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集-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所宣扬的毛主席的‘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这句鼓舞人心的慰
语,送到全世界革命人民的耳中。
“安息吧,敬爱的周总理,您将永远,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里。”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本篇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后收入
《晚晴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9月初版。)1977年我们要永远向你学习
敬爱的周总理啊,
敬爱的周总理!
在你逝世周年的今天,
我们真是悲喜交集啊,
许多心里话不知从哪里说起!
那以后三百天的日日夜夜,
是乌云弥漫,妖声四起——
弥漫的乌云,想遮住
你铭印在我们心中的伟大音容;
四起的妖声,想盖住
我们口里颂扬的你的丰功伟绩。
禁不住热泪纵横,
悲愤填满了胸臆!
长夜漫漫何时旦啊,
我们只有用伟大的
毛泽东思想来安慰自己!
无尽的悲哀啊变成了无穷的欢喜!
刹时间,能唱的唱,能写的写,
漫天的歌声啊遍地的诗,
纵情地倾泻了全国各族人民
对你的郁积的怀念的心意!
敬爱的周总理!
在这里我不提
意气奋发的亿万工、农、兵,
我们只表一表我们自己!
你对我说过的话:
“我们都是这么大年纪,
对党、对人民,
也只有‘鞠躬尽瘁’……”
你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到底!
我们要永远向你学习!
说什么七十、八十,
让我们把你的话直说到底!
为了党,为了人民,
也为了纪念你,
我们对党,对你和八亿人民,
庄严宣誓:
我们一定要向你学习,
我们一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篇最初发表于1977年1月9日《中央民族学院院刊》。)致赵清阁
清阁:
得到你一月三日的信并悼念总理的诗,十分感慨。近日北京到处都是哀悼总理之声,天
安门的花圈花篮川流不息。总理对中国人民印象之深,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也都忙于写东
西,我有一篇散文,将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前天还在政协纪念会上朗诵了一首诗,写得
不好,不日将印出的寄你。
昨天又收到了你寄来的一百元,你真是太见外了!这点钱为什么总挂在心上?你寄来了
我就留下,何时需要再给你寄去。
北京今年也奇冷,煤也不够,以后可能会好些,听说以后还有寒流、地震,没有什么确
讯,我们也搭了个棚,但没有下去,以备万一而已,你千万自己保重,冬天好好忍过,横竖
春天在望了。文藻问好。匆匆祝健康。冰心
(此信系舒乙同志征集。)乌兰托娅的话
“老师,我脸上的眼泪,不是疼痛的眼泪;我身上的汗水,也不是劳累的汗水!这是从
激动和兴奋的心里流出来的泪和汗呵!
“老师,我的腿已经不酸不疼了。阿伊古丽和次仁卓玛已经替我揉搓了半天了。她们看
见我的脚抬得更高了,都高兴得不得了。她们刚走……
“您若是一定还要替我揉搓,那就趁这个时候,让我对您讲讲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生在青海海西州的格尔木县,是一个牧场的蒙族干部的女儿。父亲是转业军人。母
亲也在牧场工作。他俩都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我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家庭里长
大,就像是碧绿草原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欣欣向荣的一棵小树,知道的只是快乐和幸福。我
从我的双目失明的祖母那里,听到过父亲的苦难家史:什么父亲给青海军阀马步芳家当长
工,拚死拚活地干,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呀;大叔叔被马拖死,二叔叔饿死呀。老祖母说到这
里,总是涕泪交流。我想,老人们在一起,总爱谈着悲惨的往事,然后又喜笑颜开地感谢毛
主席,感谢共产党,给了他们以幸福的生活。我想:
事情过去了,雨过天晴了,还总提它做什么呢?
“我十一岁的那年,妈妈带我去看电影,那天的影片是《白毛女》。从电影院出来,我
只觉得妈妈拉着我的那双手,冰凉,震颤!我惊奇地抬头,看见妈妈的脸上挂满了泪珠。回
到家来,她一语不发,轻轻地把门掩上,把我搂在身边,颤声地说:‘孩子,你看了汉族姑
娘喜儿的悲惨故事吧?那就是妈妈小时候的经历呵!’说着她指着左手背上那一条很深的伤
疤,说,‘你是在蜜水里长大的,妈妈从来不对你讲那些伤心的事情,今天,妈妈忍不住
了!’这时,她哭了,我惊惶地上去紧紧地搂住她,又掏出手绢来,替她擦了眼泪。妈妈安
静了下来,就慢慢地对我述说了她的故事:她从小就没有了父亲,我姥姥带着四个孩子,给
牧主做工,根本没法子过活,我姥姥就把大儿子送给人家当养子,大女儿卖给一个牧主当奴
隶,我的那个小姨,就在国民党军阀挑拨新疆和青海的少数民族互相残杀的时候,失散了。
最后只剩下我姥姥和妈妈两人,靠讨饭过活。不久,我姥姥连病带饿也死去了,妈妈只好单
身独自替牧主放羊……在一个大风雷的傍晚,妈妈好不容易从漫荒野地里把几百只羊赶了回
来,牧主数来数去,发现短了一只,他一边骂一边用鞭子抽我妈妈,还从火塘里抽出通红的
火钳,朝妈妈头上打来,妈妈用手一挡,只听得哧喇一声,手上一大片皮肉被火钳夹走了,
鲜血顺着手指一行一行地往下流!牧主还逼着妈妈在黑漫漫的风雪之夜,出去把那只羊找回
来。这夜,妈妈咬着牙,怀着满腔的愤恨,直奔到昆仑山里……妈妈想宁可冻死饿死、让野
兽咬死,再也不回到那人间的地狱里去了。以后的三年中,妈妈就过着像影片上汉族姑娘喜
儿那样的悲惨生活,白天在山上奔走,夜晚在崖洞里栖身……说到这里,妈妈又哭了,说:
‘喜儿比我幸运,她还可以拿娘娘庙里的供品充饥,而我呢,吃的只是野果和砸碎了的兽
骨,披的是死兽身上剥下来的皮毛呵!’就这样直到青海解放那一年,我的那个送给人当养
