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825部分

鉴宝人生-第825部分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别说,市场上确实有这种情况,一开始这些在海底沉睡了许久的瓷器,还被发现的渔民们清洗得干干净净。但有些买家就是不信。于是,为了让买家相信出售的是真正的海捞瓷,这些渔民们一开始往往赌咒发誓,甚至拿出身份证证实自己的渔民身分。

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多,渔民们发现,那些满身砂渍或者沾有海洋生物的的海捞瓷,反而不用多费什么口舌,于是。有些瓷器干脆就不清洗了。当然,这么做的不过是一般的瓷器,如果是刚才那些宣德青花精品,能清洗干净的。最好还是洗干净为好。

时间过的很快,仓库里的海捞瓷也抽检了大半,这时。姜家畅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走到这边接了电话。说了几句后,就收起手机又走回了原位。

随后。姜家畅就笑着说道:“还真是巧了,我的一位朋友,正好新打捞了一些海捞瓷要送过来,据说有一些还是比较特殊的品种。”

“什么特殊的瓷器?”赵齐瑞好奇的问道。

“他电话里也没多说,反正他也快到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听到门外传来了停车的声音,姜家畅接着说道:“应该就是他们,咱们一起出去看看?”

“行……”

四人走到仓库门口,就见一位将近四十岁,肤色黝黑的大汉向他们走了过来。他身后还跟着两位抬着箱子的手下。

大汉快步走上前,和姜家畅握了握手,粗声粗气的说道:“哈哈,姜老板,这次又要麻烦您啦!”

“只要你多给我点优惠,我还想你经常来‘麻烦’我。”姜家畅笑眯眯的说道。

“嘿,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嘛!”大汉嘻嘻一笑,但言语上却再没有什么过多的表示了。

姜家畅对大汉的性格非常了解,嗤笑道:“你这家伙就喜欢光说不练,实在没意思。”

大汉不以为意,笑着说道:“我这也是小本生意嘛,希望姜老板能体谅一下。”

“得了,你每次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姜家畅闷哼一声,随后为双方介绍道:“这是京城来的赵总和楚少,都是行里人。”

说着,又指着大汉,向楚琛和赵齐瑞介绍道:“这是陶春海,现在也算是熟手了,说不定以后会有合作的机会。”

陶春海见姜家畅对赵齐瑞和楚琛非常客气,马上就表现的热情的不得了,连忙伸出手来,和两人打了个招呼。

赵齐瑞和楚琛也都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又寒暄了几句。

这时,姜家畅说道:“好了,你刚才说你捞了些特殊的瓷器?快拿出来给我们看一看吧。”

“好的,好的……”

陶春海连连点头,随后就把手下抬过来的箱子打了开来,指着时面的几只青花茶杯,说道:“就是这些,款识叫什么‘五良大甫吴祥瑞造’,这样的瓷器我还是头一次看到,怎么样,特殊吧?”

听了这话,姜家畅就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这不就是明代出口到岛国的青花瓷吗?我说你也太孤陋寡闻了吧?”

这署名为“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的青花瓷器,是明代万历年间出口到岛国的青花瓷,制作非常精良,相对于官窑精品也并不逊色,被岛国称作“祥瑞”或“祥瑞手”。

据说,这个五良大甫,原名伊藤五良辅,是岛国的陶艺家,他于明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随日本临济宗禅僧人桂悟(字了庵)来我国瓷都学习制瓷技术。为适应在我国的制瓷生活,他取了“吴祥瑞”这个名字。

在我国学瓷期间。他所制作的瓷器在底款上往往署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字样。其制作的瓷器一般有碗、盆、壶和罐等,因瓷器器形规整、胎质细白。器形规整,釉层亮丽,青花亮丽而深受市场的欢迎。

当时岛国从我国进口的青花瓷被分作“祥瑞”、“染付”、“吴须”三等,祥瑞是其中的上品,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和地位。其作品上一般刻划或书写:“吴祥瑞”或“五良大甫祥瑞”、“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识,称为祥瑞派。其器物的造型、纹饰、釉色都明显地受我国瓷器的影响。

“是这么回事?”陶春海显得很惊讶。

“不然你以为呢?”姜家畅呵呵一笑:“早就跟你说了,既然搞这一行,那就要多学点相关的知识,看看。又闹笑话了吧?”

“我是粗人,看到书本就头晕,哪有学的心思啊。”

陶春海嘿嘿一笑,心里则想着,回去后一定要找几本书来看看,就算学不精,总得心里有个数才行。

接着,他连忙问道:“那这种瓷器值不值钱啊?”

“急什么,先让我们看过再说。”

姜家畅挥了挥手。拿起一只青花人物盘看了起来。

趁着两人说话期间,楚琛已经把一组青花茶杯看了一遍,只见茶杯胎质细白,器形规整。釉层亮丽,青花发色优美,看上去应该是回青料的发色。底款为“五良大甫吴祥瑞造”。

从这组茶具的表现来看,确实符合“祥瑞”瓷的特征。而且从制作工艺上来看,也符合最初的“祥瑞”瓷的特点。应该不是明末清初时期仿制的。

不过,这些瓷器制作的虽然还算精美,但表面还有海捞瓷的特征,而且侵蚀的情况用肉眼就能看得出来,这无疑影响了瓷器的价值。

等他们把一箱瓷器都看过之后,姜家畅就啧啧的说道:“没想到,这吴祥瑞的手艺不错啊,难怪岛国人称他为‘瓷圣’。”

楚琛摇了摇头:“不对吧,岛国的‘瓷圣’不是李参平吗?而且吴祥瑞这个人到底存不存在,也是有争议的。”

“什么?”姜家畅和赵齐瑞听了这话都有些不明所以。

楚琛解释道:“因为,即使根据史料把祥瑞瓷问世时间提前到万历末期也就是1603年前后,假设五良大甫1511年来咱们国家时是20岁,那么起码要活到1603年112岁高龄时才能看到自己的成果祥瑞瓷在岛国问世,你们觉得这个可能性多大?”

