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集-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童话电影,从各方面看去,都是相当成功而值得介绍给小朋友们看的。我还希望中国的儿
童剧作家们快快的创作出中国自己的童话电影剧本,因为我们的良好的小演员和热情的广大
的小观众,连千千万万的成人们,都在迫切的等待着!一九五四年五月八日,北京。
(本篇最初发表于《大众电影》1954年5月10期。)
学习宪法草案的体会和感想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政协全国委员会所组织的宪法草案(初
稿)座谈会,随同着许多有多年革命工作经验的姊妹们,一起学习和讨论我国第一个宪法的
初稿,这对我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政治教育。
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我听到了许多宝贵精辟的意见,给了我许多启发。经过反复讨
论,我对于有些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这本宪法草案,文字浅显,精
炼简明,意义深长!它是真正民主的,保障全体人民的权益的,正如序言中所说的:“这个
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这本我们自己的宪法,和资产阶级国家的以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
人剥削人的制度为目的的宪法,是根本不相同的。我们的宪法承认资本家所有制,规定国家
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财产,但是它首先是强调集体的权益,强调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
我的第三个体会是:这宪法使我国历来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和漠视的人民,得到了充分的
特别的保护。比如在第三章第八十六条第二段,和第九十六条,都明确有力的保证了妇女,
婚姻,家庭,儿童的权益。在第二章第一节第二十三条,和第三章第九十八条,保证了国外
华侨的权益。在序言的第五段,第一章的第三条,第二章的第五节,和第六节的第七十七
条,更是特别强调照顾少数民族的需要,注意他们发展的特点。同时,和它保证全体人民的
权益一样,当它宣布公民的权利时,乃是处处注意到实现这些权利的物质条件的。
我的第四个体会是:我们的宪法,是具有深刻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在序言的第六段,它
宣布了我国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已经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我们外交政策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的。事实证明,我们的
外交政策已经获得了胜利,今后将继续获得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公布,是我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这本薄薄的宪法
草案,今天能够让我们大家来从容的讨论和学习,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本宪法的一字
一句,一点一画,都是长时期英勇奋斗的革命先烈的鲜血写成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它,保
护着它,冲破监牢锁铐,跨过草地雪山,把它送到我们的手里,我们怎能不惭愧,怎能不感
激?我们又怎能不珍贵它,拥护它,而诚挚的誓愿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它所保证的一切的胜
利完成而奋斗呢?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工作者,我们的宪法给我以无限的欢欣和鼓舞。我深深为新中国千百
万的儿童庆幸。我们的下一代是多么幸福!但是他们决不甘愿坐卧在树荫底下,悠闲的等候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他们是我们国家将来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的后备军,他们要劳动,要更辛勤更顽强的劳动。为着这艰巨而崇高的事业,他们需要
健壮的身体,精湛的知识和技术,高尚的品质,他们需要把他们培养得更壮大更结实的精神
食粮。
我愿意追随在我们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之后,作为这一支建设后备大军的精神食品的炊事
员,作好自己的工作,以此来表示我对于我们自己的第一个宪法的热诚拥护。一九五四年六
月十四日,北京。
(本篇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年7月号。)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这本小说散文选集里的十六篇小说和六段散文,是从一九二
○年(“五四”时期)到一九四三年(抗战时期)的作品里,编选出来的。
我开始写作,是在五四运动时期,那正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个新的
阶段,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无比的黑暗的。因此我所写的头几篇小说,描写了也暴露了当时
社会的黑暗方面,但是我只暴露黑暗,并没有找到光明,原因是我没有去找光明的勇气!结
果我就退缩逃避到狭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
爱”。同时我的对象和我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我没有“到工
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脱离群众,生活
空虚,因此我写出来的东西,就越来越贫乏,越空洞,越勉强;终至于写不下去!
像这些贫乏空洞的东西,还要拿来选辑出版,照我想,是因为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潮
流的发展,有它一段一段的过程,这过程像一层一层的台阶,通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大
门。为要显示这发展过程的全面,即或是占着一层台阶的最低下最畸角的一块小石头,人们
也不肯把它挖出丢掉。这就是这本选集出版的理由罢!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三日,北京。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9月初版。)回忆我在印度的日
子
由印度回来半年多了,但那些难忘的日子,丰富美丽的记忆,强烈火炽的情感,仍然充
满着我的心胸。
我们是以中印友好协会的代表,应印度印中友好协会全国会议的邀请,去访问我们的伟
大邻邦的。我们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离开北京,十二月八日到达新德里。在参加了
印中友好协会第一次全国会议后,我们还应邀访问了印度十九个重要的城市。我们受到了印
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团体的招待。我们周游了五个星期之后,于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二
日离印返国。
这五个星期,每一分钟都充满了声音和光彩。每到一处,飞机刚落,火车刚停,就看见
机场车站,人山人海,旗帜飘飘。人的巨流包围上来,握手,拥抱,套花环,献花束,在响
彻云霄的“中印友好万岁”、“和平万岁”的口号声中,我们被簇拥上披花插旗的汽车,开
到各样的公共场所,被介绍、受欢呼。我们脖颈上被套上无数美丽芬香的花环,接受礼品,
衣服被洒满了香水,女团员额上被点上吉祥痣。
在这些集会上,我们接触的群众,共有二十多万人;接受的花环,有三千多串。
但是无法计算的,是印度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热爱,那真是山样高海样深啊!