子的舅舅,才领着人民解放军——其中也有我爸爸——从山洞里把她带了回来……这时,妈
妈紧紧地搂着我说:‘孩子,咱们今天的幸福日子,都是党和毛主席给的,你可千万千万不
能忘记呵!’“去年我被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学习了。离家前夕,我的爸爸妈妈又
再三嘱咐我,说:‘你能到北京毛主席身边学习,是我们政治上的光荣,生活上的幸福。这
是党和毛主席给我们贫下中农子女上学的权利。你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
上!’“我从小就喜欢舞蹈,在学校里就参加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到了学院,我就报上了艺
术系的舞蹈专业。上课以后,我渐渐感到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对我是十分吃力的。在一班十几
个同学中,我的年纪是比较大的。在练基本功时,先练的是拔腿下腰,同学们都能扶着杆
子,把腿抬得高高的,而我却怎么也抬不高;同学们都能把身体向后弯成柔美的弓形,而我
呢,一滴一滴的汗珠砸在地板上,身子还是弯不下去!老师说我的力量还不够,规格还不
好,还要在软度上多下功夫。
我从练功场出来,拖着酸痛的四肢,困顿地走回宿舍,越想越灰心。这正是人家说的,
年纪大些了,骨头硬了,学舞蹈不行了,我还是改专业吧!
“我就这样有气无力地、毫无信心地练着基本功。老师和同学都替我着急。我的朝鲜族
金老师再三地同我说,‘你感到吃力,主要是你顾虑太多,思想不集中。你应当配合自己的
思想斗争来解放你的外形!人的骨头都是硬的,有谁的骨头生来就是软的呢?’我的维族同
学阿伊古丽和藏族同学次仁卓玛,都自愿地和我结成互助组,帮助我练功。
“半个月以前,我们全班去看了舞剧《白毛女》。在观剧的几个小时之中,我感到了空
前的情感上的激荡!几年前妈妈对我哭诉的往事,闪电般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位扮演喜儿的
演员,通过湛深健美的舞蹈艺术,以她的一仰首、一转身、一举足的文艺语言,深刻有力地
表达出剧中人的痛苦与仇恨,快乐和幸福!我凝神地看着,先是悲愤得手足冰冷,终而兴奋
得热血沸腾!从剧场出来,我挺一挺腰,长吁了一口气,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文艺工作者的庄
严号召,在我的耳边震响了起来:‘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
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这时,我感到了身上担子的份量!金老师不是说过吗?我
应当配合自己的思想斗争,来解放自己的外形。我一定要学好舞蹈艺术,用这有力的武器,
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同心同德地同阶级敌人作斗争,来保卫党和毛主席为我们缔造的社
会主义红色江山!
“我回到学院,就悄悄地一直走进练功场,在灯光下又练开了基本功。
“这半个月来,我进步得飞快,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奇欢喜得了不得!您看,我的脚抬得
够高了吧?我的腰下得够低的吧?但是我一定还要勤学苦练下去!
“对,今晚上我不再练了,您放心走吧,谢谢您,老师,再见!”
(本篇最初发表于《天津文艺》1977年第6期。)我站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我凝立在庄严壮丽的毛主席纪念堂前。我的周围是在这几十公顷的广场上,往来奔走着
的围着白颈巾,穿着工作服的成千上万的兴建者。纷至沓来的思潮,把我像一叶扁舟飘起在
浩荡无边的“感受”大海之上!
仅仅五十天以前,我也是这样地凝立在这里。北风猎猎,四周几座高耸的吊塔上,红旗
飘扬,这座纪念堂还围护在纵横交错的脚手架之中。曾几何时,它已在朝暾下光辉夺目地全
身涌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空前的人间奇迹!
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曾经这样说过吗:“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
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上,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我们伟大的领
袖和导师毛主席,是第一个发现在这块大地上劳动生息的广大人民,是第一可宝贵的事物。
他老人家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称他们为“英雄”,尊他们为“上帝”。他缔造了完全为解
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引导中国人民为
自己和全人类的解放和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不断地奋斗。
这座奇迹般的纪念堂是在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时刻开始建立的。去年的九月九日,伟大
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和我们永别了!中国广大人民在深悲极恸之中,又面临着王张江姚反党
集团篡党夺权的危险。在这党和国家的命运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党中央粉碎了“四人
帮”,紧接着立即作出了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真是雨过天晴、晴空万里,广大中国人
民激动的心情,是无法描述的!
从去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奠基的那一天起,八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