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再嫁-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她现在穿着华丽的衣裳,戴着满头珠钗,依然掩饰不了,她十多年,做丫鬟的习惯。
“你说,现在官府的人,有没有上门去拿人?”黄氏捧着一碗杏仁茶,似笑非笑的问叶子衿。“应当没有。官府还有几道虚礼要走。”叶子衿悠闲的看着天际,如洗的天空,不见一朵白云,当真是秋高气爽。
“不过,现在陈家也该是乱成一团了。”叶子衿心情愉悦,说话也变得轻快了起来,“要不我们再落井下石一把?”黄氏扑哧一声笑,掏出帕子拭了拭嘴角,“你想如何?”叶子衿心照不宣的横了她一眼,“我正打算叫人去李给事中府上走一遭呢。”
黄氏一听,立时来了兴致,“怎么回事?说给我听听。”叶子衿抿着嘴笑,“这么多年,嫂嫂这点趣味,还是没有变化。”黄氏幽怨的叹了一口气,看起来有些楚楚可怜,“是你大哥说的,这女人,若是不出门,心眼就那么小,”大拇指和食指比划着,“还喜欢品头论足,说起张家长李家短,能说上整整一天,也不见嗓子干渴。”
叶子衿几乎可以想见叶子辰在说这些话时,黄氏的神色,掌不住吃吃直笑,捂着肚子讨饶:“嫂嫂,你可千万别再说了,我笑得肚子痛。”黄氏却又恢复了一脸正色,“我说的可是大实话。”“事情是这样的。”叶子衿清了清嗓子,“那陈文,素来有断袖之癖,将给事中的儿子逼到了手里,害得那公子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现在才说”黄氏推了她一把,“早知如此,我昨儿个就该派人去李家了。”叶子衿却托着下巴,笑眯眯的看着她,“嫂嫂,你有没有听过,猫捉到老鼠以后,是怎么做的?”
黄氏一怔,随即浮现了高深莫测的笑容,“自然是将老鼠翻来覆去的,玩上小半个时辰,然后才吃掉。”叶子衿眉梢微挑,“我听说李家那位大小姐,如今很得皇上的恩宠,前一个月生了皇子,皇上还大赦天下,是不是?”
这事在燕京城的黄氏如何会不知晓,“不错,我看那给事中升官加爵,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我们也不能让人觉得是看中他的权势,才将事情拖了这么久才告知的。”叶子衿一脸的理直气壮,“事实上,我本来就没没看中什么。一开始本来是拿这件事情要挟陈文和离,答应不再泄露……”
黄氏默契的接过了她的话头,“既然你不能透露,总有人是可以透露的。你们闹得那么凶,玲珑总该知道吧?陈家也有人知道吧?”叶子衿眯着眼,微微的笑,“嫂嫂,我从前当真是没有看出来……”
黄氏意味深长的望了她一眼,“我好歹跟着你大哥去江南游玩了几个月,也算得上是见过些场面吧?”说到这里,神色微黯,“若早知你在苏州,当日应该去看看你的。”“这事不必放在心上。”叶子衿并不觉得自己在苏州如何的凄惨,“横竖都过去了,我现在不是完好无缺的坐在这里?”
黄氏还未说话,就听门外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叶子衿一愣。
刚刚习惯性的打开名门贵妻的文档打算码字,才发现已经完本了。一刹那间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唉,码字码字。
第六十四章 收网(三)(求粉红)
第六十四章 收网(三)(求粉红)
说时迟那时快,就听见一声急促的声音:“子衿”
叶子衿浑身一震。
这声音再熟悉不过,出自他父亲之口。事到临头,却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想到他一向对国公爷的话言听计从,心里升起了淡淡的悲哀。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裳,才亲自撩开帘子,跨过了门槛,柔顺的唤道:“爹……”世子爷看起来心情很好,竟走上前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回来就好。”
叶子衿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这么多年,世子爷第一次以这种形式,对她表示亲昵。可她也不能表现的太过愕然,于是露出了小兔子一般的微笑,“回来为爹爹贺寿的。”世子爷兴致高昂的点头,“在庄子上如何?”
叶子衿自然不能说在庄子上如鱼得水,更不能说水深火热,于是选取了中庸的说法:“还好,山清水秀的,就是太偏远了些。”世子爷看着她瘦削的身形,想到这些日子叶夫人在他耳边的哭诉,抿了抿唇,没有说话,然而眼里却泛起了一丝愧疚。
上前来行礼的黄氏见得分明,心中暗喜。适时出声:“爹,子衿为了替您贺寿,花费了四五个月,绣了一百个寿字给您。”说着,用手肘撞了撞叶子衿,“还愣着做什么?虽说今日还不是爹的寿辰,可你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不就是为了贺寿么?既然如此,早送晚送,还不是一样的?”
也不让叶子衿说话,吩咐贴身丫鬟采苓,“还不快去将二小姐的绣布拿出来?”话说到这份上,叶子衿不可能不明白,忙笑道:“还打算让大嫂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呢……”采苓很快就捧着一个包袱出来了,交到了叶子衿手上。
等到叶子衿将她散开一半的时候,满院子的人,目光都落在了那天青色的绣布上。
一百个福字,个个都有不同的形状,有隶书,楷书,小篆,草书,各种书法。饶是叶子衿,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得多少的功夫才做得出来然而既然话已说出口了,也就顺势不好意思的笑道:“在庄子上,闲工夫倒是多……”
黄氏嘴角微勾,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清楚的看到随着叶子衿散开的绣布,世子爷眼中一闪而过的光彩。
“锁阳,去找裴管事,让他找一座黑檀木的屏风架子来,将这绣布做成屏风”世子爷显得有些激动,“这是我收过的,最好的贺礼”叶子衿犹自云里雾里的,但还是陪着笑了一阵,一直等到世子爷兴高采烈的出了院子,才携了黄氏的手,低声问:“怎么回事?”
