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典禁兵在长武城。贞元十三年,为神策行营节度、长武城使,代韩潭为夏绥
银宥节度,诏以长武兵赴镇。全义贪而无勇,短于抚御。制未下,军中知之,相
与谋曰:“夏州沙碛之地,无耕蚕生业。盛夏移徙,吾所不能。”是夜,戍卒鼓
噪为乱,全义逾城而免,杀其亲将王栖岩、赵虔曜等。赖都虞候高崇文诛其乱首
而止之,全义方获赴镇。
明年,吴少诚拒命,诏征十七镇之师讨之。时军无统帅,兵无多少,皆以内
官监之,师之进退不由主将。十五年冬,王师为贼所败于小溵河。德宗以文场
素待全义,乃用为蔡州四面行营招讨使,仍以陈许节度使上官涚副之。诸镇之
师,皆取全义节度。全义将略非所长,能以巧佞财贿结中贵人,以被荐用。及师
临贼境,又制在监军,每议兵出,一帐之中,中人十数,纷然争论莫决。蔡贼闻
之,屡求决战。十六年五月,遇贼于溵水南广利城。旗鼓未交,诸军大溃,为
贼所乘。全义退保五楼,贼对垒相望。溃兵未集,乃与监军贾英秀、贾国良等保
溵水县。贼距溵水五六里而军,全义惧其凌突,退保陈州。其汴宋、河北之
军,皆亡归本镇,唯陈许将孟元阳、神策将苏光荣等数千人守溵水。全义诱潞
州大将夏侯仲宣、滑将时昂、河阳将权文度、河中将郭湘等诛之。由是军情稍固。
少诚知王师无能为,致书币以告监军,愿求昭洗。德宗召大臣议,宰相贾耽曰:
“昨全义五楼退军,贼不追击者,应望国家恩贷。臣伏恐须开生路。”上然之。
又得监军等奏,即下制洗涤,加其爵秩。
十七年,全义自陈州班师,而中人掩其败迹,上待之如初。全义武臣,不达
朝仪,托以足疾,不任谒见。全义司马崔放入对,德宗劳问,放引过,言招抚无
功。德宗曰:“全义为招讨使,招得吴少诚归国,其功大矣。何必杀人乃为功耶!”
旋命还镇,令中使就第赐宴,锡赍颇厚。自还至辞,都不谒见而去。议者以隳败
法制,从古已还,未如贞元之甚。宪宗在藩,常恶其事。及即位,全义惧,求入
觐,诏以太子太保致仕。其年七月卒。
高霞寓,范阳人。祖仙,父栖鹤,皆以孝闻。凡五代同爨。德宗朝,采访使
洪经纶奏旌表其门闾,乡里称美其事。霞寓少读《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好大言,颇以节概自许。
贞元中,徒步造长武城使高崇文,待以犹子之分,擢授军职,累奏宪宗,甚
见委信。元和初,诏授兼御史大夫,从崇文将兵击刘辟,连战皆克,下鹿头城,
降李文悦、仇良辅。蜀平,以功拜彭州刺史,寻继崇文为长武城使,封感义郡王。
元和五年,以左威卫将军随吐突承璀击王承宗,又加左散骑常侍。明年,改丰州
刺史、三城都团练防御使。六迁至检校工部尚书。
元和十年,朝廷讨吴元济,以霞寓宿将,乃析山南东道为两镇,以霞寓为唐
邓隋节度使。
霞寓虽称勇敢,素昧机略;至于统制,尤非所长。及达所部,乃率兵趣萧陂,
与贼决战。既小胜,又进至文城栅。贼军伪败而退,霞寓逐之不已,因为伏兵所
掩,王师大衄,霞寓仅以身免。坐贬归州刺史。后以恩例,征为右卫大将军。
十三年,出为振武节度使,入为左武卫大将军。长庆元年,授邠宁节度使。
三年,就加检校右仆射。四年,加检校司空,又加司徒。
宝历二年,疽发首,不能理事,求归阙下。其夏,授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
司徒,途次奉天而卒,年五十五,赠太保。
霞寓卒伍常材,始因宦官进用,遂阶节将。位望既高,言多不逊。朝廷知之,
欲议移罢。霞寓颇怀忧恐,舍私第为佛寺,上言请额为“怀恩”,用资圣福。大
率奸妄凶狡如此。又非斥朝列,侮慢僚属,鄙辞俚语,日闻于时。
高瑀,渤海蓚人。少好论兵,释褐右金吾胄曹,累辟诸府从事,历陈、蔡二
郡刺史,入为太仆卿。太和初,忠武节度使王沛卒,物议以陈许军四征有功,必
自择帅;或以禁军之将得之。宰相裴度、韦处厚议瑀深沉方雅,曾刺陈、蔡,人
怀良政,又熟忠武军情,欲请用瑀。事未闻,陈许表至,果请瑀为帅,乃授检校
左散骑常侍、许州刺史、忠武节度使。自大历已来,节制之除拜,多出禁军中尉。
凡命一帅,必广输重赂。禁军将校当为帅者,自无家财,必取资于人;得镇之后,
则膏血疲民以偿之。及瑀之拜,以内外公议,摚鹣嗲煸唬骸拔す飨啵
矣!”
