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家的人们-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次悠然地走过一段回廊,不久就在切腹的场所坐下了。
他弄错了方向,面朝了东方。按照佛门的说法,佛在西方十万亿土。应该面朝西方。西堂提醒他说:“您这样不符合规矩。向西坐着吧。”秀次没有作声。西堂再次提醒他,秀次这才回答说:“也有人说,佛在十方。故可不必寻求方位。”他的意思是想说:“至少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让我自由一下吧。”
担任介错(为切腹者断其头的人)的人抡起大刀一闪光,秀次的人头落了地。由于违反了切腹的规矩,他的尸体向东方倒去。
目睹这副情景,西堂喃喃地说:“殿下搞错了方向。这事儿颇为奇妙。殿下的一生不也是这样吗?”
西堂仰望着西方坐下,就这样被砍下了头。自然,他的尸体倒向了与秀次相反的方向。西堂和尚临死前自言自语的那句话,后来传到了民间,这宛如一句箴言,象征了秀次的整个生涯。说实在的,秀次或许是投错了娘胎吧。
秀次死后,他的妻妾以及她们所生的孩子,不分男人老幼,一无遗漏地全都被处了死刑。
刑场设在京都三条河的河滩上。在那里挖了一个六十来米见方的土坑,土坑的四周围着鹿寨,行刑的是一些被称作“河原者”的贱民,他们个个披胄戴甲,手持弓箭。
行刑那天是八月二日。只见从聚乐第的南门赶出来一批身穿白色孝服的妇女和儿童。事先等待在门外的刽子手们,就如老鹰捉小鸡似的,把他们一个个抓起来往车上装。每辆车上装两三人,然后运往三条河滩。
在刑场南头的一角,筑了一座土台。台上放着一颗人头。这是秀次的首级。
“快向那里拜几拜,快拜!”刽子手们一边叫喊着,一边把他们驱赶进围着鹿寨的土坑里。
把人都赶进之后,就关闭了入口,接着就开始了屠杀。刽子手们追逐着这群妇女儿童,见人便刺,抓住就杀。刑吏抓住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当着母亲的面,犹如杀小狗似的把他杀了。母亲面对着这情景,吓得昏倒在地。这时,另一个刑吏把她拉起,立即挥刀砍下了母亲的头。秀次的正室夫人一之台和她的女儿阿宫姑娘也不例外。她们母女俩事先都写好了绝命诗,女儿的绝命诗是:“常言道,人生最悲处,莫过骨肉死别离,而今同赴黄泉路,不胜喜。”
行刑是公开进行的。在刑场四周围观的群众达数万人之多。特别是能够俯视刑场内部的三条桥上,更是人山人海,令人担心桥架是否会被压塌下去。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明白:杀这么多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着天下人的面,公开进行这场大屠杀,到底期待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一会工夫,行刑完毕。她们的尸体,连同秀次的首级一起被扔进了在河滩的一角事先挖好的一个深坑里。然后,往坑里填上土,在土塚上竖起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如下文字:
乱臣贼子秀次之坟
孙七郎秀次的生身父亲,封为武藏守的三好一路,被撤去了官职,没收了封地,降为原来的平民,并被流放到了赞岐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流配之地赞岐,靠耕种几亩薄田度日的弥助,每天都要这么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几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孙七郎的父亲,看来也未能明白他自己一生的奥秘。
第一节
秀吉的正室夫人,官名北政所,俗称宁宁。不用说,她是丰臣家庭的主宰者。此人为人爽直、性格开朗。就是在官居从一位之后,也一点不摆架子;始终操一口她的出生地、故乡尾张的方言,与秀吉说话时也不避人前。
有一次,夫妇俩正看着能乐的狂舞时,好象发生了口角,争论得很激烈,双方都用的是尾张的方言,说得又快,在座地其他人,不知道他们俩说了些什么。不一会儿,北政所咧嘴笑了起来。紧接着,秀吉也笑得前仰后合。
“原来刚才不是吵嘴呀!”看到这情景,在座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这么想。
谁知秀吉却对这些能乐的演员们说:“对我们刚才的吵嘴,怎么看哪?”
