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艺术家-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音陡然拔高,变得铿锵有力。
话语中肯定了何彪上大学的优势,肯定了何彪的能力,并表达出了对何彪未来的信心。
嚯,珙桐这话语一经抛出。
谁还敢再说上大学没用?
谁还敢再说是白瞎了钱?
谁还敢冷嘲热讽,酸言酸语?
这是力挺着何彪呢!
一旁的何彪听得满脸通红,整个人都觉得自信,骄傲,将珙桐视为伯乐、知己。
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不夸张的说,这一刻,何彪甚至愿意为珙桐复死。
何父、何母更加激动,喜悦,只觉得整个人都在飘,面色红润,腰杆挺直,为儿子而骄傲!
觉得这一年多受到的委屈都值得,都不算什么。
门口,众多的村民们将珙桐的话语听得个清清楚楚,望向屋里何彪一家的眼神立马变了,变得更尊重了。
好家伙,这是比天上掉馅饼还要走运啊!
如果能成,那就是给了何家一座源源不断的金矿,以后就算板万村有人家要加入,也得是跟着何彪干,他拿大头,你拿小头。
不问为什么,就因为他是白珙桐设计师亲自规划出的村落中心之一,因为他是布依族土陶第一人!
“好了,叔,姨,我们得快些开工了。”
“尽早修完,手头还有活计。”
给何家架足了势,珙桐站起和几个老师傅们向屋外走去。
挤在门前的人群顿时散开,给他们腾出地。
村民们望着珙桐的眼神是又不一样了!
这白珙桐设计师是比活神仙还活神仙,比活佛还活佛啊。
一张罗给舒婷家改变了生活条件,又一捣鼓,准备送给何彪家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啊。
半夏在帮着何母一起收拾茶杯,果屑。
这么一漂亮大姑娘和何母一起收拾,何母掬着满脸的笑:“这么俊一姑娘还这样勤快,不知道以后谁家有这个福气哟。”
“阿姨,您捧了。”
手下不停,含着笑轻声应道。
半夏是察觉出了珙桐的意图,也在为何家架势呢!
挖土,砌砖,土陶窑,亦称馒头窑开始了修建。。。
第八十四章 赠白珙桐!
中国,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是‘土’的文明。
土在国人的心灵中已被抽象出来,其生生不息的意蕴早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现实生活。
从远古先民对土的狂热崇拜,到儒家‘仁’的思想的提出。
从以‘礼’为形制的对生命的崇敬,到内化于中国人生命之流的生生不息的思想底蕴,无不深刻反映了土生生不息的思想之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意义。
中国古代艺术反映了对生生不息的思想内流的返璞归真,‘气韵生动’亦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与目标,更是中国古典美学显著的审美标尺之一。
艺术中暗含着节奏与律动的音乐感,这就是‘韵’,即是生命的精神。
然而土终究也还是平实之物,中国文化中的现世精神即是源自土的实在性。
实用理性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所以,对土的解读是理解中国文化之谜的又一通经。
有许多人曾问,为何欧洲留有的教堂、宫殿能给人发自内心的震撼,可中国的古建筑却显得低调、朴素?
当然低调、朴素在这里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若是不客气,可以用平凡、普通、不起眼去代替。
有人亦要问,是否是,中国老祖宗的建筑就是比不上西方老祖宗的建筑?
当然不!
这是根子上的不同。
西方人的教堂、建筑,它不是为人造的,它是给上帝修建的。
它的标杆是上帝。
中国不这样,中国人更务实,是以人为尺度,是给自己建造更舒适的宅子。
整个美学原则也都更重意境,而不是在形势。
土陶历史悠久,被称为‘泥与火的艺术’。
为何彪修建的土陶窑花上了两天多时间。
建成之后,凡是空闲着的村民们都聚在了何彪家前,打量着那新窑,眼神中满是羡慕。
新窑依老屋而建,顺延而下,高度的起伏,坡屋顶的延续让土陶窑与屋子有一种莫名的统一与协调。
俩天多的时间,珙桐在屋里说的那段话已经被口口相传,整个村子的村民是都听说了。
“白设计师给何彪家送去了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
“何彪家要发达了,被白设计师看重了。”
“以后等城里人来咱们板万村旅游,何彪家就成为咱们村的标志了。”
“是吗,那可得去和老何打好关系。”
“白设计师那手简直能点石成金啊!”
“老何一家上辈子是修了怎样的福气,才能盼来白设计师啊。”
。。。。。。
何家前的空地上,何父何母翻箱倒柜掏出了两人还是结婚时穿的衣裳,油光满面,喜悦激动极了。
拿出提前买好的瓜果,烟水为村民们散去。
跟着老何又从屋里抱出一捆不知是几百几千响的鞭炮。
铺开后,手捏着烟头去点燃薪子。
‘噼里啪啦。。。’
刺耳的鞭炮声响起,鞭炮屑炸的满地都是,通红通红的一片。
珙桐和半夏站在何父、何母的身旁。
在鞭炮响起的一刹那,珙桐敏感的注意到了半夏脸色的变化。
小脸有些泛白,眼睛也不敢望着。
哪怕是用手捂着耳朵,每每鞭炮响起时身子也在微微哆嗦。
见状,没有多做思考。
珙桐直接靠近了一步,半搂着的姿态,伸出自己的手轻轻盖在了半夏的手背上,为她捂起了耳朵。
珙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半夏的身子先是剧烈一颤,可紧跟着似乎就恢复了镇定,变得踏实。
半夏察觉出了身后的人,感受着那熟悉的温度,突然就不怕了。
“谢谢。”
也不管珙桐听没听清,小声呢喃。
她睁开了眼睛,自幼时被炸伤起,第一次又直望向了正燃着的鞭炮。
她的脸上染着嫣红,眼眸看着红彤彤的鞭炮出神。。。
“这鞭炮不少钱,这烟酒,这瓜果也要不少钱,老何家是下血本了!”
