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牧场主-第6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发现人类都喜欢穿这东西时候,胖丁就对小内产生了浓厚的好奇……
韩宣刚换好衣服,准备去楼顶赴约,跟那帮鹏城的高官们一起吃早餐。
听见安雅着急讲述完楼下发生的事情后,满头雾水从安全出口,来到下一层。
市长留下的“探子”助理,见到有人吵架时候知道坏了。
急忙往楼上跑,去找领导们帮忙,那位香江人他认识,是一位对岸富商家的公子,昨天副市长刚和他吃过饭。
来到沈秘书身边,韩宣见她气到脸色发红的模样,询问说:“怎么了?”
……
听完事情经过,先前见到过的李市长也下楼。
他充当和事佬,说:“都是熟人,有什么误会坐下来慢慢谈,别伤了和气。
嚯褀刚先生,都给我个面子,别吵了……”
韩宣听见这家伙的名字,总觉得耳熟,想了想之后察觉,那不是将来跳水皇后郭晶的老公嘛。
而这家伙,虽然跟记忆中的那人有点像,但明显不是同一个人,开口试探问道:“香江那个嚯家?”
发现韩宣认识自己,这位年轻人又牛气起来,傲慢说:“是又怎么样!
你是谁,小孩子一边玩去。
现在我心情很不好,李市长,不是我不想投资那四亿港币,这也太欺负人了!”
嚯老先生还在世,在国内困难时期,老先生帮了不少忙,捐钱捐物从没停下过。
李市长虽然看不惯这位二十岁左右年轻人的嘴脸,但说要得罪他却肯定不敢,准确来说是忌惮他背后的那位老头。
夹在中间难做人,只能用眼神向韩宣表示抱歉。
沈秘书本以为小老板会帮自己撑腰,没想到被他拉着手走进房间里,立马变得气鼓鼓,看脸跟个受到惊吓的河豚似的。
韩宣没功夫理她这档子无聊事,对那家伙的身份很好奇,打个电话给外公,接通后对他说:“老头,你认不认识嚯家的人?
帮我问问他们家,有个叫嚯褀刚的毛孩子,还有,他目前在不在华夏。”
电话那头,郭穆州气恼声音传来:“喊谁老头,我还年轻着呢!
问他干什么,英东先生我认识,待会帮你问问。”
“别待会啊。
我很急,现在就去问。
茜茜还跟我联系着呢,小心我告诉她,你在香江帮我找到新外婆了。”
“你个兔崽子,快滚蛋!”
“我要是兔子,那你也是老兔子,别连自己一起骂。
还说跟刘夫人没关系,我听你这语气,分明是心虚。。。。。。”
………………………………
第1151章 辟谣
前一秒沈语彤还在生闷气,听小老板打电话时候竖起耳朵。
等韩宣打完电话,她变脸般兴奋问道:“你怀疑刚才那位香江人的身份有问题?
是不是?不然你调查他身份干什么,那家伙肯定是假的,香江嚯家我听说过,这家人的子弟,怎么可能素质那么低!”
韩宣点点头,说:“嚯老先生的为人我知道,我爷爷先前提到过。
我也怀疑他身份,但先别着急下结论,还是调查一下比较好……”
举个例子。
将来李加成的百度词条名可以编辑,而嚯老先生的注释,却被锁定死了。
上面写着:“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江知名实业家,党的亲密朋友。
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香江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嚯先生”。
跟少数几位大佬一样,没有人可以去更改这些说明,可见他的地位有多高。
早在抗美援朝时期,西方和英治下的香江对华夏实行全面禁运,是嚯老先生组织船队,冒着被仇视的危险运来大量急需物资。
七十年代末,华夏开始进行改革开放,还没多少人敢尝试,老先生也率先到内地进行投资,是最早在华夏投资的香江企业家之一。
“一国两治”构想出现后,他动奔西走,发动香江各界人士响应,很多富豪在前段时间搬去英国,他却不愿离开。
为人绝对正直,上次韩老爷子来香江,第一个就是去拜访他。。。。。。
关于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到内地行骗的事,虽然韩宣没有经历过,但也有所耳闻。
很快接到外公回复,得知嚯褀刚正在英国留学未归的消息后,韩宣已经能确定,先前看到的那家伙,就是骗子没错。
让兴奋不已的沈秘书先别拆穿,他牵着安雅搭乘电梯上楼,来到楼顶的旋转餐厅吃早餐。
张书记见到他,开心喊道:“想吃什么在那边拿。
今天我请客,别把我吃穷了就可以,我的工资可不高!”
“放心,吃包子肯定吃不穷。”韩宣拿来两个包子、一根油条、一碗豆浆。
安雅吃过包子,但没吃过油条,用碗接豆浆时候,还以为是牛奶,等闻见味道才发现不对劲。
李市长刚才就看到过安雅,此刻八卦询问说:“好漂亮的小姑娘。
韩宣,她跟你是什么关系?”
“从小认识的朋友,早上好,各位。”听懂这句话,安雅回答说。
韩宣惊奇看看她,平时遇见陌生人,她很少会打招呼,见她说完之后,似乎在思索有没有说错,不由乐了。
安雅学很长时间中文,但除了和韩宣说话,其他很少有机会用到,大概是对自己中文水平没有信心,所以想要试试吧。
“哦。
你也是,早上好。”
张书记目光当中带着诧异,接着又说:“现在外国人也流行说普通话了吗?”
