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壝,饰以五色,准封祀。禅祭坛,上饰以金,四面依方色,为八角方坛,再成,
高一丈二尺,每等高四尺。坛上方十六步,每等广四步,设八陛。其上坛陛皆广
八尺,中等陛皆广一丈,下等陛皆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之大小,准封祀。为埋
坎,在坛之未地外壝之内,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朝觐坛,于行宫之前为坛。
宫方三分。壝二,在南。坛方二十四丈,高九尺,南面两陛,余三百各一陛。封
祀、登封,五色土封石为圆封,上径一丈二尺,下径三丈,高九尺。禅祭,
五色土封为八角方封,大小准封祀制度。所用尺寸,准历东封,并用古尺。诸坛
并筑土为之,礼无用石之文。并度影以定方位。登封、降禅,四出陛各当四方之
中,陛各上广七尺,下广一丈二尺。封祀玉帛料,有苍璧,四圭有邸,圭璧。禅
祭有黄琮,两圭有邸,无圭璧。
又定登封、降禅、朝觐等日。准礼,冬至祭天于圆丘,其封祀请用十二日。
准东封祀故事,十二日登封,十三日禅祭,十四日朝觐。若有故,须改登封已下
期日,在礼无妨。
又辇舆料云:封祀、登封,皇帝出乘玉辂,还乘金辂。皇太子往还金辂。禅
祭,皇帝、太子如封祀。又衣服料云:“东封祠祭日,天皇服衮冕,近奉制,依
《贞观礼》服大裘。又云:衮冕服一具,斋服之;通天冠服一具,回服之;翼善
冠服一具,马上服之。皇太子衮冕服。又斋则服远游冠,受朝则公服远游冠服,
马上则进德冠服。
当时又令详求射牛之礼。行伟、守贞等议曰:“据《周礼》及《国语》,郊
祀天地,天子自射其牲。汉武唯封太山,令侍中儒者射牛行事。至于余祀,亦无
射牲之文。但亲舂射牲,虽是古礼,久从废省。据封禅礼,祀日,未明十五刻,
宰人以銮刀割牲,质明而行事。比銮驾至时,牢牲总毕,天皇唯奠玉酌献而已。
今若祀前一日射牲,事即伤早。祀日方始射牲,事又伤晚。若依汉武故事,即非
亲射之仪,事不可行。”诏从之。寻属高宗不豫,遂罢封禅之礼。
则天证圣元年,将有事于嵩山,先遣使致祭以祈福助,下制,号嵩山为神岳,
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嵩山旧有夏启及启母、少室阿姨神庙,咸令预
祈祭。至天册万岁二年腊月甲申,亲行登封之礼。礼毕,便大赦,改元万岁登封,
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成县为告成县。粤三日丁亥,禅于少室山。又二日己丑,
御朝觐坛朝群臣,咸如乾封之仪。则天以封禅日为嵩岳神祇所祐,遂尊神岳天中
王为神岳天中皇帝,灵妃为天中皇后,夏后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神为玉京太后,
少室阿姨神为金阙夫人;王子晋为升仙太子,别为立庙。登封坛南有槲树,大赦
日于其杪置金鸡树。则天自制《升中述志碑》,树于坛之丙地。
玄宗开元十二年,文武百僚、朝集使、皇亲及四方文学之士,皆以理化升平,
时谷屡稔,上书请修封禅之礼并献赋颂者,前后千有余篇。玄宗谦冲不许。中书
令张说又累日固请,乃下制曰:
自古受命而王者,曷尝不封泰山,禅梁父,答厚德,告成功。三代之前,罔
不由此。越自魏、晋,以迄周、隋,帝典阙而大道隐,王纲弛而旧章缺,千载寂
寥,封崇莫嗣。物极而复,天祚我唐,武、文二后,应图受箓。洎于高宗,重光
累盛,承至理,登介丘,怀百神,震六合,绍殷、周之统,接虞、夏之风。中宗
弘懿铄之休,睿宗沐粹精之道,巍巍荡荡,无得而称者也。