秀吉的脾气是:什么事情都喜欢开个玩笑。他特别喜欢诙谐的和歌和机智的谈吐。演员们都知道这一点。首先,鼓手以大鼓相比,开口答道:“夫妻吵架闹嚷嚷,鼓锤敲在鼓皮上。”
紧接着笛师借笛音作比喻,说道:“比哩哩哩哩,谁是谁非?谁是谁非?”
听了两人如此机敏的回答,秀吉夫妇都不禁捧腹大笑起来。
北政所就是一个这样性格的妇女。
倘使她生得有子女,那么,丰臣家的命运兴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丰臣家没有子息,这是丰臣政权自成立那天起就具有的一个致命性的缺陷。各地的大名嘴上虽然不说,但是肚子里却在想:“这个政权怕长不了。只能在秀吉殿下这一代保得住。”
大名们心里只顾盘算一个问题:秀吉之后,执掌天下的该是谁呢。不用说,谁都明白,那是在各方诸侯中位居首席的德川家康。此人不仅实力雄厚,出身高贵,而且才干超群,官位显赫。于是有不少大名,一方面对丰臣家恭而敬之,而同时却又悄悄地与家康交好。例如藤堂高虎,此人可以说是秀吉一手栽培提拔的,作为大名,他本与家康处于同等地位,可是他竟然偷偷地对家康说道:“请阁下把敝人当作臣仆吧!”
为了稳定政局,丰臣家必须造就接班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乃丰臣政权最重要的政治。然而,不幸的是,秀吉的近亲为数极少。是的,他已经让外甥秀次作了自己的养子。除了秀次,身边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人了。为此,他甚至把不是自己亲属的宇喜多秀家都收作了养子,算作丰臣家的一员。此外,与秀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金吾中纳言小早川秀秋之所以成了丰臣家的养子之一,也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的。
这位秀秋乃是北政所血统的人。
北政所的娘家有两处,一个是生她的家,一个是养她的家。她出生在织田信长家的小臣杉原(后来改姓木下)助左卫门定利的家里,很早就作了姨母浅野家的养女。在秀吉取得天下的同时,无论这杉原家,还是浅井家,都成了诸侯。奇怪的是(尽管是有原因的),只有北政所的这两处娘家,日后成了德川政权的大名而残存了下来,直到明治维新的时候。
在秀吉取得天下的前后,北政所出生的杉原家,已由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家定当家了。弟弟家里,子女很多,北政所早就讲过:“我想从你们家这么多孩子中要一个作养子。”
天正五年(1577),她的弟弟木下家里,又生了第五个儿子。这就是日后的秀秋。秀吉这时担任织田信长手下的中国地方的司令。北政所住在秀吉的基地近江地方的长滨城里。杉原家早就是秀吉的部属,因而他们的邸宅当然在长滨城下。北政所以城主夫人的身份,回娘家祝贺外甥的诞生。
“这孩子真可爱啊!”
北政所把这婴孩仔细看了一番之后,不禁高兴得拍起了巴掌。她想,干脆从裹着襁褓的时候起,就抚育这个孩子,便对弟弟家定表示了这个意思。
弟弟家定迎合著她说:“姐姐要是这么喜欢的话,那就……”
当秀吉从播摩战线回到长滨城的时候,北政所对他讲了这件事。
“好哇,这可是个好主意。就领来作咱们的养子吧。”
喜欢小狗小猫和小孩的秀吉,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妻子的要求。这样,秀秋就被接进了长滨城内。不用说,特意为孩子请了奶妈。由于北政所自己喜欢孩子,因此尽管她没有生过子女,但对于秀秋的养育,倒也颇为周全。
秀秋平安地长大成人了。他小名叫辰之助。圆圆的脸庞,白净的皮肤,眼珠儿滴溜溜地转得很快。即便与其他同年龄的少年相比,这孩子看来也长得特别聪明伶俐。
“依我看,这孩子将来会成个了不起的人物。”北政所这么对秀吉说。
“盼他成材啊!”
