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有其众,遂推而立之,朝廷即降符节。无几,以疾告老,授右仆射致仕,表可
举自节度副使、幽州左司马加右散骑常侍,为节度留后。中和中,累官至检校太
尉。
中和末,以太原李克用兵势方盛,与定州王处存密相缔结。可举虑其窥伺山
东,终为己患,遂遣使构云中赫连铎乘其背,则与镇州合谋举兵,兼言易、定是
燕、赵之余,云得其地则正其疆理而分之。时可举遣将李全忠攻易州。有次将刘
仁恭者,多权数;攻之弥月不下,乃穴地道以入。其城既下,易州士卒稍骄。王
处存引轻军三千,以羊皮蒙之,夜伏于城外,仍别于间道以骑士伺之。燕军望见,
谓之群羊,争趋焉。处存乘其无部伍,一击大败之,寻复其城。全忠遁归,惧可
举罪之,收其余众,反攻幽州。可举危急,收集其族,登楼自燔而死。
李全忠,范阳人。广明中,为棣州司马。有芦生于室,一尺三节,心恶之。
谓别驾张建曰:“吾室生芦,无乃怪欤?”建曰:“芦,茅类,得泽而滋,公家
有茅土之庆,殆天意乎!其生三节,必传节钺者三人。公勉树功名,无忘斯言。”
全忠秩满还乡里,事节度使李可举为牙将。时可举兵锋方盛,欲与镇人分易、定,
遣全忠将兵攻之,为定州军大败于易水。全忠惧,率其余众掩攻幽州。可举死。
三军推全忠为留后,朝廷因以节钺授之,光启元年春也。
全忠卒,子匡威自袭父位,称留后。匡威素称豪爽,属遇乱离,缮甲燕蓟,
有吞四海之志。赫连铎据云中,屡引匡威与河东争云、代,并兵积年。景福初,
镇州王镕诱河东将李存孝。克用怒,加兵讨之。时镕童幼,求援于燕;匡威亲率
军应之。二年春,河东复出师井陉,再乞师,匡威来援。
匡威弟匡筹,妻张氏有国色。师将发,家人会别,匡威酒酣,留张氏报之。
匡筹私怀忿怒,匡威军至博野,匡筹乃据城自为节度。匡威部下闻之,亡归者半。
匡威退无归路,将入觐京师。时匡威留于深州,遣判官李抱贞奉章以闻。属京师
大乱之后,闻匡威来朝,市人震恐,咸曰“金头王来谋社稷”,士庶有亡窜山谷
者。匡威其实不行,欲图镇州,示无留意。熔以匡威再来援己,致其失师,遣使
迎归府第,父事之。匡威为镕城郛缮甲,指陈方略,视镕如子。每阴谋骤施,以
悦人心。镇之三军,素忠于王氏,恶其所为。会镕过匡威第慰忌辰,匡威缟衣裹
甲,伏兵劫镕入牙城。镕兵逆战,燔东偏门,军士呼噪登屋,矢下如雨。镕仆墨
君和乱中扶镕登屋免难,而斩匡威以徇。
是岁,匡筹出师攻镇之乐寿、武强以报耻。匡威部曲刘仁恭归于河东。乾宁
元年冬,河东听仁恭之谋,出师进讨。二月,败燕军于居庸,匡筹挈其族遁去,
将赴京师。至景城,为沧州节度使卢彦威所杀,掠其辎车、妓妾。匡筹妻张氏产
于路,不能进,刘仁恭获之,献于李克用,后立为夫人,嬖宠专房。李氏父子三
叶,十年而亡。
史臣曰:大都偶国,乱之本也。故古先哲王建国,公侯之封,不过千乘,所
以强干弱枝,防其悖慢。彼幽州者,列九围之一,地方千里而遥,其民刚强,厥
田沃壤。远则慕田光、荆卿之义,近则染禄山、思明之风。二百余年,自相崇树,
虽朝廷有时命帅,而土人多务逐君。习苦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若李载义、张仲武、张允伸因利乘便,获领旌旗,以仁守之,恭顺朝旨,亦足多
也。如朱克融、杨志诚、史元忠、张公素、李可举、李全忠,以不仁得之,靡更
曩志。或寻为篡夺,或仅传子孙,咸非令终,盖其宜也。
赞曰:蝎石之野,气劲人豪。二百余载,自相尊高。载义、仲武,亦多忠劳。
余因篡得,不仁何逃?
