上映时,人们的心情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期待着电影的精彩,再次奉献一部佳作;一方面又担心着电影的崩溃,糟糕透顶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即使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这样的顶尖导演,也必须面对这样的考验,这本身就是电影产业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无法引受众共鸣的艺术作品,也就注定了将会堆满尘埃。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兰斯连续奉献了三部佳作,即使是口碑差强人意的“后天”也取得了票房大捷,以别样的方式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认可。所以,“罪恶之城”上映之前,人们对兰斯的期待就越来越高,同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几乎每个人都在探讨着:这部作品到底会是继续精彩,还是沦为平庸,亦或者是全面崩盘。
现在,映式还没有正式结束,但从中/国剧院内部传来的山呼海啸的反响来看,兰斯似乎又一次地做到了——征服观众。
站在剧院之外的人群都开始骚动起来,好奇着,期待着,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见证;站在剧院之内的观众们在持续了七分钟的掌声之中,终于开始冷静了下来,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了疲倦,而是万众期待的提问环节到来了。
“罪恶之城”这部作品比兰斯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加大胆、更加破格、更加勇敢,那么兰斯到底是如何构思的?又是如何做到的?这部作品到底映射了什么?又暗喻了什么?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与原著漫画联系、区别的?
疑惑,一个又一个疑惑,无数的疑惑涌现出来,让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兰斯进行交流。没有人在意剧院之外苦苦等待的人群们,属于他们的时刻、属于兰斯的时刻、属于“罪恶之城”的时刻这才刚刚开始,他们想要成为这个载入史册的夜晚的一部分。所以,当兰斯第三次示意观众安静时,放映厅内部的躁动终于缓缓平复了下来。
“呼,我会把这个反应当做电影取得了成功的。”兰斯对着话筒开口说到,自信满满的调侃惹得现场响起了一片哄笑声,不少人都吹起了口哨表示回应,甚至还有一个男人大声嘶吼到,“兰斯,我爱你”,这个喊声引了全场哄堂大笑,紧接着两个女人也先后喊到,“我爱你,兰斯”,这让兰斯呵呵地轻笑了起来,“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兰斯的话音都还没有落下,观众席之中就有人高高地抬起了手臂,兰斯顺势就看了过去,不由轻笑起来,“这场景似曾相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语却惹得一小部分哈哈大笑起来,其中就包括了爱默生和莉莉,克洛伊不明所以,连忙低头询问了一番。
“圣丹斯。”当初“上帝之城”在圣丹斯电影节放映完毕之后,大名鼎鼎的乔尔…科恩当场就找了兰斯的麻烦,两个人针尖对麦芒地展开了一番讨论,火花四射的你来我往让现场观众印象深刻。“只可惜,当初我也没有看到,仅仅只是耳闻而已。”莉莉压低了声音,尽量用最简洁的话语说完之后,随即就快抬起了视线,看向了兰斯。
乔尔…科恩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犹如一棵小白杨,那双隐藏在眼镜背后的眼睛闪闪光,令人无法忽视。恍惚之间,兰斯又回到了三年前的帕克城,那是他重新起步的地方。
“很好,看来提问环节已经开始了。”兰斯微微点了点头,摒弃了所有客套,直接进入主题,“这位……先生,请问你的问题是什么?”
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将话筒递给了乔尔,乔尔站立起来,一本正经地做起了自我介绍,“兰斯,晚上好,我是乔尔。”一句话就惹得大家哄笑起来,“我只有一个问题:请问‘罪恶之城’和‘上帝之城’、‘借刀杀人’有关系吗?三部电影是一个系列的作品吗?如果是的话,那么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这三部作品呈现出逐渐推进的进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深意?希望你可以详细解答。”乔尔一口气说完之后,原本已经准备坐下,但随后又拿起了话筒,补充了一句,“对了,你今天看起来十分有魅力。”
在现场的哄笑声之中,兰斯抬手用大拇指轻轻摸了摸左边的眉尾,“哇哦,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三……呃,四个问题。”兰斯的调侃让乔尔也忍俊不禁,“至于回答,不如这样说吧,最近‘波士顿环球报’的新闻想必大家都看了。在愤怒之余,其实我更加好奇一件事:为什么这起事件生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又或者说,始终没有能够制造出现在的回响?”
“人们都在谴责教会的丑陋、失职和肮脏,但人们是否意识到,有多少受害者曾经站出来申诉过,却没有人相信他们?有多少受害者渴望得到庇护,但周围的人却选择了相信教会,甚至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威而不惜打压他们?有多少知情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教会的利益,打着信仰的名号,选择了闭嘴。最重要的是,在这些人们之中,有多少是受害者的家人、朋友,以及他们最信任的人?”
“媒体都在谴责教会的隐瞒、纵容和包庇,但媒体是否意识到,在此之前,事件已经被爆出来了许多次,甚至还走上了法庭,却没有任何媒体给予深入报道?多少受害者亲自联系了媒体,试图通过无冕之王来伸张正义,但却都被忽视了?又有多少媒体在面对着新闻材料时,选择了自身利益,而不是言论自由,更不是真相至上,最终选择了闭嘴?高喊着人权和自由的新闻媒体,在这连绵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兰斯给出了一连串问题,没有任何答案,可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却在敲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尤其是现场将近八十名媒体记者。虽然他们身为娱乐记者,与社会记者的职能分配截然不同,但“无冕之王”的名号却是大家一起共享的。
“我察觉到了一件有趣的事。在八十年代,我们都将新闻媒体称为无冕之王,可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这个称呼却渐渐消失不见了。到底是社会进步了,还是社会退步了?”兰斯还是以一个问题作为了收尾,以提问的方式回答了乔尔的问题,“这就是我创作的思想来源。‘上帝之城’是如此,‘借刀杀人’是如此,‘罪恶之城’也是如此。至于这三部作品到底带来了一些什么,我希望不是由我来解释,而是由观众自己来解读。如果观众享受了观影乐趣之后,能够带来一丝思考,这就是我的成功了。”
兰斯的视线落在了乔尔身上,交换了一个视线。乔尔露出了一抹笑容,轻轻点了点下颌,似乎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
放映厅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之中,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兰斯刚才的话语似乎什么都没有说,却又似乎隐藏着太多信息;似乎和电影没有任何联系,又似乎与“罪恶之城”息息相关,那强有力的反思狂潮彻底掐断了所有声响。
兰斯却也不着急,双手交叉地放在身前,静静地看着眼前那一片沉默。有时候,沉默远远比喧闹更加有力。
突然,又有人举起手来,兰斯露出了一个微笑,“哈维尔…尤利尔。”这位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可是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