“我们进屋子里说。”丫鬟们撩起了帘子,二人又分主客坐下了,黄氏才笑道:“这是你大哥的主意,爹喜欢书法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而且最喜欢这个福字,每每练字之时,头一个字,必然是福字。”叶子衿从未进过世子爷的书房,自然不知他有这个习惯。
“我原本也是不知道的,后来有一天,你大哥同我说,问我能不能找人在一个月内绣一百个福字,我才明白的。后来我去绣坊找了七八个绣娘,就安置在我娘家,过了一个月,就绣好了。我想得好好的,打算等你回来了交到你手上,哪知爹今天就来了,我看着时机正好,就自作主张了。也是你回来以后,杂七杂八的事情忒多了,我也忘了,将将才想起来。”安置在伯昌候府,自然是不希望被叶家的人知道。
叶子衿抿了一口茶,说道:“多谢大哥大嫂。”语气很真诚。
黄氏不以为意的笑,“我也不过是借花献佛,这绣福字可是娘出的钱,不过我看她老人家似乎也忘了……”叶子衿扑哧一声笑,心里却充满了暖意。想到一事,转头吩咐木莲:“你叫人去陈府看看,若是莫妈妈还在,你就告诉她,今日无论如何也要将玲珑带回来。”
虽说得了世子爷的欢心,可只要国公爷还健在,三日后回庄子上,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叶子衿希望玲珑这件事情,速战速决,这一场好戏,她看着它开始,自然而然也要看着它结束。
得到消息的莫妈妈就吩咐那些婆子:“你们只管闹,横竖有我呢”无人不知莫妈妈是叶夫人跟前最得势的妈妈,有了她的许诺,底气也都足了。这样一来,态度更加强势起来,其中一个婆子就冲到了那看门的小厮面前,“我们叶家是怎样的人家,也能让你们藏了丫鬟?”骂骂咧咧的,说话十分难听。
那小厮被她一阵嚷嚷,鲠得无话可说,连连后退,几乎要从石阶上跌下去。
也因着这阵仗,导致不少路过的人纷纷侧目,更有好事者,开始打听是怎么一回事。听说是陈家霸占着叶家二小姐的陪嫁丫鬟不还,纷纷窃窃私语,议论开了。这时却又见官府来了几个差役,戴着佩刀,到了陈府门前,递上名帖:“我们王大人请陈公子到衙门走一趟。”
那小厮本就被这群婆子纠缠的头晕脑胀,此刻见了官差,更是脚下不稳,跌了一跤,才慌忙跑进府去通报了。彼时陈文犹自未醒,陈夫人一头惦记着陈侍郎,一头挂念着儿子,心急如焚。听说官差来抓人,想到叶家在门前的闹事,心里咯噔一跳,忙问那小厮:“可曾说过是为了什么?”
那小厮摇摇头,一问三不知。
陈夫人又是气恼又是害怕,偏偏此时又没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倒是还有个女儿,只是恰巧去了别家做客,即便是在家,怕也是无法商量。忙吩咐白妈妈:“快去账上支两千两银子。”想了想,又说道:“另外包一百两的红包,给那些差役。”
白妈妈思忖着说道:“夫人,账上只怕一时难以筹到这么多……”“那就去库里取。”陈夫人有些不耐烦的摆手,“你亲自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白妈妈应了一声,取了银子,送到了陈夫人眼前,只拿了一百两银子的红包,急匆匆去了垂花门前。那守门人生怕惹事,缩在一旁,没有动弹。
“也不知我家少爷是犯了何事?”白妈妈陪着笑,迎了上去。
那几位差役见着她似乎是管事妈**模样,便说道:“叶家状告你们家少爷霸占了嫁妆,还有良贱通婚,霸占了叶家的丫鬟……”白妈妈脸色微变,忙将红包塞给了那为首的差役,“还劳几位官爷暂且坐一坐,我去同我们夫人说一声。”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还有这沉甸甸的红包。差役们对看了一眼,也就跟着白妈妈进了府,各自寻了椅子坐下了。白妈妈又命丫鬟们端上茶水,才去了玲珑的院子,将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陈夫人。
她每说一句,玲珑的身子就颤一颤,到最后,几乎是抖如筛糠,面无人色。
她以为,叶家已经不再追究了,才能这样心安理得的在陈家颐指气使,没想到,叶家那是在酝酿更深的打击报复若是那时候她被带回了叶家,可能当真就没有陈家什么事情了。陈夫人沉着脸,眼珠子飞快转了转,指了指玲珑:“既然如此,将玲珑还给叶家好了”
白妈妈一愣,“可她怀着身子……”
陈夫人不屑的冷哼了一声,“现如今,的确是唯一的骨血,可以后,只要有人,还怕没有儿子?”白妈妈点头称是,使了个眼色,两个丫鬟就一步步走近,一左一右的,架住了玲珑。“夫人我是走是留,也该等少爷醒过来再说”玲珑面如土色,竭力抓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陈夫人就望了眼气息微弱的儿子,脸色更是冷森,“你以为,他会为了你,忤逆我的意思?”玲珑嘴张了张,说不出话来。陈夫人就摆了摆手,“将她带出去,当真差役们的面,交给叶家的人。还有这两千两银子,也一并交给那些人。”
“两千两?”白妈妈有些犹豫,“可少爷只借了一千两银子而已,更何况又没有借据……”“你知道什么”陈夫人唾了一口,厉声说道:“不管有没有借据,叶家既然敢告到衙门去,就不会没有想到这一点。现如今老爷是这个样子,文儿又病着,能少一事就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