“这算什么,等他们家这个窑投入使用,钱还不大把大把的来。”
“嘿,也不一定。”
“虽然白设计师是给了他家这么好一个条件,可要是何彪不争气也没折。”
“对,如果这样,可还是干不成!”
“哈哈,那可就白瞎白设计师的功夫,白瞎这些烟酒,白瞎这好几千响的鞭炮了。。。”
鞭炮声一直响了数分钟才终于停下。
围着的村民们又开嗓子议论了,有盼好的,当然也少不了盼坏的,人之常情罢了。
很多户人家太羡慕何彪的这个机遇了,心里发酸,自然就渴望看着笑话。
“何彪。”
珙桐松开捂着半夏耳朵的手,带笑向何彪喊道:“准备的怎么样了?”
“快给大家伙,露一手!”
珙桐没注意到,在他离开半夏的刹那,半夏好看的眉毛不经意的皱着,觉得心里一空。
“珙桐大哥,您敲好嘞!”
何彪知道珙桐这是让他好好扬眉吐气呢,也不谦虚,眼睛有神,应声道。
话音落下,他小跑回堂屋里,跟着再出来的时候就是捧着一老木箱。
在满地的鞭炮屑中清出一块空地,支开马札,跟着坐下。
打开木箱,是制陶的工具,如辘轳,陶车,提前准备的泥土等等。。。
何彪的动作顿时吸引了所有围观人的注意,不管嘴巴在说着些什么样的风凉话,可暗地里却都悄悄凝神。
只见何彪缓缓吐出一口气,神情变得肃穆,跟着拉开了架势。
在准备的器皿里放上泥,倒入水。
双手或拍或打,有节奏的拍打声响起。
“呵,这小子有两下子嘛。”
珙桐一见,嘴巴咧开,满意道。
见到半夏不解的眼神,他解释道:“制陶分为和泥、拉坯、晾干、上釉、码窑、烧制六道工序。”
“何彪这是在进行第一步,和泥。”
“当然这泥可不是谁和的都行,里边有讲究。”
“用水把泥和匀还不成,得直到粘土绵、软、稠、韧。。。”
“缺一点都不行,都会影响最后成品的质量。”
珙桐不单是在为半夏讲解,也是在讲给村民们听。
只见珙桐顿了顿,随即继续道:“你听这拍打泥土的声音,是不是很有韵律,很有节奏感。”
“这就是水准,透着功底呢。”
“这小子,别的不说,单这架势,我敢说他有几分大师的气势!”
话语被村民们偷听在耳中,说风凉话,嫉妒的准备看热闹的人顿时哑然,悄悄缩了缩脑袋。
何彪很专心,全身心的投入,他的眼里只有那一团的泥土。
一遍遍拍打,似重复,却又不是重复。
直到确认无误后,把和好的泥放在辘轳上。
这辘轳是完全通过脚踩控制转盘的速度,不是现在外面常用的电动拉胚机。
何彪的脚踩动辘轳,转盘开始转动,跟着轻轻的滑动起手指。。。
在众人注视下,那摊在陶车上的泥土开始渐渐的成型。
何彪的手指滑动的速度与时间在悄然变化,他是有自己的一套东西。
一遍又一遍,不急不躁,从容不怕。
他的这股气度,让珙桐眼前一亮,觉得是真的挖了一块宝。
村民们虽然看不出太多,但只是看何彪在制土陶时的那气势,就再不敢多说了。
何彪制成的第一个土陶被所有人打量,可以看出是一只茶盏,有自己独特纹理的茶盏。
刚成型还需要晾干、上釉等步骤,行外人还暂且看不出好坏。
到这一步,今天的展示基本算完了。
一旁紧张的何父、何母算是送了口气,不求惊艳,但求稳妥。
可他们没想到,何彪却没有就此将这土陶茶盏放去晾干,而是从箱子里又掏出了根木条似的东西。
右手捏着木条,微微俯身看着茶盏。
跟着在所有人的惊神下,木条落在了茶盏的身子上。
还没晾干的土陶只是轻轻一划就是一道痕迹,制作师傅们往往都很小心。
何彪却不同,眼露精光,捏着木条的手速突然变快。
几乎只是一眨眼,他停下了,放下了木条。
何彪手捧着茶盏,站起了身子。
没有遮掩,为了给众人展示,特意拿近。
阳光下,茶盏呈现在众人面前。
当所有人看清时,纷纷面露震撼。
嚯!
不愧是村里近年来唯一的大学生,这手艺简直了!
小巧精致的茶盏壁上有含着古老韵味的纹理,更有苍劲有力、龙飞凤舞的六个小字,‘赠恩人白珙桐’。
如果说只是土坯,只是纹理村民们还看不出功底,可这刻着的一行小字可就切实的显出了手艺。
从拿捏的力度,到技艺堪称一绝。
珙桐亦是大笑。
他这是真的给布依族传统土陶挖掘出了一个大人才啊!
“珙桐大哥,这个茶盏等烧制完后再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