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国宝级艺术家 >

第149部分

国宝级艺术家-第149部分

小说: 国宝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一张张照片快速被记录下。

  “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所秉承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理念。”

  白珙桐束手立着,视线从人群中扫过,随即缓缓说道:“Less…is…moe。”

  “遵从‘少就是多’的原则。”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白珙桐的话语透过话筒在礼堂内回荡。

  每一位现代派的设计师听着白珙桐的每一句话都不用深吸一口气,不敢有分毫的动作,面色严肃听着、记着、琢磨着。

  “第二个原则,流通空间。”

  白珙桐丝毫不在乎台下的设计师们心中有多澎湃,面色冷静自顾自又道。

  “这是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

  “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

  这一句话语响起,台下绝大多数的设计师眼睛却又是一瞪。

  对于从学院里走出来的建筑师,对于这些多多少少受到各种西方古建筑流派对建筑学的定义和限制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的空间完全开创了另一种概念!

  “第三个原则,全面空间。”

  “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把其中的隔墙移走,留下来的将是一大片空间整体。在这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置,将其改造成任何想要的形式。”

  白珙桐略微停顿,跟着又道:“这点与我们现代派曾经主导的观点‘形式服从功能’不同。”

  “我认为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今天他要这样,明天他又会要那样,而建筑形式却可以不变。”

  三个原则被抛出并很快占据了礼堂内现代派设计师们的脑海。

  另一个世界融入在现代派建筑每一丝每一缕空间中的三点理念在这个世界第一次被提出,给现代派的设计师们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感。

第两百零三章 安德鲁…印第安纳石油大厦


  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 ≠”

  “中国的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

  “这亦是‘少就是多’的原则,只不过它流露出的是东方人的悠闲与怡然。”

  “在现代派建筑中的‘少就是多’原则,则是严谨与理性。”

  白珙桐继续深入讲解道,偌大的舞台虽只有他一人立着,但气场的彰扬却让他丝毫不显渺小。

  他的声音十分洪亮,掷地有声。

  “在古老的东方,在中国古代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园林工匠早已经知道并精通了‘流通空间’。”

  “但那般的‘流通空间’是有意营造的随意的,自由的,室外的,它是流动的,其目的是观赏性。”

  “这里的‘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还有重要的一点,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

  “但是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在为人营造的这些空间中,二者显然都成功了。。。”

  结合着中国的美学原则进行讲解、分析与对比。

  台下一位位年轻的设计师,一位位崭露头角、初入殿堂甚至登堂入室级的大师面色严肃,一字不落的听着。

  在白珙桐的描述下,在场的设计师们不仅为创新性的理念而痴迷,更为化而震撼。

  马森会长坐在杰米。德瑞克大师的手边,他并没有靠在椅背上,身子坐的笔直,他仰头看着那侃侃而谈的青年笑了,笑的格外灿烂。

  事实证明,他做出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

  再也没有其它的现代派建筑比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更适合做博览会的国家馆了。

  它实在是现代派建筑教科书式的样例!

  马森虽然不是设计师,但他在现代派领域的修养与眼光却极高,他知道,白珙桐表达出的每一点理论在这座展馆中都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而这三点理论显然是在整个混乱的现代派领域中提炼出的一条大道。

  “感谢你,白珙桐设计师!”

  马森会长心中念道。

  许久后,白珙桐讲话完毕,向台下躬身表示感谢。

  台下骤然爆雷鸣般的掌声!

  半圆形的礼堂平面,一层二层满座的设计师们面红耳赤拼命的顾着掌。

  “这是一场伟大的讲座。”

  “我想只有在那个伟大的国度,只有那个悠久的文化才能诞生出白珙桐设计师这样的天才!”

  “实在不可思议,我从没有觉得这样清晰过,我的设计观,设计理念似乎得到了重新的梳理。”

  “感谢白珙桐设计师!”

  “白珙桐设计师一定是上帝派下来的。”

  “从今天开始,我将是白珙桐设计师最狂热的追随者!”

  。。。。。。

  伴随着掌声,有不断的议论在一处处人群间响起。

  马森会长、杰米。德瑞克大师、西莫。切瓦斯大师,被邀请来的芝加哥富豪们亦是带着笑纷纷鼓掌。

  炙热的掌声许久后才终于缓缓寂静下来,白珙桐含笑向各个方向微微点头示意,随后就要向台下走去。

  “白珙桐设计师!”

  就在这时,在前排突然一道略显沙哑的声音将白珙桐喊住。

  只见到同时有一位穿着考究的白人老者站了起来。

  全场的视线都向声音传出的地方看去。

  “是安德鲁先生。”

  “那位石油公司的掌舵人?”

  “就是那位先生!”

  “他喊住白珙桐设计师是为了什么?”

