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好莱坞之路 >

第216部分

好莱坞之路-第216部分

小说: 好莱坞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墨菲也没有对盖尔·加朵隐瞒的必要,不过还是说了一些圆过来的话,“我之前看过这本书,但忘记书名了,今天看到它又想了起来,我喜欢这本书的风格。”
  说着,他把手中的小说放到了沙发前的茶几上,书皮封面上的一行大字分外醒目——《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
  “你总是喜欢弄些大尺度……”盖尔·加朵拿起书翻了翻,“什么时候你也能拍一部完全适合女性看的影片?”
  墨菲不禁挠了挠头,“这个……比较有难度,你知道我不擅长这样的题材。”
  不过,他接着想起了一件事,“我觉得有个题材不错,还能充分反映女权思想。”
  盖尔·加朵来了兴趣,“什么题材?”
  墨菲凑到她耳边,故意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我们玩的那个游戏。”
  “你总是满脑袋都是这些。”盖尔·加朵不满的推了他一下,却站了起来,“我去换衣服,你把我的战甲和火神之剑放在哪里了?”
  “这边。”
  随手把那本《冰与草之歌》扔到一边,墨菲拉起盖尔·加朵,兴致冲冲的跑向了衣帽间。
  第二天一早,墨菲就去c+找到了比尔·罗西斯,要他想办法约见乔治·r·马丁,想办法拿到这部小说的改编权。
  “我知道这套丛书,以前也读过。”
  翻看了下小说,比尔·罗西斯说道,“我觉得拿下它的电影改编权并不明智,这本书属于奇幻类型,内容过于庞大和复杂,有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在前,如果你想拍摄成电影,必然会被拿来做比较……”
  “不,不拍摄电影。”墨菲摇了摇头,“我的目标是电视剧,在有线台播出的大尺度电视剧!”
  以现在北美电影市场的情况,如果将这套小说改编成电影,史诗片的类型注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就像比尔·罗西斯说的那样,肯定会被人拿来与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三部曲做比较,而且影迷有了《指环王》电影在先,胃口肯定也会被养刁很多。
  电视剧就不同了,有线台播出的电视剧尺度更大,更容易吸引用户,而且观众对电视剧和电影的期待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部电视剧集的大名,曾经可谓如雷贯耳,哪怕是墨菲这样的非美剧爱好者,都听周围的人无数次谈起,网络上面更是随处能看到相关的消息,他也尝试着去看过,虽然跟不少人一样,关注点更在于《冰与草之歌》上面,导致他只是用鼠标拖着大致浏览了一遍,但还是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墨菲没有读过小说,对《权利的游戏》的印象和感官,全部来自当初的那快进式的浏览。
  虽然同样是奇幻系列的文学作品,但《冰与火之歌:权利的游戏》与托尔金的《指环王》截然不同。
  前者正邪善恶分明,完全偏向儿童化,《指环王》最初原本也是托尔金写给自己孩子们的。
  后者完全成人化,并没有明确的善与恶的划分,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世界里所发生的一系列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在内容及风格上,《冰与火之歌》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有着人性真实的写照,是典型的严肃奇幻系列小说。
  虽然是奇幻系列,但墨菲的印象里,在“魔法”色彩上,乔治·r·马丁遵从了他的偶像托尔金的做法,绝不轻易的运用魔法,使其只是一个为小说渲染气氛所需要的元素,好像他看过的电视剧集里,主要角色们几乎没有一个会魔法的,与现实中的人类没有本质的区别。
  离开c+所在的死星大厦,墨菲先去了附近的一家书店,购买了已经出版的一套《冰与火之歌》的图书,然后回到斯坦顿工作室,暂时放下其他的工作,认真的翻看起来。
  到了下午,比尔·罗西斯就传来消息,他与《冰与火之歌》的出版商矮脚鸡图书出版公司取得了联系,而且利用c+的资源,在圈内打听了一下,大概是受到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大获成功的影响,好莱坞的制作商们现在在史诗系列的类型上,更喜欢英国的著作,而不是没有什么历史的美国人写出的作品。
  像《纳尼亚传奇》系列和《黄金罗盘》系列等,已经成为了好莱坞制作商争夺的焦点。
  根据比尔·罗西斯传过来的情况,《冰与火之歌》系列丛书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远远没有达到曾经的高度,在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初期有人询问过版权改编事宜,因为出价太过低廉,而被乔治·马丁拒绝之后,改编权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情况。
  即便他自己以后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投入到一部电视剧集的漫长拍摄和制作当中,墨菲也知道,这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
  斯坦顿工作室也能有一项长期的业务。
  从成立以来到现在,斯坦顿工作室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墨菲之前还雄心壮志,有段时间还想过,能不能把斯坦顿工作室打造成一家可以与好莱坞六大公司匹敌的制作和发行厂商,但随着后来与其他电影公司合作,慢慢的发现这只是妄想,在六大公司和他们背后的集团的绞杀下,短时间内也没有这种可能。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资金,没有关系网,就算去融资,又会有几个资本集团肯在他身上投下巨资?
  真要说起来,除了一些对电影方面的见识,现在的他根本比不上梦工厂三巨头的任意一个,甚至连一半都不如。
  梦想当然可以有,但要控制在能力的范围之内,否则那不是梦想,而是幻想。
  如果能拿到《冰与火之歌》的改编权,斯坦顿工作室完全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充,以后公司的业务除去帮他这个导演避税外,完全可以把剩余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个系列电视剧集的制作上面。
  运气好的话,斯坦顿工作室可以凭借这一项业务,就成为业内收入顶尖的电视剧制作公司……
  墨菲的想法和计划很美好,但想要实现,并不容易,首先就是要买下改编权。
  在比尔·罗西斯与矮脚鸡图书出版公司进行初步接触之后,墨菲亲自与乔治·r·马丁见面谈了谈。
  严格说起来,乔治·马丁也在好莱坞待过,曾经担任过《侠胆雄狮》的编剧,不过好莱坞的编剧在剧组内地位不高,八十年代时的收入也不怎么理想,他干脆离开好莱坞,回家转行当起了作家。
  c+的会客室里,墨菲见到了这位戴着大号眼镜,留着络腮胡子的专职作家。


