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五人,并赐实封三百户。神龙初,相府与太平同至五千户,卫王三千户,温
王二千户,成王七百户。寿春王加四百户,通前七百户;嗣雍、衡阳、临淄、巴
陵、中山各加二百户,通前五百户。安乐初封二千户,长宁一千五百户,宣城、
宜城、宣安各一千户,相王女为县主者各三百户。卫王寻升储位,相府增至七千
户,太平至五千户,安乐三千户,长宁二千五百户,宣城已下各二千户。相府、
太平、长宁、安乐皆以七千为限,虽水旱亦不破损免,以正租庸充数。唐隆元年,
遗制以嗣雍王守礼、寿春王成器封为亲王,各赐实封一千户。开元之后,朝恩睦
亲,以宁府最长,封至五千五百户;岐、薛爱弟著勋,五千户;申府以外家微,
至四千户;邠府以外枝,至一千八百户。皇妹为公主者,食封一千户,中宗女亦
同。其后,皇子封王者赐封二千户,皇女为公主者赐封五百户。咸宜赐汤沐,以
母惠妃封至一千户,诸皇女为公主者,例加至一千户。其封自开元已来,皆约以
三千为限。
延王玢,玄宗第二十子也,初名洄。玢母即尚书右丞柳范孙也,最为名家,
玄宗深重之。玢亦仁爱,有学问。开元十三年,封为延王。十五年,遥领安西大
都护、碛西节度大使。二十三年七月,加开府仪同三司,余如故,改名玢。天宝
十五载,玄宗幸蜀,玢男女三十六人,不忍弃于道路,数日不及行在所,玄宗怒
之;赖汉中王瑀抗疏救之,听归于灵武。兴元元年薨。天宝末,封子倬彭城郡王、
秘书监同正员,亻延平阳郡王、殿中监同正员。
盛王琦,玄宗第二十一子也。寿王母弟,初名沐。十三年三月,封为盛王。
十五年,领扬州大都督。二十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余如故,改名琦。天宝十五
年六月,玄宗幸蜀,在路除琦为广陵大都督,仍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
支度采访等使,以前江陵大都督府长史刘汇为之副,以广陵长史李成式为副大使、
兼御史中丞。琦竟不行。广德二年四月薨,赠太傅。天宝末有子封王者二人:偿
真定郡王、太常卿同正员,佩封武都郡王、殿中监同正员。
济王环,玄宗第二十二子也,初名溢。开元十三年三月,封济王。二十三年
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其月改名环。天宝末有子封为王者二人,傃为永嘉郡
王、卫尉卿同正员,俛为平乐郡王、光禄卿同正员。
信王瑝,玄宗第二十三子也,初名沔。开元十三年三月,封为信王。二十
三年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仍改名瑝。
天宝末有子封为王者二人:亻冬为新安郡王、太常卿同正员,倜为晋陵郡王、
光禄卿同正员。
义王玭,玄宗第二十四子也,初名漼。开元十三年三月,封为义王。二十
三年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仍改名玭。天宝末有子封为王者二人:仪为舞阳
郡王、太仆卿同正员,僇为高密郡王、宗正卿同正员。
陈王珪,玄宗第二十五子也,初名涣。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陈王。二十
四年三月改名珪。天宝末男女二十一人,封为王者二人:佗为临淮郡王、太常卿
同正员,佼为安阳王、殿中监同正员。
丰王珙,玄宗第二十六子也,初名澄。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丰王。二十
四年二月改名珙。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幸蜀,至扶风郡,授珙武威郡都督,仍
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支度采访使;以陇右太守邓景山为之副,兼武威长
史、御史中丞,充都副大使。珙竟不行。
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凌逼上都,上将幸陕州,自苑中而出,骑从半渡浐水。
将军王怀忠遂闭苑门,横截五百余骑,拥十宅诸王西投吐蕃。至城西,适遇元帅
郭子仪,怀忠谓子仪曰:“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万国颙颙,何所瞻仰!今仆奉
诸王等西奔,以副天下之望。令公身为元帅,废置在手,何不行册立之事乎?”
