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汉袁氏 >

第11部分

东汉袁氏-第11部分

小说: 东汉袁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吉当然是不肯的了,老是让他去剽窃那些后世名人的神作,就算袁吉脸皮厚如牛皮,那也是不敢好意思的了。再说把后世的那些大大们的神作都给提前现世了,那那些大大们还怎么混啊,难不成他们还要创作别的神作?所以袁吉是坚决请辞,说自己已经江郎才尽了,实在做不出什么好的文作了,但大家只当是他谦虚,不好意思罢了,直到袁吉假装自己喝醉了,这才了事。


    傍晚的时候,袁吉回到家里,又有人送请帖请袁吉去吃饭,这次请客的是汝阴城当地的富豪乡绅和一些小世家、小门阀。袁吉知道,要治理好这个汝阴城那是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的,所以这个请帖袁吉是必须得接的,于是袁吉便又带着几个家丁匆匆忙忙地去了。


    在酒席上,各乡绅世家先恭贺了袁吉获任汝阴令,接着各家都或多或少地捐赠了一些钱粮,表示这些都是用来帮助袁吉治理汝阴的,请袁吉务必要收下,还要袁吉以后在治理汝阴的时候,要是在钱粮方面有什么困难的话,可以随时来找他们。他们会极尽所能地帮助他的。


    袁吉看了那些钱粮,少说也有十万两的样子,再得到了当地乡绅的全力支持的承诺,袁吉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忙表示大家以后有什么要袁吉帮忙的,尽管提。


    众乡绅互相望了望彼此,犹豫了一下,终于有一个年老者站了出来,道:“此时我等正有一事要请求袁大人。”


    袁吉眉头皱了皱,这些家伙又送钱,又送粮的,果然没有安什么好心,自己刚刚答应他们有什么事就尽管提,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要露出尾巴了,嗯,先看看他们请求的到底是什么事再说,要是在我的承受范围内,我就答应,要是……,哼,袁吉想到这,便道:“是什么事,说吧。”


    那老者看了一眼在座的其余乡绅,见他们点头示意后,那老者才放心地向袁吉拱手说道:“我等请求袁大人能够继续延续应大人在汝阴留下来的治理方略。”


    袁吉心想原来你们请求的是这个事啊,老子我本来就打算用那应邵的方法来治理这个汝阴城的,其他的治理方法我也不会,阎象和吕范等人又年轻,对治理地方又没什么经验,不用他的还能用谁的呢?


    袁吉本打算一口答应的,但想想就这么干脆地答应这些乡绅未免显得自己太无城府了,以后自己在这些乡绅面前不好混,所以袁吉打算先熬熬他们,然后再答应。于是袁吉装出一副十分为难地表情道:“这个嘛,本官……”


    那老者见袁吉为难,以为他不肯答应,于是急忙道:“袁大人,只要您答应这件事,我们愿意再奉上钱十万两,粮一万石。”


    袁吉愣住了,惊得说不出话来了,只觉得有个馅饼要从天上掉下来要砸死他。那老者见袁吉不说话,还以为袁吉嫌钱粮少,所以不得不转过头,朝其他的乡绅又望了望,众乡绅都不约而同地再次点了点头,装出一副可怜样,道:“若是袁大人还嫌少了的话,我等再捐出钱十万,粮,粮两万石。这回袁大人您可一定要答应啊,再多的话咱们就出不出了。”老者报出这个数字之后,神采都暗淡了不少,他这是心疼的。


    袁吉再一次被怔住了,他顿时觉得自己好像完全被幸福给包围住了,自己也被一个大大的馅饼给砸晕了,袁吉好不容易才从快乐中拔了出来,连忙拉住那老者的手,转身对着在座的所有乡绅微笑道:“吉初任汝阴县令便得到各位的鼎立支持,吉不胜感激,你们的这个请求实在不算什么。前任县令应大人治理汝阴有方,给各位和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本官对应大人的治理方略仰慕久已,因此大家放心,本官是一定会坚持汝阴原来的治理方略的。”


    众乡绅见袁吉总算答应了,都高兴起来,但是一想到人家袁吉本来就打算采纳汝阴原来的治理方略不变,而自己又无端的送了那么多的钱粮与袁吉,立马便哭丧起来,真是心疼的要命,送出去的东西再要回来是不可能的了,后悔莫及啊。


    第二日,袁吉便着自家的家丁将自家的东西全部搬到汝阴县衙。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可搬的,除了衣服被褥,便是袁吉书房里的那些藏书了,那些书都是前任袁吉的收藏品,属于他个人财产。袁夫人和自己的小儿子袁平那也是自然要住到县衙的。而府中的钱粮是不会动的,袁吉派了几十个家丁来看护着,如今家中的钱粮加上昨日里那些乡绅捐赠的,也是颇为可观的了,袁吉拥有了这些钱粮就可以做更多的事了。


    当袁吉的家搬完之后,阎象,吕范和陈道他们来了,他们是来叙述自己的工作情况的。袁吉没想到他们能够这么快就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要说陈到和吕范能够这么快把事情办完,袁吉还能相信,毕竟他俩的工作量也并不是很大,但这阎象能够这么快得把户口和户薄一一对照清楚,那就不简单了,看来这个阎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你们都说说吧,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袁吉问道。


    还是陈到第一个站了出来,拱手高声道:“启禀大人,卑职昨日去了汝阴军营,去看了那些县卒,那些县卒兵甲并不齐整,而且也有多时未经训练了,而且,而且……”


    袁吉听陈到话说得吞吞吐吐的,感到奇怪,遂不耐道:“而且什么,有话就快说,吞吞吐吐的,怎么像个娘们似的。”


    阎象和吕范听到袁吉这话,忍不住在一边捂着嘴偷笑,而陈到一听这话,脸一下憋得通红,说话立马就变得利索多了,道:“而且军营中并没有一千县卒,只有五百。”


    袁吉一听,立马便蒙了,这是怎么回事?吃空饷吗?袁吉知道应劭是不会这么做的,于是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弄清楚了没?”