秀吉和妻子一样,喜欢小孩。而且,他早就暗暗地认为,自己妻子的优点在于能够识人。而且有不少这方面的实际例子。自然,秀吉也对秀秋抱着很大的希望。在家庭里,虽然秀秋作为首席养子秀次的弟弟,位居第二,但秀吉有时甚至想,万一秀次有个三长两短,到那时把丰臣家的继承权让给秀秋,也是可以的。
他甚至曾对北政所这样说过:“宁宁,必要的时候,让这孩子继承咱的家业也是可以的。你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啊。”
天正十三年(1585),秀吉升任关白。这时他奏请朝廷,让虚龄刚十二岁的秀秋担任了从四位下右卫门督。这一官职在中国叫作金吾将军。那是宫门的警备队长。“金吾”这个名称,大概来自“披金甲,守宫门”之意。为此。诸侯们都称这位丰臣家的少年为“金吾阁下”,以表示特别的敬意。
不过在营地里,也有人悄悄地称之为“金吾这小子”。从这时候起,秀秋已失去了幼童时候那种招人喜爱之处,也不再聪明伶俐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时他已开始表现出一种愚昧和疯癫。秀秋身边,早已配置了教他读书识字、学作和歌和老师,以便将来不至于在公卿社会丢丑。然而,他始终没有显露出什么象样的才华。
“大概是我看错了人吧。”
北政所开始觉察到这一点,并越来越感到失望。即便在御所,秀秋也常常仪容不端、拖着鼻涕,在应该严肃的地方,会突然笑出声来。甚至在理应步履庄重缓缓行走的走廊上,竟也噼噼啪啪地跑起步来。
北政所对秀吉嘀咕说:“只有这个孩子,没有看准,真叫人惭愧。”
本来,她的亲属、娘家杉原(木下)家的人,虽然都同样缺少充当武士所必须具备的勇气和果断,然而,象她这样,资质聪慧者居多,如秀秋的长兄胜俊(官至侍从,日后削发为僧号称长啸子),在和歌的素养方面,比起诸侯们的其他公子,都是毫不逊色的。
秀吉说道:“用不着担心嘛。”
他在这方面是很乐观的。秀吉对于自己少年时代由于不懂事而调皮捣蛋的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另外,织田信长——他的亡主,也可以说他毕生的师长,少小时候的恶作剧,曾使织田家的全家人十分沮丧。由此看来,并不能用少年时的粗野和愚钝来推断他成人后是聪明还是蠢笨。
秀吉反而宽慰北政所道:“事情就是这样。”
然而北政所心里仍是怏怏不乐。因为秀秋尽管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少年,而对于异性的兴趣,却是异乎寻常的强烈。例如,当宫中的女官们在屋里换衣服的时候,秀秋常常蹑手蹑脚地潜入房内,目不转睛地窥视着她们。要是你说他几句,他便象疯子似地大吵大嚷。不过,这事儿,宁宁可没有告诉秀吉。要是告诉了他,他准会笑着说:“对于异性的追求,是人的癖性。与善恶、贤愚没有任何关系。啊,是吗?金吾这小子已经会偷看啦,从年龄来看是早了些。”
在好色和早熟这一点上,秀吉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宁宁不敢把这事儿如实地告诉秀吉。
秀吉有时甚至表现出这样的倾向,比起他的亲属秀次来,莫如说,他更看重秀秋。天正十六年(1588),秀吉在京城建造聚乐第,同年四月十四日,恭请后阳成天皇行幸。天子行幸臣下的私邸,这种事情是近一百多年来从未见过的。这可以说是显示丰臣政权稳定的一次壮丽的示威行动。秀吉动员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