我们忙得只能利用夜间旅行,在久久的道别、挥手之后,把热情的群众遗留在回望不见
的站台上。火车如飞地穿过城市和田野。我们摘下颈上的花环,收起一件一件的礼物,刚要
安排睡觉,火车又过一站,又听见车站上春雷般的欢呼,接着就是热情洋溢的声音,暴雨般
地来叩我们的窗户。开门一看,灯光之下,又是无数仰望的热情的脸,无数芬芳的花环……
我们有时跳下车去,有时就站在车门边,向他们招手欢呼。但是他们是在“寒风里等了几个
钟头的”,是“从几十里外连夜赶来的”,他们要求我们讲话,“哪怕只说一两个字”,他
们只要握一握我们的手,只要看一看我们的脸。母亲们把婴儿从人们头上传递了过来,只要
我们亲一亲、抱一抱。他们送上“一点点的小礼物”,给新中国友好和平的使者,作个纪
念。于是一根甘蔗,一颗香石榴,一只小铜罐,一个木雕的鹦鹉……纷纷地递到我们手里。
时间短的很,车慢慢的又开动了,群众扶着车身,跟着火车跑出多远。我们倚门挥手,直看
到他们和远远车站上的光影一齐模糊起来。然后我们又关门上窗,准备睡觉。刚要朦胧入
睡,车身一震,忽然惊觉,窗外又是春雷般的欢呼……这样一站接着一站,一夜难得睡上几
个钟头的觉,但是我们的精神永远是焕发的兴奋的。
我记起我们到达拉甲孟特莱市的日子。那是一个闷热的夜晚,火车刚停,外面有人叩
门,开开车门,车站上已拥挤着黑压压的人群。人们在站台上开了欢迎我们的大会。这座安
得拉省最古的,也曾受过最严重的水灾的城市,对中国人民是有特别的感情的。在他们欢迎
词中说:“为着你们紧凑的日程,我们不能陪同你们巡游我们这座遭受水灾,而正在慢慢恢
复的城市,我们只能在车站上欢迎你们。我们衷心地感谢伟大的中国人民给我们的大量的捐
助……”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中,我们在花环、礼物、致辞、道别的波浪中涌过……
维查耶华达市的欢迎,同样使我们感动。火车一停,我们就被簇拥着,几乎脚不沾地,
顶着花环,在人海的狂潮里,出了车站。街道上贴着五光十色的、横幅的、竖幅的欢迎我们
的标语。
更使我们难忘的是在维查耶华达市郊访问凡努柯鲁村的情景。
这个村住的是些被人称为“不可接触的”贫民。这天,全村充满了节日气象,家家门口
画着吉祥图案,台阶上站满了披红着绿笑嘻嘻的观看的妇女和儿童,我们一路接待着花环,
一路又把花环投给他们,她们就笑着争着来接。会场是在一片草地上,早已坐满了人,在广
场的四周,椰子树下,榕树下,山坡上,水池边,也黑压压地站满了人。我们注意到有一群
妇女,远远地站在群众的背后,不好意思向前。我们便挤到她们前面去,和她们紧紧地握
手,热烈地拥抱。她们喜出望外地,迟疑地轻轻地按住我们的手,老大娘们流着泪把头靠在
我们的肩上,那种欢喜感激的神情,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
在巴特马城市郊,我们又一次领受了印度农民的感情。
那天节目,本来只有苏乌和比哈尔沙里夫两个村庄的欢迎会,但是沿途都有别的农村的
人民把我们拦住了。他们在大路上横挂着布的或纸的花花绿绿的欢迎标语,路边摆上一张大
木桌子,就当讲台。他们不容辞谢的把我们推拥上台去,给我们带上花环,洒上香水,对我
们念一段欢迎词。有的地方把我们拥进路旁的村舍,多半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也许是村公
所,也许是小学校,只可以容得下百十来人,窗外门内闹哄哄地挤着成千成百的男女老幼,
伸着头,仰着笑脸,要我们说两句话,喝一口咖啡。他们又送给我们许多朴质而美丽的小礼
物,如红木漆的小手镯,一本小书,一朵向日葵……
我们就这样的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好容易走到了我们预定访问的那两个村庄,三
五里外就有许多农民,臂上挂着要送给我们的花环在等候了。车门一开,这些穿着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