    “大人,听军营中的军卒说军营中原本是有一千县卒的,但其中有五百人是应大人的亲兵,应大人在升任为泰山太守之时已将这五百人带走了。”陈到拱手解释道。


    “既然是亲兵,那应大人为何不将他们留在身边,反而要留在汝阴军营充当那一千县卒呢?”袁吉奇怪地问道。


    “这,这卑职就不太清楚了。”陈到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道。


    “大人,那应大人之所以这么做,那是有原因的。”一边的阎象捋着他那不太长的胡须微笑道。


    “哦?有什么原因?”袁吉好奇地问道。一旁的陈到和吕范也不解地看着阎象,想要听阎象如何解释。


    “那五百亲兵,应大人要是留在自己身边自成一军的话,那供应这五百亲兵的衣甲和钱粮按大汉律法就必须要其自己供应。试想,这五百兵卒一年下来所费钱粮必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以应大人的品行和财力那是万万没法养活的。可是将这五百多人放到汝阴军营之中,那就不同了,那时他们便是这汝阴的县卒,县卒是可以用汝阴的赋税来供养的,所以应大人不得不采用如此之法。”阎象侃侃而道。


    听了阎象的解释,袁吉等三人这才恍然大悟,连呼那应劭之高明。


    “五百县卒就五百县卒吧,等汝阴的政事都熟悉起来之后,咱们再招些就是了。”袁吉满不在乎道。大家知道,也只有这样了,不过招兵必须要尽快些,仅凭那五百县卒是没法维持县城的安全的。大家都知道,除了汝阴还比较安定一些,周围的几个县都不是太安宁,听说现在到处都有贼寇出没。弄不好,要是汝阴被某些贼寇盯上了,那就糟糕了。


    “子衡,呈报一下你的进展吧。”袁吉指着吕范道。


    “是,大人,卑职通过账本核对了县城府库中的钱粮,发现账本中所记载的都一一属实。而且,卑职也要在此恭贺大人,府库非常充实,经范昨日之清点,府库中现有钱四十万,粮五万石。不过府库中并没有发现衣甲和兵器。”吕范拱手向袁吉报道。


    袁吉一听汝阴府库中既然有这么多的钱粮,顿时高兴不已,袁吉知道这都是应劭留给自己的,于是对应劭更加感激了,对自己没有见过应劭而感到一丝的遗憾。


    “衣甲,兵器没有没关系,我们有那么多的钱粮自然可以自己打造嘛。”袁吉微笑道。接着,袁吉又看了看阎象,示意阎象呈报他的工作。


    阎象先捋了捋他那赤黑胡须,然后微微笑道:“象本来是不可能这么快就把大人交给的任务完成的。象最终还是通过算术之法对汝阴的户数与人口做了个大概的推测,发现所算的数目与户薄之上的数目并无多大的出入。这汝阴有户一万一千三百零四户,有口四万八千二百一十三人,这是没错的。”


    “玄明果然是大才,居然用算术之法便可以把一个汝阴城的人口弄得如此准确。”袁吉高兴地称贊道。


    “大人谬赞了,为大人效力是象的本份。”阎象弯腰拱手道。


    “对了,一个汝阴城果真有如此多的人口?”袁吉看着阎象的眼睛问道。


    “果真。”阎象也看着袁吉的眼睛微笑道。


    听了阎象的话,袁吉慢慢地坐到了自己的榻上。汝阴城有这么多的人口,那么即将到来的黄巾之乱,我的性命又得到了一丝的保障,袁吉想到。




    正文  第十四章:汝阴军政(一)

更新时间:2011…07…14 18:42:10 本章字数:3361


    “大人,象已和子衡大人把应大人的治理方略细看了一遍,发觉的确堪用,请求大人允准继续沿用。”阎象拱手向袁吉说道。一边的吕范听罢也向袁吉拱手请求,只有陈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看到阎象和吕范都在请求袁吉,也下意识地向袁吉拱手。


    袁吉知道应劭的治理方略确实是不错的,从汝阴城现在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袁吉便点头答应了阎象三人的请求,再说自己都收了汝阴的那些乡绅的那么多的钱粮,如果还不施行这一方略的话,那他们管你有什么背景,还不把你给撕碎喽。


    “大人,最近几日汝阴城外发现了不少流民,据属下了解到,他们大多是附近的几个县的,还有的是从青州跑过来的。不知大人该如何安排他们?”阎象拱手问道。


    “什么?汝阴城外有流民出现了?还有从青州来的?”袁吉很惊讶,并不是惊讶于汝阴城外会出现流民,现在是东汉末年,地方上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盘削剥夺百姓,弄得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得不背井离乡,所以出现流民很正常,但是汝阴城还出现了从青州来的流民。袁吉知道,古时的青州便是后世山东的大部,这地方就是容易出现干旱,一干旱,老百姓就不得不到外乡去讨生活。


    “嗯,听说今年青州出现大旱,谷物大多已干死,朝廷发放的一些钱粮本就杯水车薪,想不到还是被当地的官吏给私吞了,百姓没法在过活,只得四处流浪,卖儿鬻女。但沿途州县发现有如此多的流民,也是怕这些流民会进城聚众闹事,所以也不敢接纳他们。”阎象解释道。


    袁吉点了点头,一旁的吕范又补充说道:“而这些流民大多皆是外乡人,在当地被收留的话,必然也会与当地百姓发生纠葛,弄不好会发生斗殴,影响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