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集-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穗小札》。)欢乐地回忆兴奋地前瞻
去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的前夕,我正在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在参加亚非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回国之后,中国劳动人民观礼团来到以前,我自己住
在莫斯科的乌克兰旅馆的第二十层楼上,过了十天的“休养”生活。
每天早起,我站在宽大明亮的窗前,望着窗外的初冬景色。
在蒙蒙的薄雾里,莫斯科的河水缓缓地在流,高耸的楼边,宽阔的街上,数不清的大小
车辆,也开始在流动。右边是一座还未完工的住宅大楼,两架伸着长长的巨臂的起重机,慢
慢地准确地向楼顶上运送着建筑器材,楼顶有几个工人,踏着薄雪,在奔走安装。楼前的大
道旁,有一处汽车站,每隔几分钟,上班上工的人们就排列成长长的队伍,其中也有跳着笑
着向着两手不住的呵气的孩子。一辆车坐满了人,慢慢地开走了,第二辆又来了,就这样川
流不息地,把穿戴得温暖而整齐的,做着和平劳动的人们,送上他们工作的岗位。
等到我下楼吃完早饭回来,窗外街上就比较静了。我就开始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写日
记,写信或是阅报。
到了晚上,灯火齐明,齐整的一行行的灯光,照出了一座伟大的近代城市的轮廓,最美
的是远远的,淡淡的暮霭烘托着的列宁山上莫斯科大学的高楼,在强烈的水银灯逼射之下,
就像是水晶砖砌成的一般,那样玲珑夺目。乌克兰旅馆的层楼,也有水银灯映照着,这灯光
射到我的窗内,就好像秋天的满月银光一样,这时我往往捻灭了灯,坐在窗前凝想。
这城市的整个气氛,和我所走过的欧美的许多近代大城市,是何等的不同!这里是庄
严,稳静,恬适。每一棵树,每一道栏杆,每一扇窗户,似乎都在发射着和平幸福的光芒。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城市里,这时候虽是灯光如昼,车马喧腾,而灯光下所映照出来的,是
坐着精美的卧车的高贵的绅士和夫人,和徘徊在人行道上,以饥渴的目光呆望着五光十色的
橱窗的失业群众。不断的车流人流的下面,翻腾着争夺,吞噬,压榨,剥削……纸醉金迷的
剧场和饭店里,表演着颓废的故事,放送着淫猥的音乐,大报社门口闪烁追逐的霓虹灯,用
惨绿色的灯光,报道出杀人越货和诬蔑挑拨的消息……
而莫斯科城的沸腾,是欢乐的沸腾,兴奋的沸腾!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一周年的时
候,七年计划草案公布以后,更新更美更伟大的建设的蓝图,在亿万人民面前展开了。亿万
的人心,就像浓春骄阳下一时齐放的鲜花似地,光气四腾!
每一座建筑、每一个角落里都听得到欢乐的兴奋的讨论,义务劳动队雨后春笋似地遍地
萌茁了。这一年来,苏联人民的政治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创造热情、共产主义觉悟空前高
涨的成果。正如赫鲁晓夫同志所说的,“每一天都给我们带来关于苏联人民新胜利的令人高
兴的消息。”就是我们每天在北京阅读报纸,不也是兴奋地紧紧地注视着苏联人民的新胜利
的消息么?当我们读到苏联在1959年一年中连续成功地发射了三个宇宙火箭的时候,我
们不是同苏联人民在一起,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在一起,欢呼庆贺么?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地球上开辟出一个社会主义体系的
世界,这世界里的人民,从人剥削人的制度下,解放了出来,他们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就
转向于建设美好幸福的未来。在科学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理想的境界,一天比一天扩
大,一天比一天提高,一天比一天推远,一天比一天美妙。社会主义体系内人们的理想,已
不止于一个和平团结的地球,而是一个和平团结的宇宙了!
苏联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卓越的科学成就,在地球外探测了宇宙的秘密,在地球上引起
了五洲四海的和平浪潮的高涨,让那些挤聚在战争孤岛的绝峰上的战争贩子们,抱头痛哭
吧,让我们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同在欢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的声中,高
唱: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和平万岁!1959年11月5日莫斯
科河畔的孩子们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又将来到了,这个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伟大节日,引
起了我的一个极其动人的回忆。
去年今日,就在我现在执笔的午后的时辰,我正和同伴们在克里姆林宫后面的莫斯科河
畔散步。在清新的空气中,灿烂温煦的阳光,照在宫中教堂的金顶上,照在碧绿的河水上,
照在两岸整齐高大的建筑物上,一片光明静穆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
忽然间,一群孩子,从远远的桥边向着我们跑来了。他们把我们团团围住。毛茸茸的绒
帽底下,露出浅黄色的头发,白里通红的苹果似的小险,蔚蓝的天空似的明净的眼睛,身上
穿的是猩红或是墨绿的绒大衣,脚上是黑色的长统皮靴。他们向我们微笑地仰首,我们真觉
得自己是被紧紧地围束在一丛鲜花之中了!
他们向我们伸开手掌,手掌上托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徽章,等我们捡起那些徽章的时候,
他们又指着我们胸前的徽章,意思是要同我们交换。我们连忙从身上摘下领袖头像或是中苏
友好的徽章来,替他们带上,又把他们的徽章,还给他们,他们笑着摇头,只紧紧地拉着我
们的手,偎倚地站着。
这个聚会,给我们以意外的欢乐——我们回去,检视他们同我们交换的那些徽章,真是
哪一国的,纪念哪一个节日的,应有尽有,这些莫斯科的孩子,真是交遍了天下的朋友呵!