三年,就加检校工部尚书。比年水旱,人民荐饥。瑀召集州民,绕郭立堤塘
一百八十里,蓄泄既均,人无饥年。加检校右仆射。六年,移授徐州刺史、武宁
军节度等使。议者以徐泗王智兴之后,军士骄恣,宜得雄帅镇之。乃以太府卿崔
珙代瑀,征为刑部尚书。以疾求分司,拜太子少傅。其月,复授检校右仆射、陈
许蔡节度使。八年六月卒,赠司空。
瑀性宽和,有体量,为官虽无赫赫之誉,所至皆理,尤得士心,论者美之。
崔戎,字可大。高伯祖玄暐,神龙初有大功,封博陵郡王。祖婴,郢州刺史。
父贞固,太原榆次尉。戎举两经登科,授太子校书,调判入等,授蓝田主薄,为
藩镇名公交辟。
裴度领太原,署为参谋。时王承宗据镇州叛,度请戎单车往谕之,承宗感泣
受教。入为殿中侍御史,累拜吏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寻为剑南东、西两川宣慰
使。西州承蛮寇之后,戎既宣抚,兼再定征税,废置得所,公私便之。还,拜给
事中,驳奏为当时所称。改华州刺史,迁兖海沂密都团练观察等使。将行,州人
恋惜遮道,至有解靴断者。理兖一年,大和八年五月卒,赠礼部尚书。
陆亘,字景山,吴郡人。祖元明,睦州司马。父持诠,惠陵台令。亘以书判
授集贤殿正字、华原县尉。应制举,授万年县丞。自京兆府兵曹参军拜太常博士。
寺有礼生孟真,久于其事,凡吉凶大仪,礼官不能达,率访真。真亦赖是须要姑
息。元和七年,册皇太子,将撰仪注,真亦欲参预;亘笞之,由是礼仪不专于胥
吏。自虞部员外郎出为邓州刺史。其后入为户部郎中、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历
刺兖、蔡、虢、苏四郡。迁越州刺史、浙东团练观察等使。移宣歙观察使,加御
史大夫。太和八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
亘强明严毅,所至称理。初赴兖州,延英面奏曰:“凡节度使握兵分屯属郡
者,刺史不能制,遂为一州之弊,宜有处分。”因诏天下兵分屯属郡者,隶于刺
史。越之永喜郡,城于海闫,常陷寇境,集官吏廪禄之半,以代常赋,因循相踵,
吏返为幸。亘按举赃罪,表请郡守以降,增给其俸,人皆赖之。
张正甫,字践方,南阳人。曾祖大礼,坊州刺史。祖绍贞,尚书右丞。父泚,
苏州司马。正甫登进士第,从樊泽为襄阳从事,累转监察御史。于頔代泽,辟留
正甫。正甫坚辞之,遂诬奏贬郴州长史。后由邕府征拜殿中侍御史,迁户部员外
郎,转司封员外、兼侍御史知杂事。迁户部郎中,改河南尹。由尚书右丞为同州
刺史,入拜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转工部尚书。五年,检校兵部尚书、
太子詹事。明年,以吏部尚书致仕。正甫仁而端亮,莅官清强。居外任,所至称
理。太和八年九月卒,年八十三,累赠太师。子毅夫。
毅夫,登进士第。初正甫兄式,大历中进士登第,继之以正甫,式子元夫、
杰夫、征夫又相次登科。太和中,文章之盛,世共称之。元夫,太和初兵部郎中、
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出为汝州刺史。毅夫位至户部侍郎、弘文馆学士判院事。
诸群从登第者数人,而毅夫子祎最知名。
祎,字冠章,释褐汴州从事、户部判官,入为蓝田尉、集贤校理。赵隐镇浙
