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鼎 >

第840部分

逐鼎-第840部分

小说: 逐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李炽父子被杀之后,李铭则整顿了南方数万楚军,打起报仇的旗号,抵御赵军豫州而入的赵军。南路赵军虽然有着种种优势,但是,在楚军的地盘上,与占据地利的楚军作战,虽然没有战败,但也很难获得大胜。
见此情况,李怀远则令南路赵军没有强攻,而是防止李铭所部向南逃往齐国治地。转而在中部和北部采取行动。在水师被劝降之后,李怀远在对南面楚军放下心来。水师投降,江都府和广陵府南面又是赵军拦截,如此,南面两府的楚军就是再强大,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在李怀远进入彭城,水师开始在淮河一线攻城略地之后,就将赵军在徐州的新政散布至南方两府之内。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说罢了。赵军通过细作和商人以及与赵军敌对的城池将这些徐州情况,赵军新政散播出去之后,江都府和广陵府两地的楚军几乎一夜就大变模样。
在将徐州情况和赵国在徐州的新政以及赵王赦免一切赋税三年的消息和让两府守军投降,早日回归赵军治下,享受新政的劝降之言散播至两府之后,赵军当即就开始进攻。这一次,情况大变模样,大部分城池对于赵军而言,可以说是兵不血刃,传檄而定。
这就是民心的作用,徐州的百姓苦战久已,现在赵军的政策已至,南方两府的百姓根本就不会地域赵军,而那些士卒,同样如此。结果,两府之地,在短短数日之中,除了极少部分之外,其余尽皆陷落。四五万将士,投降者超过三万余。
楚军主将李铭也没想到情况会变成这样,短短数日功夫,局面就天翻地覆。不管他如何努力,已经是回天无力。眼看麾下逐渐投向赵军,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的李铭在江都自杀身亡。李铭一死,剩余的楚军顿时无主,也纷纷降赵。
江都府和广陵府被赵军拿下之后,整个徐州之地基本上已经没有超过万人的反抗队伍。剩余的一些城池,对与赵军而言,轻易就能拿下。南方李铭所部败亡,也让其余各地小股楚军明白赵军统辖徐州已经是近在眼前了。所以,各部都纷纷向赵军请降。
九月初,徐州之地楚军已经彻底不复存在。除了一些地方流传的溃军和山匪之外,成建制的楚军已经全部被赵军战败,徐州之地,正式被赵国拿下治下。