朕昔戡多难,禀略先朝,虔奉慈旨,嗣膺丕业。是用创九庙以申孝敬,礼二
郊以展严禋,宝菽粟于水火,捐珠玉于山谷。兢兢业业,非敢追美前王;日慎一
日,实以奉遵遗训。至于巡狩大典,封禅鸿名,顾惟寡薄,未遑时迈,十四载于
兹矣。今百谷有年,五材无眚,刑罚不用,礼义兴行,和气氤氲,淳风澹泊。蛮
夷戎狄,殊方异类,重译而至者,日月于阙廷;奇兽神禽,甘露嘉醴,穷祥极瑞,
朝夕于林御。王公卿士,罄乃诚于中;鸿生硕儒,献其书于外。莫不以神祇合契,
亿兆同心。斯皆烈祖圣孝,垂裕余庆。故朕赖宗庙之介福,敢以眇身,颛其克让。
是以敬奉群议,弘此大猷,以光我高祖之丕图,以绍我高祖之鸿烈。永言陟配,
追感载深。可以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日,式遵故实,有事太山。所司与公卿诸儒
详择典礼,预为备具,勿广劳人,务存节约,以称朕意。
于是诏中书令张说、右散骑常侍徐坚、太常少卿韦绦、秘书少监康子元、国
子博士侯行果等,与礼官于集贤书院刊撰仪注。
玄宗初以灵山好静,不欲喧繁,与宰臣及侍讲学士对议,用山下封祀之仪。
于是张说谓徐坚、韦绦等曰:“乾封旧仪,禅社首,享皇地祇,以先后配飨。王
者父天而母地,当今皇母位,亦当往帝之母也,子配母飨,亦有何嫌?而以皇后
配地祇,非古之制也。天监孔明,福善如响。乾封之礼,文德皇后配皇地祇,天
后为亚献,越国太妃为终献。宫闱接神,有乖旧典。上玄不祐,遂有天授易姓之
事,宗社中圮,公族诛灭,皆由此也。景龙之季,有事圆丘,韦氏为亚献,皆以
妇人升坛执笾豆,渫黩穹苍,享祀不洁。未及逾年,国有内难,终献皆受其咎,
掌座斋郎及女人执祭者,多亦夭卒。今主上尊天敬神,事资革正。斯礼以睿宗大
圣贞皇帝配皇地祇,侑神作主。”乃定议奏闻。上从之。
旧礼:郊祀既毕,收取玉帛牲体,置于柴上,然后燔于燎坛之上,其坛于神
坛之左。显庆中,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因修改旧礼,乃奏曰:
谨按祭祀之礼,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祭地则瘗血,宗庙则焫萧灌鬯,
皆贵气臭,同以降神。礼经明白,义释甚详。委柴在祭神之初,理无所惑。是以
《三礼义宗》等并云:“祭天以燔柴为始,然后行正祭。祭地以瘗血为先,然后
行正祭。”又《礼论》说太常贺循上言:“积柴旧在坛南,燎祭天之牲,用犊左
胖,汉仪用头,今郊用胁之九个。太宰令奉牲胁,太祝令奉圭璧,俱奠燎薪之上。”
此即晋氏故事,亦无祭末之文。既云汉仪用牲头,头非神俎之物,且祭末俎皆
升右胖之胁。唯有《三礼》、贺循既云用祭天之牲左胖,复云今仪用胁九个,足
明燔柴所用,与升俎不同。是知自在祭初,别燔牲体,非于祭末,烧神余馔。此
则晋氏以前,仍遵古礼。唯周、魏以降,妄为损益。缘告庙之币,事毕瘗埋,因
改燔柴,将为祭末。事无典实,礼阙降神。
又燔柴、正祭,牲、玉皆别。苍璧苍犊之流,柴之所用;四圭骍犊之属,祀
之所须。故郊天之有四圭,犹祀庙之有圭瓒。是以《周官典瑞》,文势相因,并
事毕收藏,不在燔例。而今新礼引用苍璧,不顾圭瓒,遂亦俱燔,义既有乖,理
难因袭。又燔柴作乐,俱以降神,则处置之宜,须相依准。柴燔在左,作乐在南,
求之礼情,实为不类。且《礼论》说积柴之处在神坛之南,新体以为坛左,文无
典故。请改燔为祭始,位乐悬之南,外壝之内。其阴祀瘗埋,亦请准此。
制可之。自是郊丘诸祀,并先焚而后祭。
及玄宗将作封禅之礼,张说等参定仪注,徐坚、康子元等建议曰:
臣等谨按显庆年修礼官长孙无忌等奏改燔柴在祭前状称“祭祀之礼,必先降