西,刘邺镇淮南,皆辟为宾佐。入为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乾符中,诏入翰林为
学士,累官至中书舍人。黄巢犯京师,从僖宗幸蜀,拜工部侍郎,判户部事。奉
使江淮还,为当涂者不协,改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转吏部侍郎,历刑部、兵
部尚书。从昭宗在华,为韩建所构,贬衡州司马。昭宗还京,征拜礼部尚书、太
常卿,充礼仪使,迁兵部尚书。
祎苦心为文,老而益壮。为刑部时,刘邺子覃,当巢寇时避祸于金吾将军张
直方之第,被害。僖宗还京,而恶覃者以托附逆党,死不以义,下三司详罪。祎
上章申理,言覃父子并命于贼廷,岂附逆耶?其家竟获洗雪,覃亦赠官。其行义
始终,皆如此类。
史臣曰:孟阳、王遂儒雅之曹,才有可称,竟以财媚时君,陷为俗吏。蹈道
之论,可不惧耶!全义官由妄进,霞寓位以卒升,勇毅不足以启行,谋虑不足以
应变,败亡之辱,不亦宜乎?朝无责帅之刑,盖自耻也。权、瑀长者,末涂丧真,
虽牵于食贫,纯则伪矣。
赞曰:蕴仁则哲,蕴利则狂。摚鹬罚鹦恕⑼酢H逄釉穑暝Р摺
霞寓薄刑,元和复兴。
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孟简胡证崔元略(子铉铉子沆元略弟元受元式元儒)杜元
颖崔弘礼李虞仲王质卢简辞(兄简能弟弘正简求简能子知猷
简求子嗣业汝弼)
孟简,字几道,平昌人。天后时同州刺史诜之孙。工诗有名。擢进士第,登
宏辞科,累官至仓部员外郎。户部侍郎王叔文窃政,简为子司,多不附之;叔文
恶之虽甚,亦不至摈斥。寻迁司封郎中。元和四年,超拜谏议大夫,知匦事。简
明于内典。六年,诏与给事中刘伯刍、工部侍郎归登、右补阙萧俛等,同就醴
泉佛寺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简最擅其理。
王承宗叛,诏以吐突承璀为招讨使。简抗疏论之,坐语讦,出为常州刺史。
八年,就加金紫光禄大夫。简始到郡,开古孟渎,长四十一里,灌溉沃壤四千余
顷,为廉使举其课绩,是有就加之命。是岁,征拜为给事中。九年,出为越州刺
史、兼御史中丞、浙东观察使。承李逊抑遏士族、恣纵编户之后,及简为政,一
皆反之,而农估多受其弊,当时以为两未可也。十二年,入为户部侍郎。十三年,
代崔元略为御史中丞,仍兼户部侍郎。是岁,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十四年,敕于谷城县置群牧,命曰“临汉监”,令简充使。简奏请均州郧乡县镇
遏使赵洁充本县令,台司奏有亏刑典,罚一月俸。是岁,改授太子宾客,分司东
都。十五年,穆宗即位,贬吉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初,简在襄阳,以腹心吏陆
翰知上都进奏,委以关通中贵。翰持简阴事,渐不可制。简怒,追至州,以土囊
杀之,且欲灭口。翰子弟诣阙,进状诉冤,且告简赃状。御史台按验,获简赂吐
突承璀钱帛等共计七千余贯匹,事状明白,故再贬之。长庆元年大赦,量移睦州
刺史。二年,移常州刺史。三年,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