第789章 大赵不是大燕


东雍州,洛阳。
“王上,大喜啊!”司徒亮大笑这说道,一脸笑意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赵询放下手中的奏报,笑道:“是不是徐州被我们拿下了?”
司徒亮笑道:“原来王上已经知晓,正是此事。楚军归附,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被我军攻克,已经纳入我们大赵统辖之下。这距离我赵国横扫天下,又进了一步。”
赵询沉默了少许,叹声道:“是啊,我大赵胜利了,拿下了徐州之地。今日之后,天下诸州又被我们拿下一个。同时,天下诸侯也再次少了一个啊。”
司徒亮沉声道:“大浪淘沙,有人起有人落。诸侯消亡,也是滔滔大势所趋,无可避免。”
赵询淡淡一笑,道:“好了,不用感慨了,本王也是刚刚接到李怀远传回来的捷报和鹰眼司的回报。虽然徐州之地的楚军已经被我们全部拿下,但是,并不代表徐州之地就万事大吉了。”
“成建制的楚军是没有了,但是,那溃散的楚军士卒,还有一些害怕牵扯上自己的李氏一族人员,都活跃在各地,伺机而动。此外,还有一些因为战乱而兴起的山匪盗贼,也活跃在徐州各地。”
司徒亮不紧不慢的说道:“溃军和李氏一族的潜逃人员,我们倒也无需担心,李氏父子已死,其余李氏宗族,不少都已经投降我们。剩余的,也都没有资格代表楚军。就算这些人活跃在各地,但他们也没有号召徐州百姓的资格。更别说王上至盛名,在徐州之地,可比那李炽父子强多了。徐州新政实施,王上免除三年赋税,更是让徐州百姓视大王为圣主。至于李氏,早就被徐州百姓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那些山匪盗贼,倒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手段去清剿他们,毕竟,他们对地方统治和民生造成不稳定的影响。但不管如何,这些人,都有没有人资格撼动大王在徐州的统辖。不过,徐州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将其妥善的治理好。”
赵询自然明白徐州的情况,也知晓徐州之地已经算是收入囊中了,否则,其也不会笑着与司徒亮谈起于己不利之事。
“本王已经给尚书省下了命令,责令他们将近期的注意力集中在徐州的回复和发展上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回复徐州民生。”
“徐州事情已了,南方诸侯也没有轻举妄动,我们驻守洛阳,震慑南方诸侯的计划,也算完美的完成了。”赵询淡声道,“这一年之间,我赵国先后对东雍州和徐州进行攻伐,先后战败洛军和吞并楚军,也消耗了不少。司徒亮,本王任命你为前军都督,负责东雍州防线,以御南方诸侯。等待我军将徐州和东雍州的战果彻底吸收之后,再行南攻。”
“王上放心,臣定当为大王收好南方边界。大王如此安排,是准备回师幽州城?”司徒亮一脸惊讶的询问道。赵询欲折返幽州城,并未是事先规划之中。
赵询淡声道:“战事已毕,也该回师了。另外,燕帝在幽州城,没有吸引到我赵国官员,倒是将各地的士子给吸引住了。这些人……哼……”虽然没有多言什么,但赵询话语之中,却显露出一股杀伐之气。
司徒亮心中一紧,燕帝没有被赵询处死,而是带回了幽州城。并且,也没有严格限制其自由。当然,这也是赵询为了清理内部隐患。对此,司徒亮很清楚。按照赵询所言,怕是一些人要遭殃了。与前朝没落皇帝牵扯上了,哪还有什么好结果?
或许是赵国已经取代大燕成为事实,或许是赵国的官员明白自己利益的来源,赵国的官员并没有人与燕帝有任何的勾连,最起码,幽州城之中的赵国中枢官员和地方主政官员,都没有与燕帝有任何的联系。但是,一些因为各地战乱或因为赵国越来越强大而迁移幽州城的士子们,却有一些人与燕帝有了联系,甚至还形成了一些小组织。
不管这些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管这些人是主动的还是被人诱惑,被人指使,赵询都没有放任不管的意思。对待这些人,赵询只能用血来警告他们。
赵询将东雍州诸事交付给司徒亮之后,就带军回师,折返幽州城了。
因为赵军的越来越强势,赵国疆域的越来越广,越来越稳,更多的人向赵国国都幽州城汇聚。而同样因为赵国的政策。幽州城周围的商业也异常的兴盛。近数月之间,因为东雍州战事的大胜和徐州战事的大胜,整个幽州城,乃至整个赵国境内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赵国越强,百姓们自然就越觉得自己现在这种幸福平稳的生活能更长久。