神。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者。臣等按礼,迎神之义,乐六变则天神降,八变
则地祇出,九变则鬼神可得而礼矣。则降神以乐,《周礼》正文,非谓燔柴以降
神也。案尚臭之义,不为燔之先后。假如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容或燔臭先以
迎神。然则殷人尚声,祭天亦燔柴,何声可燔先迎神乎?又按显庆中无忌等奏称
“晋氏之前,犹遵古礼。周、魏以降,妄为损益”者。今按郭璞《晋南郊赋》及
注《尔雅》:“祭后方燔。”又按《宋志》所论,亦祭后方燔。又检南齐、北齐
及梁郊祀,亦饮福酒后方燔。又检后周及隋郊祀,亦先祭后燔。据此,即周遵后
燔,晋不先燎。无忌之事,义乃相乖。
又按《周礼大宗伯》职:“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注》云:“礼
为始告神时荐于神也。”下文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皆有牲币,各如
其器之色。”又《礼器》云:以少为贵者,祭天特牲。”是知苍璧之与苍牲,俱
各奠之神座,理节不惑。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即明祀昊天上
帝之时,以旅五方天帝明矣。其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自是立春、立夏、立
秋、立冬之日,各于其方迎气所用,自分别矣。今按显庆所改新礼,以苍璧与苍
牲、苍币,俱用先燔。苍璧既已燔矣,所以遂加四圭有邸,奠之神座。苍牲既已
燔矣,所以更加骍牲,充其实俎。混昊天于五帝,同用四圭;失特牲之明文,加
为二犊。深乖礼意,事乃无凭。
考功员外郎赵冬曦、太学博士侯行果曰:“先焚者本以降神,行之已久。若
从祭义,后焚为定。”中书令张说执奏曰:“徐坚等所议燔柴前后,议有不同。
据祭义及贞观。显庆已后,既先燔,若欲正失礼,求祭义,请从《贞观礼》。如
且因循不改,更请从《显庆礼》。凡祭者,本以心为主,心至则通于天地,达于
神祇。既有先燔、后燎,自可断于圣意,圣意所至,则通于神明。燔之先后,臣
等不敢裁定。”玄宗令依后燔及先奠之仪。是后太常卿宁王宪奏请郊坛时祭,并
依此先奠璧而后燔柴、瘗埋,制从之。
时又有四门助教施敬本驳奏旧封禅礼八条,其略曰:
旧礼,侍中跪取匜沃盥,非礼也。夫盥手洗爵,人君将致洁而尊神,故能使
小臣为之。今侍中,大臣也,而沃盥于人君;太祝,小臣也,乃诏祝于天神。是
接天神以小臣,奉人君以大臣,故非礼。按《周礼·大宗伯》曰:“郁人,下士
二人,赞裸事。”则沃盥此职也。汉承秦制,无郁人之职,故使近臣为之。魏、
晋至今,因而不改。然则汉礼,侍中行之则可矣,今以侍中为之,则非也。汉侍
中,其始也微。高帝时籍孺为之,惠帝时闳孺为之,留侯子辟强年十五为之。至
后汉,楼坚以议郎拜侍中,邵阖自侍中迁步兵校尉,秩千石,少府卿之属也。少
府卿秩中二千石,丞秩千石,侍中与少府丞班同。魏代苏则为之。旧侍中亲省起
居,故谓之“执兽子。”吉茂见谓之曰,“仕进不止执兽子”,是言其为亵臣也。
今侍中,名则古官,人非昔任,掌同燮理,寄实盐梅,非复汉、魏“执兽子”之
班,异乎《周礼》郁人之职。行舟不息,坠剑方遥,验刻而求,可谓谬矣。
夫祝以传命,通主人之意以荐于神明,非贱职也。故两君相见,则卿为上傧。
况天人之际,其肃恭之礼,以两君为喻,不亦大乎!今太祝,下士也,非所以重
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