“一些大学里开设了中文课,不过好像去学习的人不多,至少去年布朗大学的中文系,没有招满足够学生。
随着华夏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加深,我想将来会中文的外国人,应该会越来越多。”
韩宣说完将油条放进豆浆里泡泡,等软了才开始吃。
周围那些人莫名其妙笑起来,他们是在笑他连油条这种吃法都知道。
身居高位,接触过许多外籍华人,但除了样貌相似,大多数行为举止已经跟外国人一模一样,而在韩宣身上,完全看不出他是从小在美国长大。
安雅不会吃,侧头看看,学着韩宣肯定没错,用筷子不太习惯,勉强可以使用。
夹住油条放进碗里,见它咕噜噜冒起小泡泡,豆浆表面飘着些油,低头咬一口。
豆浆里加了糖,吃起来略微有些甜味,小声对韩宣说句:“好吃。。。。。。”
刚才那么短的时间里,这些鹏城的官员们,已经打探清楚华为公司来历,并且还给公司老总任正飞打过电话。
此时李市长说道:“韩宣,我刚刚和华为公司那边联系过,现在这家公司好像遇到点困难。
任厂长邀请我们去他公司看看,你今天上午有没有时间?”
“有时间啊,那家公司遇到什么事?”
“听说有家同行,往中央到我们地方政府,以及华为的所有客户,连发三千封信。
说华为拖欠工人工资一百亿、欠客户一百亿、欠税一百亿,导致华为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接到订单。”
怕他产生顾虑,终止投资,李市长接着又说道:“不过应该是假消息,我会调查清楚。”
韩宣听到后表情愣住,转念想清楚,笑道:“这怎么可能,诬陷得也太无耻了吧,整个华为公司如今才多少钱?
一年要做多少订单,才能欠税一百亿?
几百个员工而已,却说欠他们一百亿,这得多高的工资,想想都不可能……”
之前想跟华为合作时候,他已经派人调查过,后世网络上吹嘘说它有军方背景,根本是无稽之谈。
军方确实有一家叫做“Huaei”的公司,但它是“华伟”,不是“华为”。
最先流传出说华为有军方背景的,是美国媒体,希望借此打压华为在海外如日中天的声誉。
搞通讯最怕泄密,而如果传出华为背后是华夏军方,那么这家公司肯定会减少一大批订单,这就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偏偏什么都不知道的国人们,也跟着一起赞同,好像认为企业在华夏没有政府势力支持,就真的什么都干不成一样。
之后发生的“思科状告华为侵权案”也是。
听到消息就有人“恍然大悟”,说难怪这家公司的技术那么好,原来是从美国那边偷来的,并且还信以为真。
美国人3公司执行官,站出来帮华为说话,某些国人们却认为这家公司和华为有合作,收了好处才帮忙。
从中可见人心扭曲。
落后的时间太长,光有自尊心,却丢了自信心。。。。。。
他们听韩宣不相信谣传,集体松了口气。
不是不想帮华为隐瞒这件事,而是只要稍微调查一下,都可以知道,将消息压下去,反而会弄巧成拙。
张书记没心情吃早饭,带着黑眼圈,笑眯眯地问韩宣说:“你这次打算往华为公司投资多少钱?”
///
………………………………
第1152章 电信基建
“不是投资华为公司,是合资建一座新的工厂。
假如华为资金困难,我可以出工厂前期建设的钱,只要用华为公司股份,和我交换就可以。
手机年产量大概会达到一年一千五百万部左右,将市场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我投资的资金不少,所以占股也会更多。”
当初道森秘书,觉得这个条件很不合理,韩宣明显是吃亏的一方,而且是吃了大亏的那种。
现在在场的这些人,也有和他类似的想法。
张书记摘下眼镜,用面纸擦擦,借着擦眼镜的时间思考,忍不住还是试探问韩宣说:“只有这些条件?”
“我白白让出那么多利润,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个。
你应该清楚年产量这么高,会给粤省带来多少税收和就业机会吧。
日本和韩国官方,都来联系过我,想要让我将蓝莓手机分公司,建在他们那里。
之所以会看中华为,是因为它跟我的一家公司,业务重叠了。
我听说华夏这边的新型网络传输设备和线路,只覆盖到东边沿海少部分地区,其他绝大多数地方,还在使用传统的电话线上网,数据传输速度很慢。
思科公司有心进入华夏电信基建市场,但在某些产品的价格方面,竞争不过华为,这让我觉得它很有前途。
我可以将手机工厂建在粤省,要求是在报价比其他公司低的情况下,你们粤省政府需要将改造工程,交给被我融资后的华为公司,并且从这家公司采购器材设备。
做为交换利益,我可以给你们当地政府,三年免分期付款的优惠条件,那笔钱由我的银行垫付……”
张书记表情若有所思,认为自己清楚知道了韩宣的目的。
制造手机跟谁合作都是一样,而和华为合作,可以当作筹码,拿到粤省电信基建的订单。
中央最近确实有学习西方,改造电信网络设施的打算,五年内全国各省计划投入的资金规模,高达上千亿人民币。
粤省刚出台规划,预计在最近几年,投入百亿资金进入电信基建行业。
韩宣盯向这块大单,并不出乎张书记的预料,但这已经超出他的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