  。。。。。。

  有人出低语。

  杰米。德瑞克等一众大师神情平和甚至露出些羡慕,显然有所猜测。

  亲自为富豪们去邀请函的马森会长则期待的看向那位老者,嘴角微扬。

  马森邀请这些富商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

  每一个流派,每一位大师背后都必定需要有那么一批手攥着支票的富豪们推动、支持。

  正是有这些富豪们,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帮助大师建造起一个又一个大项目、经典项目,从而促进名誉与技艺。

  否则哪怕再传世的作品,不能落与世间,只能传与纸面也是毫无用处。

  白珙桐还太年轻,身后正是缺少这样的底蕴。

  “您好,先生。”

  白珙桐脚步停下,虽然莫名却仍尊敬的做了一礼。

  “白珙桐设计师,在两天前,在恰好的时间,我有幸出现在了湖滨广场。。。”

  “人常说,真正经典的杰作绝不是刻意求来的。”

  “在你们的东方,更是有一句古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安德鲁先生苍老的脸上露出些笑,只听他缓缓说道。

  老者没有直接道出目的,反而是描述出让众人有些不明所以的话语。

  当然,在安德鲁提出两天前的湖滨广场时,人群里有人眉头皱了皱似乎想起了什么。

  “白珙桐设计师。”

  安德鲁又一次喊了声,他认真的看向台上的年轻人,希冀道:“您在湖滨广场上的创作一定就是这般,在黄昏下如有神助,手中的笔只是跟着身体的节奏而跃动。”

  “不知我是否有幸出资将这座应当是完美的建造而出。”

  如此两句话语落下,一道出乎意料却又意料之中的想法出现在许多位设计师脑海中,他们身子蓦地一震,睁大了眼睛。

  “那。。。那幅长卷,那位神乎其神的东方艺术家就是指白珙桐设计师?”

  “这是白珙桐设计师来到我们芝加哥做出的下马威吗?”

  “难怪!难怪!”

  “我就知道,除去白珙桐设计师外,哪里还会这样简单的就冒出一位惊艳的艺术家!”

  。。。。。。

  设计师们恍然大悟。

  一些先前不太清楚的设计师也很快被告知了消息,并掏出手机搜索出那幅最近芝加哥传播很广的长卷。

  那长卷中被‘臆想’出的大厦重新构建了芝加哥临近密歇根湖的天际线节奏感,它将所有的光芒汇聚于自身。

  马森会长听见,脸上露出惊讶。

  他也知道那幅长卷,只是不清楚那位东方设计师的身份罢了。

  “十分荣幸。”

  白珙桐先是蓦然一愣,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当即应道。

  “白珙桐设计师,她也是出自您今天提出的理念吗?”

  老者露出尊敬,又是问道。

  “当然!”

  白珙桐点头。

  白珙桐话音落下,安德鲁的脸上笑意更浓了。

  他身旁,马森会长、杰米。德瑞克、西莫。切瓦斯等人摇了摇头,有些感慨。

  “这个老狐狸。”

  马森会长笑骂道。

  这位石油公司的掌舵人安德鲁从一开始就在铺垫,为这座大厦附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更扯出了些什么文章本天成。

  最后又问是不是这个理念的产品。

  如此,已然可以保证,他这座还未建成的大厦的地位。

  是现代派极为重要道路的第一座大厦,且具有史诗般的故事。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纪录片或书籍中肯定少不得将这段轶事传扬!

  必定会有一层又一层的名誉戴在其上,安德鲁将获得远在财富之上的名誉。

  甚至,他安德鲁的名字,他印第安纳石油公司的名字都将因此被记载在历史书中。

  老人已经想好,等这座大厦建成就叫‘印第安纳石油大厦’,不,应该叫‘安德鲁大厦’,不,还是不好。

  就叫她‘安德鲁…印第安纳石油大厦’!

  白珙桐笑着颔,走下了台。

  在那里,半夏、芊合、苏木正迎着,珙桐远远的就张开臂膀一把将三人一同搂住。

  他们哈哈的笑着。8



第两百零四章 白神不开轻易的讲座

  天刚亮,已经送入了千家万户。

  报纸在第二版以极大的板块介绍了昨晚的那场讲座晚会,白珙桐设计师的名字被反复的提到。

  紧跟着是,报纸中着重与富豪安德鲁的豪迈手笔,并宣称这是一场价值数千万美元造价的大厦!

  网络上,报道的电子媒体则更多:

  ‘揭秘神秘东方艺术家的身份!湖滨写生长卷的缔造者…来自中国的白珙桐设计师!’

  ‘长卷中,湖岸边臆想的高贵优雅大厦将于不久后走出纸面,她的设计师是来自中国的现代派建筑大师白珙桐先生!“

  ‘安德鲁先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不是一座刻意设计的大厦,她将必定伟大!’

  ‘芝加哥的新地标。。。’

  芝加哥城的市民们看到这一则则消息,脸上露出哑然,或感兴趣,或漫不经心的与人做为谈资。

  他们并不知道,在设计圈子内,或互有交叉的芝加哥乃至全美艺术圈子中正引发的震动。

  “第一,应遵从‘少就是多’的原则。”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第二,应该设计出‘流通的空间’。”

  “这是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

  “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