卷一百八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史宪诚(子孝章)何进滔(子弘敬)韩允忠(子简)乐彦祯(子从
训)罗弘信(子威)
史宪诚,其先出于奚虏,今为灵武建康人。祖道德,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
卿、上柱国、怀泽郡王。父周洛,为魏博军校,事田季安,至兵马大使、银青光
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柱国、北海郡王。宪诚始以材勇,随父历
军中右职,兼监察御史。元和中,田弘正讨李师道,令宪诚以先锋四千人济河,
累下其城栅。复以大军齐进,乘势逐北,魏之全师迫于郓之城下。师道穷蹙,刘
悟斩首投魏军。录功,超授宪诚兼中丞。
镇州王承宗死,弘正自魏移领镇州。居数月,为王廷凑所杀,遂以兵叛。朝
廷以弘正子布为魏博节度使,领兵讨伐,俾复父冤。时幽州朱克融援助廷凑,布
不能制,因自引决,军情嚣然。
宪诚为中军都知兵马使,乘乱以河朔旧事动其人心,诸军即拥而归魏,共立
为帅,国家因而命之。时克融、廷凑并据兵为乱,宪诚喜得旄节,虽外顺朝旨,
而中与朱、王为辅车之势,长庆二年正月也。
寻遣司门郎中韦文恪宣慰。时李絺为乱,与宪诚书问交通。宪诚表请与絺节
钺,仍于黎阳舣舟,示欲渡河。及见文恪,举止骄倨,其言甚悖。旋闻絺为帐下
所杀,乃从改过,谓文恪曰:“宪诚蕃人,犹狗也,唯能识主。虽被棒打,终不
忍离。”其狡谲如此。朝廷每为优容,寻加左仆射。敬宗即位,进秩司空。
太和二年,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卒,其子同捷窃据军城,表邀符节,举兵伐之。
先是,宪诚与全略婚媾,及同捷叛,复潜以粮饷为助。上屡发使申谕,寻又就加
平章事。宪诚尝遣骁将至阙下,恣为张大,宰相韦处厚以语折锉之,宪诚不敢复
与同捷为应。时宪诚示出师共讨同捷。及沧景平,加司徒。宪诚心不自安,乃遣
子孝章入觐,又飞章愿以所管奉命。上嘉之。乃加侍中,移镇河中。宪诚素怀向
背,不能以忠诚感激其众。未及出城,太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夜,为军众所害,
册赠太尉。
孝章,幼聪悟好学。元和中,李酝为魏帅,取大将子弟列于军籍。孝章倡言
愿效文职,酝奇之,令摄府参军。及宪诚领节钺,改士曹参军、兼监察御史,赐
绯。孝章以父在镇多违朝旨,尝雪涕极谏,备陈逆顺之理。朝廷闻而嘉之,乃授
检校太子左谕德、兼侍御史,充节度副使。累迁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赐紫。
领本道兵同平沧景,加工部尚书。寻请赴阙,文宗慰劳甚厚,宪诚亦因恳乞朝觐。
上知宪诚之入觐,自孝章之谋,遂加礼部尚书,分相、卫、澶三州别为一镇,俾
孝章领之。孝章未到镇,宪诚遇害。上以孝章有忠节,起复为右金吾卫将军。间
岁,授鄜坊节度使。居四年,迁于滑。一岁,入为右领军大将军,改右金吾大将
军,俄授邠宁节度。
孝章历三镇,虽无异绩,而谨身畏法,以保初终。开成三年十月卒,赠右仆
射。
何进滔,灵武人也。曾祖孝物,祖俊,并本州军校。父默,夏州衙前兵马使,
检校太子宾客,试太常卿。以进滔之贵,赠左散骑常侍。进滔客寄于魏,委质军
门,事节度使田弘正。弘正奉诏讨郓州,破李师道,时进滔为衙内都知兵马使,
以功授兼侍御史。太和三年,军众害史宪诚,连声而呼曰:“得衙内都知兵马使
何端公知留后,即三军安矣。”推而立之。朝廷因授进滔左散骑常侍、魏博等州
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为魏帅十余年,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平章事卒。