我记得小的时候读“修身”,其中有一课说:“曾子家儿不知骂,孔子家儿不知怒”,
就是说:“曾子家的孩子,不懂得骂人,孔子家的孩子,不懂得生气。”我那时就觉得不骂
人大有可能,不生气却很难做到,一个家庭不是孤立的,难道在整个社会里,就没有使你生
气的事情?
当我看到那一群天真无邪的苏联孩子的时候,使我猛然地想起那两句话来。从他们仰视
微笑的眼光中,几乎使人可以看进他们的心底,看到了他们的和天空一样的明净纯洁的心。
他们的父母就可能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诞生的,在新社会里长大的。他们这一辈更不用
说了,连战争都没有经过。他们在和平温暖的气候中生长,他们的周围只有爱护他们的父
母、叔叔和阿姨;他们根本不知诈欺压迫为何物。因此,凡是到他们这地方来的,不论是什
么肤色,说什么语言,穿什么衣服,就都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就会一拥而来,无猜无
忌地向这些陌生人伸出交换友情的手。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或是殖民地区,像这样的一群孩子,是看不见的。在人剥削人的社
会里,儿童对人类也失了信心,他们怕人欺负他,怕人欺骗他,一个陌生人向他们微笑,向
他们伸手,他们都会吓得跑了,哭了,至多也只是犹疑地站着不动,用防备疑惧的眼光盯着
你,更不用说是主动地扑向你跟前来了。
自从世界上有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以后,人类的赤子之心,就慢慢地消磨净尽。十月革命
的一声炮响,在俄国的土地上,把这吃人的制度连根摧毁了。这炮响又像一声春雷,使天真
纯洁无猜无忌的赤子之心,又在这土地上到处萌芽,使这一片土地成了个友爱和平花团锦簇
的世界。
那一天,在回到旅馆的路上,在我们夸赞这一群莫斯科孩子的谈话中,一位同伴笑说:
“我真想抱一个回去。”但是我也常常听到来到我们中国的外宾们,称赞我们中国的孩子。
他们说:“你们的孩子真好,一点也不怕生,看见我们走进来,都争着上前,笑着跳着
叫‘叔叔好,阿姨好,’你们把他们怎么教育出来的?”
道理很简单,移风易俗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造了大人,也教育了孩子。短短的十年之
中,和平团结的国际主义精神,已在我们孩子的心中,开出鲜艳的花朵了。
我要永远感谢和歌颂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等到世界上的人都不必羡慕夸赞别人的孩子
的时候,世界的持久和平,便来到了!1959年11月5日诗歌合集《小桔灯》。)梳妆
台做成的书桌
去年的十一月八日,我们参观了莫斯科郊外的哥尔克村。
这里有一座花园,本来是一个莫斯科“卫戍司令”的别墅,十月革命后收归国有,一九
二三年五月起,成了伟大的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休养的地方。这位巨人,在第二年的
一月,在这所别墅里,停止了他心脏的最后跳动。
这所别墅,在当时,是相当豪华的,有暖气设备,有电灯、电话、园院里有参天的古
木。我们在巡礼的时候,感到在房子里、草地上和树林中,无处不充满了列宁的手泽和足
迹。列宁在这别墅里,说是休养,但是他还是不断地写作,不断地阅读,不断地规划,不断
地思索,他用长途电话和书信,和苏联全境和全世界保持着不断的联系。他在不停的写作
中,还常常起来,用望远镜从窗户里外望在田野上劳动的农民;在宽大的客厅中,给周围的
农村孩子开过枞树节的盛会;在他的书案上还摆着有在他逝世前两天所阅读的,美国作家杰
克·伦敦所写的诗《对于生命的爱》。这是一个具有多健旺的生命力,多活泼的心灵的巨人
呵。
在这所别墅里,最使我永志不忘的,还不是大楼本身,而是大楼前面东边的小房子,这
本来是将军的奴仆侍从们所居住的一套小房间。列宁在冬天就迁到这里来住,因为房子小,
省煤,他就在那仄小阴暗的卧室里,拿衣橱做成书架,拿梳妆台做成书桌,在这上面写出许
多有关国家和天下大计的不朽的著作。
这张很小的梳妆台,在镜子两旁,还有两个凸出的抽屉,桌面上几乎没有容臂的地方!
我看了伟大的列宁在冬天的写作环境,使我心里发出无限的惭愧。我们要写点东西,首先要
强调客观条件,我们要窗明几净,四肢温暖,心情舒畅……
而我们所写出来的……不说了吧,真寒伧死人!
列宁死后,他的夫人说:“列宁的心脏里有着对世界人民的热爱。”这句话描绘出了列
宁的一生!只有心里充满了对世界人民热爱的人,才能忘我,才能在任何环境里欣然命笔,
不断地挥写出他为世界人民的未来所计划的一切。
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纪念的前夕,这张亲炙过十月革命的领导者的手泽的梳
妆台,又光芒四射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我因写此来鞭策自己,并以纪念这位被世界人民所热
爱的巨人——列宁。
小札》。)悼靳以
我写下这篇短文的题目,我的眼泪忽然落在纸上了。靳以!我——你的“大姐”,会来
写悼念你的文章,这不是极其不幸的事情么?靳以,你死的太早了!
十月革命节的那一天,我在两个会的中间,回家来换衣服,在我的书桌上,有人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