因为赵国境内的政策与其他诸侯大不相同,甚至与大燕也大不一样。尤其是在官府之中,有以前读书人为官变成多种职业皆可为官的制度。而且,想要放任一方,掌握实权,就必须会相应的专业知识。远的不说,就是户部官员,就必须动的赵询弄出来的数字的各种计算,财物报表的运用,与昔日单纯的死读书为官大不相同。在赵国之中的读书人还好,那些从其他诸侯之地或者从东雍州以及徐州而来的读书人,就有些接受不了了。尤其是南方还多出读书人,其中名望较高的读书人、大儒,也多出自南方诸州。
所以,这些人发现赵国的一些制度简直有悖常理之后,就表示大为不满,甚至直接在官府之前,围堵抗议,让赵国中枢各部,极为不满。但又因为这些人是读书人,也没有武力抗争,更没有违法,才没有让官府缉拿。而读书人的问题,也是历代朝廷较为头疼的问题。没有十足的理由,哪能轻易对他们下手?
不过,对于赵询而言,他可不会看对方是谁。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赵询已经不是当初游走与幽北之地的那个赵询了。现在的赵询是赵国国君,是几十万大军的统帅,也是北方之地的主人。一些以前不在意,难以决策的地方,现在其做起来,完全没有任何不适之感。
在赵询折返尚未刚刚进入幽州城之际,就遭遇了刺杀。随后,幽州之地就开始追查刺客。旋即,暗影司、鹰眼司、保卫司皆纷纷出动。
赵王遇刺,虽然没有出事,但是,却也让赵国上下震动。赵国上下,无不战战兢兢。然不久之后,就有人向都察院密报,言一些南方来的读书人、商人和一些南方诸侯的细作联合起来,欲对赵王不利。
名册一出,顿时幽州之地,尤其是幽州城内无数人被抓。除了一些赵国官员之外,还有很多的读书人和一部分的商人。他们,都牵连入刺杀赵王的大案之中。
在幽州城开始抓捕这些牵扯刺杀大案的同时,赵询已经顺利折返幽州城。赵询当然没有任何损伤,所为的遇刺,也是赵询暗中让人行动而已。回到幽州城的赵询,立刻就被各部官员探视,并询问如何处置被抓之人。其实,许多人并没有与遇刺案有联系。真正与遇刺案有些许关系的,只怕就只有那些与燕帝有关系,且不满赵国现在制度的读书人小团体。当然,这个关系,也是没有真凭实据,而是从某一方面推测而来。
“王上,此次抓捕了不少人,但大多都没有与刺杀案有关,尤其是其中不少商人,都与各部官员或多或少有一丝丝的联系,是不是……”
赵询听的裴毅如此说,淡声道:“与刺杀案无关,但其他的呢?他们所作所为,难道就没有一处违法之事?暗影司和鹰眼司捉拿他们,定然不会无缘无故将人拿下。另外,据本王所知,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有违法之事在身。既然如此,就算没有真凭实据牵扯刺杀案,那就按照其所犯之罪处置吧。”
“凡是与这些有罪商人有联系的官员,降职留用。他们参与商会,本王没有反对,但是,想要为其所在商会充当保护者,让他们无视我大赵律法的存在,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至于那几个为商会谋私者,革职,永不叙永。”
赵询捉拿这些商人,就是为了敲打城中各部官员。虽然现在还没有大批官员与商人有太深的勾连,但是,赵询不能不做防备。
裴毅心中一紧,自然明白赵询的目的所在,沉声道:“王上,那那些商会呢?”
“商会?好好经商他们不去做,却想要从我大赵官员身上谋利。抄没家产,永不予经商资格。”赵询冷声道。
“那那些读书人呢?”裴毅沉声问道。
“你们可有什么看法?”赵询淡声反问三省中枢官员。
裴毅见其他人都无语以对,只好说道:“大王,这些读书人都是来自其他诸侯辖地,虽然不是我赵国本土出身,但也应该与南方诸侯无关。他们大多都是不满其他诸侯现状,而前来我赵国求学求官之人。刺杀大王,此等恶事,应该与这些读书人无关。”
顿了顿,裴毅又道:“读书人乃是国家官员的出处,也是治理国家的梁柱。因为我们捉拿了不少读书人,现在,已经让城中乃至各地的读书人都开始对此举不满,甚至开始在各地官府门前抗议了。”
赵询淡淡扫视了诸人一眼,其明白,裴毅乃是正统的儒家读书人,对于捉拿没有真凭实据的读书人,还是有些难以理解的。
“那按照裴卿的意思,就是要将他们放了?”赵询平淡的说道,“那其他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