子弘敬袭其位。朝廷时遣河中帅李执方、沧州帅刘约各遣使劝令归阙,别俟
朝旨。弘敬不从,竟就加节制。及刘稹反,不时起兵。镇州王元逵下邢、洺二州,
兵次上党,弘敬方出师压境。大中后,宣宗务其姑息,继加官爵,亦至使相。咸
通初,卒。子全皞嗣之。朝廷寻降符节,累官亦至同平章事。十一年,为军人所
害。子孙相继,四十余年。
韩允忠,魏州人也。旧名君雄,懿宗改赐今名。父国昌,历本州右职。会昌
中,从何弘敬破刘稹,以功为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以允忠故,累赠兵部尚书。
允忠少仕军门,继升裨校。潞州之役,亦与其行。咸通十一年,何全皞为军众所
杀,推允忠为帅。时僖宗为普王,即降诏遥领节度,授允忠左散骑常侍、兼御史
中丞,充节度观察留后。不数月,转检校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充魏博
节度观察等使。累加至检校司空、同平章事。乾符元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一。累
赠太尉。
子简,自允忠初授戎帅,便为节度副使。乾符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允
忠卒,即起复为节度观察留后。逾月,加检校右仆射。其后累加至侍中,封昌黎
郡王。
贼巢之乱,诸葛爽受其伪命河阳节度使。时僖宗在蜀,寇盗蜂起,简据有六
州,甲兵强盛,窃怀僣乱之志,且欲启其封疆,乃举兵攻河阳,爽弃城而走。简
遂留兵保守,因北掠邢、洺而归,遂移军攻郓。郓帅曹全晸出战,为简所败,死
之。郓将崔君裕收合残众,保郓州。简进攻其城,半年不下,河阳复为诸葛爽所
袭。简因欲先讨君裕,次及河阳,乃举兵至郓,君裕请降。寻移军复攻河阳,行
及新乡,为爽军逆击,败之。简单骑奔回,忧愤。疽发背而卒,时中和元年十一
月也。
乐彦祯,魏州人也。父少寂,历澶、博、贝三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彦祯少
为本州军校。韩简之领节旄也,以彦祯为马步军都虞候,转博州刺史。下河阳,
走诸葛爽。有功,迁澶州刺史。简再讨河阳之败也。彦祯以一军先归,魏人遂共
立之。朝廷寻授检校工部尚书,知魏博留后。俄加户部尚书,充节度观察处置等
使。中和四年,累加至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僖宗自蜀回,加开府仪同三司,
册拜司徒。
彦祯志满骄大,动多不法。一旦征六州之众,板筑罗城,约河门旧堤,周八
十里,月余而毕,人用怨咨。
又其子从训天资悖逆。王铎自滑移镇沧州,过魏郊,从训见其女妓,利之,
先伏兵于漳南高鸡泊,俟铎之至,围而害之,掠其所有。时朝廷微弱,不能诘。
魏人素知铎名望,议者惜之,而罪从训。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
号为“子将”,委以腹心。军人籍籍,各有异议。从训闻而忌之,易服遁出,止
于近县。彦祯因命为六州都指挥使。未几,又兼相州刺史。到任之后,般辇军器,
取索钱帛,使人来往,交午涂路,军府疑贰。
彦祯危愤而卒,众推都将赵文知留后事。从训自相州领兵三万余人至城
下,文按兵不出。众怀疑惧,复害文,推罗弘信为帅。弘信以兵出战,
败之。从训招集余众,次于洹水。弘信遣将程公佐领兵讨击,大败之,枭从训首
于军门,时文德元年春也。
罗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人。曾祖秀,祖珍,父让,皆为本州军校。弘信
少从戎役,历事节度使韩简、乐彦祯。光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