第二百九十章 五千万美元
  简单的认识过之后,比尔·罗西斯找了个借口,约着乔治·马丁的经纪人出了会客室,这里只剩余了墨菲他们两个人,正式谈判的时候需要经纪人在场,这种私下里的会面却不必,而且乔治·马丁的经纪人也不是笨蛋,既然离开这里,肯定也是要与比尔·罗西斯单独谈谈。
  如同墨菲搞定《罪恶之城》的谈判一样,涉及版权的谈判从来都不轻松,更没有哪个作者或者经纪人会听人忽悠几句,恨不得连改编费用都不要,就像是脑残小弟一样,把自己手中的版权让出去。
  众所周知,好莱坞从来都不擅长原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偏重于改编。
  乔治·马丁在好莱坞待过,对于这个圈子必然不会陌生。
  这是双方第一次见面,墨菲还是以拉关系,试探对方的态度为主。
  “我昨天刚刚看完《冰雨的风暴》,《权力的游戏》、《列王的纷争》和《冰雨的风暴》这三部曲,给我印象太深刻了。”
  放下咖啡杯,墨菲毫不吝啬赞誉之词,“我认为它们会成为奇幻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与《指环王》三部曲并列的伟大作品。”
  “太过誉了,太过誉了……”乔治·马丁没有想到墨菲竟然会把自己的作品与偶像托尔金那伟大的三部曲相提并论,连连谦虚,但在谦虚的同时,也有些激动,毕竟被这样一个好莱坞大导演欣赏的感觉真的不错,不过他还是说道,“我怎么能与托尔金比。”
  墨菲没有继续说这些,反而转了话题,说道,“看了你的书,我有很多感触,也在想,如果它出现在屏幕上面,应该是什么样。”
  绝大部分作者都想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改编,尤其乔治·马丁还是好莱坞编剧出身。
  大部分话题和说辞,墨菲都事先做足了功课。
  像是这些谈判,肯定要准备充分,他不可能贸贸然就与乔治·马丁接触,如果连必要的准备都不做,就想凭借一些信口雌黄的话打动对方,那他未免也太傻了。
  说起改编,乔治·马丁立即打起精神,“斯坦顿导演……”
  “墨菲!”墨菲强调道,“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墨菲。”
  乔治·马丁立即改口,“墨菲,可以知道你对这本书的具体看法吗?”
  这是最基本的理念问题,如果理念不同的话,他就要好好考虑这次交易是不是合适了。
  “我认为,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的挣扎。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却并非孤立的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者奸猾阴谋,而是从拟真的角度,以视点法从角色内心出发,大量描绘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旋涡中的人物形象的不同境遇与选择,包括英雄和弱势群体。”
  这些天,墨菲都在看这套小说,时间当然不是白白耗费的,“马丁,你在写作中一直严格的坚持着第三人称叙事,每个不同的章节读者们都可以随着一个特定人物的想法和动机去感受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品味着他在那个世界中的所见所闻。”
  不等乔治·马丁开口,墨菲又说道,“我觉得,《冰与火之歌》是奇幻文学作品中的‘反传统先锋’,并非一部完全意义上的虚构奇幻小说,而是一个有着现实意义的拟真世界。”
  乔治·马丁已经在接连不断的点头了,显然墨菲的这些话说到了他的心里。
  尽管《冰与火之歌》他是作为奇幻史诗创造的,其中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这些奇幻因素引人入胜,但他也承认,如此庞大虚构的“架空世界”,也必须要依靠现实因素的嵌入,才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个“第二世界”的真实存在,才让这部史诗有了它的现实意义。
  墨菲·斯坦顿的话简直就是一针见血,完全抓到了这个系列的主旨,而且听起来好像还对这个系列非常有研究。
  不知不觉间,乔治·马丁潜意识里对墨菲有了相当的认同。
  “我认为这个系列应该出现在更多人的面前,”墨菲的话并没有停,“它应该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而不仅仅局限在一小批奇幻文学读者中。”
  乔治·马丁虽然不再点头,但脸上的认可,哪怕是个几岁的孩子都能看出来。
  从上一次攻陷弗兰科·米勒的谈判中,墨菲总结出了很多经验,这些文学类的创作者,有时候性格孤僻了一些,他们往往比一般人更需要认可,更喜欢展示自己最为骄傲和擅长的东西。
  因此,墨菲又适时的问道,“乔治,看过前三部曲,我一直有个疑问,这么庞大的世界观和剧情架构,你是怎么想到的?或者说,你最初从哪里得到的灵感?”
  他笑了笑,“我不止是个导演,还是个编剧,有时候灵感枯竭,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都撬开。”
  “灵感枯竭确实很让人发愁。”
  似乎墨菲的话正好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