大家一想,觉得这个可能性还真不大,一时间也开始怀疑起吴祥瑞到底存不存在了。

过了片刻,姜家畅好奇的问道:“那这些祥瑞瓷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据清代相关资料记载:‘正德中……得外国回青,价倍黄金,知其可烧窑器,命用之,其色古菁。故官窑青花多有佳品。……当日厂工恣为奸利,出售民陶。明嘉靖间,邑令朱景贤设法调剂,其弊稍息。’”

楚琛说道:“也就是说,正德年间瓷都官窑的管理者为了一己私利,把比黄金还值钱的进口回青料盗卖给民窑。这种用来路不正的高价材料烧制的高档民窑瓷器当然不敢在咱们国家境内流通,而满足岛国茶具商需求,绕道出口便成了唯一可行的销售途径。”

“明嘉靖以来,出口岛国的物资几乎都走东南沿海口岸。瓷都的产品也只能长途辗转运往南方通关。为防止被半路截获,必须千方百计进行遮掩。”

“这样,凭空捏造一个‘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虚假款识,能够造成咱们国家的人以为是岛国造,而岛国人以为是咱们国家造的假象,以求万无一失,蒙混过关。这就是为什么至今咱们国家境内很少见到当年遗存的祥瑞瓷,以及‘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识,在两国均无据可考的最好注释。”

说到这,楚琛呵呵一笑道:“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推测,历史的真像究竟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赵齐瑞听了楚琛的解释,就笑道:“管他到底存不存在,反正这种瓷器我是不太可能会买的。”

“为什么?”陶春海听了这话,就有些淡定不了了,这些瓷器可关系着他们这次出海的收益,万一这些瓷器不值什么钱,那他这次不就亏了吗?

赵齐瑞回道:“这种瓷器又不是市场上的主流,再加上品相又不好,升值潜力不大,我买下来干什么?”

陶春海连忙看向姜家畅,急问道:“姜老板,难道这些瓷器真得不值钱?”

姜家畅说道:“这么跟我说吧,你这箱瓷器的市场价值也不过一万块钱左右,你说值不值钱?”

陶春海听了这话,张大了嘴巴,半天都没回过神来,过了好一会,他才双手一拍,郁闷的说道:“果然,遇到死人就是晦气啊!”

“什么死人?”姜家畅好奇的问道。

陶春海郁闷的说道:“昨天快到码头的时候,我们从海里捞上来一个人,但没一会就死了。而且,这人姜老板您应该也认识。”

“谁?!”

“苏长头……”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黄玉刚卯

“谁?你说谁死了?你不会搞错了吧!”

姜家畅听了陶春海说出来的名字大吃了一惊,他还用力掏了掏自己的耳朵,想着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当然,不单单是他,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也都非常震惊,昨天听说人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居然传出了死讯!虽说苏长头在出事之前的作为有些不厚道,也有些不符合常理,但也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么严重吧?!

“就是苏长头啊!”陶春海一脸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当时我看到是他也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我认错人了,后来我喊了他的名字,他还点头了。”

虽然知道陶春海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但姜家畅还是觉得难以置信,过了半响,他皱着眉头问道:“你有没有看出他受的是什么伤?”

陶春海回道:“看上去是腹部中了一枪,至于有没有其它伤,我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听说是枪伤,就觉得个中情况有些复杂,搞不好还是个大案子。

姜家畅接着又问道:“那他当时说了什么没有?”

“当时他看到我的时候,还想说什么话来着,不过一个字都没说出口,就没气了。而且,他死的时候眼睛睁的老大,怪吓人的,我估计他是觉得自己死的特别冤吧。”陶春海想起苏长头死时的模样,还有些心有余悸。

听了这话,姜家畅摇头一叹,他和苏长头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也经常委托苏长头寻找他想要的古玩,虽说不是次次都成功吧。但十次之中最少有八次能够达成他的要求,价钱也相当合理。

再加上服务也一直很到位。姜家畅对苏长头这人还是非常满意的。以往苏长头有什么事情找他帮忙,只要力所能及的,他也都会帮忙解决。

没想到,刚刚因为何利航的事情,打破了他对苏长头的固有印象,今天居然传来了苏长头的死讯,这让他心里感慨不已,还真是世事无常啊!

随后,姜家畅又问了几个问题。但陶春海只是报了警,再加上出海了一趟比较累,把事情跟警察交待清楚之后,就没再管了。因此,对于姜家畅提的问题,他都一问三不知。

“你小子怎么关键时候就喜欢脱节呢!”姜家畅对此很是无语,和楚琛他们打了声招呼,就拿出手机到旁边打电话去了解情况去了。

在这期间,陶春海的手下。也把一个个箱子都搬了过来。

陶春海满脸堆笑的朝楚琛他们说道:“其实,这里面除了‘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识的瓷器,还有一些青花瓷,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

“可以。”

反正现在暂时也没什么事情。楚琛他们就答应了下来。不过,当楚琛看到陶春海说的那些瓷器时,他就觉得有些奇怪。问道:

“陶先生,这些瓷器应该不是和祥瑞瓷一起发现的吧?”

“确实不是。楚少,您是怎么发现的?”陶春海也觉得有些好奇。

楚琛笑着说道:“很简单。因为这些瓷器都是克拉克瓷。”

公元1602…1603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