子仪未及对,珙遂越次而言曰:“令公作何语,何不言也?”行军司马王延昌责
之曰:“主上虽蒙尘于外,圣德钦明,王身为藩翰,何乃发狂悖之词也?延昌当
奏闻于上。”子仪又数让之,命军士领之尽赴行在。潼关谒见,上不之责,珙归
幕次,词又不顺。群臣恐遂为乱,请除之,遂赐死。天宝中有子二人为王:佻齐
安郡王、宗正卿同正员,伷宜春郡王、鸿胪卿同正员。
恒王瑱,玄宗第二十七子也,初名潓。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恒王。性
好道,常服道士衣。授右卫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瑱。天
宝十五载,从幸巴蜀,不复衣道士衣矣。
凉王璿,玄宗第二十九子也,初名漎。母武贤仪,则天时高平王重规女也,
开元中入宫中,号为“小武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凉王。二十四年二月,改
名璿。
初,贞观中,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
令出阁,至立为太子。高宗朝,睿宗为豫王,虽成长,亦以则天最小子,不令出
阁。及至圣历初,封为相王,始出阁。中宗时,以谯王重福失爱,出迁外藩,卫
王重俊为太子,入与成王千里等起兵,将诛韦后,故温王重茂虽年十六七,竟亦
居中。先天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年,以渐成长,乃于安国寺东附苑城同为
大宅,分院居,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于夹城中起居,每日家令进膳。又引词
学工书之人入教,谓之侍读。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
延、济,盖举全数。其后,盛、仪、寿、陈、丰、恒、凉六王又就封,入内宅。
二十五年,鄂、光得罪,忠继大统,天宝中,庆、棣又殁,唯荣、仪等十四王居
院,而府幕列于外坊,时通名起居而已。外诸孙成长,又于十宅外置百孙院。每
岁幸华清宫,宫侧亦有十王院、百孙院。宫人每院四百,百孙院三四十人。又于
宫中置维城库,诸王月俸物,约之而给用。诸孙纳妃嫁女,亦就十宅中。太子不
居于东宫,但居于乘舆所幸之别院。太子亦分院而居,婚嫁则同亲王、公主,在
于崇仁之礼院。
天宝十五载六月,玄宗幸蜀,仪王已下十三王从。至汉中郡,遣永王璘出镇
荆州。至德二年十月,从还京。广德元年十二月五日,上都失守,有仪、颍、寿、
延、盛、济、信、义、陈、恒、凉十一王扈从,幸陕州。十二月,从还上都。璿
之子,天宝中封为王者一人:仂,泸阳郡王、殿中监同正员。
汴哀王诘谌右玻趺稀?迥昶咴拢馕晖酢6
十四年二月,改名云湓罗啊
史臣曰:前史有云:“母爱者子抱”,太子瑛之废,有由然矣。琬为元帅,
不幸遽薨,岂天启乱阶,何失众望之速也!永王璘,父在蜀城,兄居灵武,不能
立忠孝之节,为社稷之谋,而乃聚兵江上,规为己利,不义不昵,以灾其身,
《书》所谓“自作孽,不可逭”也。丰王珙因缘厄运,窃有觊觎,不慎枢机,自
贻伊咎,悲矣!
赞曰:《螽斯》之咏,乐有子孙。用建藩屏,以崇本根。谗胜瑛废,恩移至
尊。盗炽琬卒,情乖万民。口祸丰珙,自灾永璘。惜乎二胤,不如仁人。
卷一百八 列传第五十八
○韦见素(子谔益益子顗)崔圆崔涣(子纵)杜鸿渐
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父凑,开元中太原尹。见素学科登第。景龙
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
爵彭城郡公。坐事出为坊州司马。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右司兵部二
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天宝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
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使还,拜给事中,驳正绳违,颇振台
阁旧典。寻检校尚书工部侍郎,改右丞。九载,迁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时右相杨国忠用
事,左相陈希烈畏其权宠,凡事唯诺,无敢发明,玄宗颇知之,圣情不悦。天宝
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墉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汙潦。天子以宰
辅或未称职,见此咎征,命杨国忠精求端士,时兵部侍郎吉温方承宠遇,上意用
之。国忠以温禄山宾佐,惧其威权,奏寝其事。国忠访于中书舍人窦华、宋昱等,
华、昱言见素方雅,柔而易制。上亦以经事相王府,有旧恩,可之。其年八月,
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陈希烈。见素
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时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见素亦无所是非,署字
而已,遂至凶胡犯顺,不措一言。
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不守。是月,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诣。
杨国忠以身领剑南旄钺,请幸成都。见素与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遇上于延秋门,
便扈从之咸阳。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龙武将军陈玄礼惧其
乱,乃与飞龙马家李护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士心。是日,玄礼等禁军
围行宫,尽诛杨氏。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曰:“勿伤韦相!”识者救之,
获免。上闻之,令寿王瑁宣慰,赐药傅疮。魏方进为乱兵所杀。是日,朝士独见
素一人。是夜宿马嵬,上命见素子京兆府司录参军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凌
晨将发,六军将士曰:“国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请之河、陇。”或言灵武、
太原,或云还京,议者不一。上意在剑南,虑违士心,无所言。谔曰:“还京须
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
众以为然,乃令皇太子后殿。
上至扶风郡,从驾诸军各图去就,颇出丑言。陈玄礼不能制,上闻之忧惧。
会益州贡春彩十万疋,乃以其纲使濛阳尉刘景温为监察御史,其彩悉陈于廷,召
六军将士等入,上谓之曰:“卿等皆国之功臣,勋劳素著,朕之优赏,常亦不轻。
逆胡负恩,事须回避,甚知卿等不得别父母妻子,朕亦不及辞九庙。”言发涕流。
又曰:“朕今须幸蜀,蜀路险狭,人若多往,恐难祗供。今有此彩,卿等即宜分
取,各自图去就。朕自有子弟、中官等相随,便与卿等诀别。”众咸俯伏号泣,
曰:“死生从陛下。”上良久曰:“去住听卿自便。”自是丑言方息。七月,至
巴西郡,以见素兼左相、武部尚书。数日,至蜀郡,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豳国
公,与一子五品官。
是月,皇太子即位于灵武,道路艰涩,音驿未通。八月,肃宗使至,始知灵
武即位。寻命见素与宰臣房琯赍传国宝玉册奉使灵武,宣传诏命,便行册礼。将
行,上皇谓见素等曰:“皇帝自幼仁孝,与诸子有异,朕岂不知。往十三年,已
有传位之意,属其岁水旱,左右劝朕且俟丰年。尔来便属禄山构逆,方隅震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