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三季):死者的警告-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思达有些迟疑地跟着我站了起来。王警官十指相扣,稳坐在皮转椅上,对我们说道:“没问题,你们可以回酒店休息了。只是,近几天内可能还要麻烦两位配合我们警方调查,所以你们暂时不能离开S市。”
我和陈思达面面相觑。陈思达带着愠怒说道:“王警官,我们已经非常配合了,把所有实情都告诉了你。你还要我们怎么样呢?”
“你们说的那些话,我都要去挨个儿考证。”他明确地说出了对我们的不信任,“所以你们当然不能马上离开了。”
“那是你们警方的事情——你恐怕没有权利强制我们留在S市吧?”陈思达有些不客气地说。
王警官缓缓地从皮转椅上站起来,双手撑在办公桌上,盯着陈思达的眼睛,轻声道:“相信我,我可以采取若干种官方形式把你们暂时扣留在S市。但我不想这样做,所以只是口头上告知你们。希望你们不要逼我采取那些强制性的措施,好吗?”
他说话的口吻很温和,却蕴含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我和陈思达无奈地瞪视着他。半晌之后陈思达牵起我的手,一言不发地离开公安局。
(18)
回到万泰酒店,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了,但我和陈思达却没有一丝睡意。恐惧的阴影笼罩在我们心头,周围的空气压抑而沉闷。
我们俩一起靠在床头,沉溺在各自的神思中。过了许久,我望向陈思达,问道:“你在想什么?”
陈思达扭头看我,微微张了下嘴,显得有些欲言又止。“没什么。”
我凝视他好一阵,畏怯地说道:“其实你在想的跟我一样,是吗?——三个写这个题材的作者,已经死了两个,下一个就轮到我了吧。”
“怎么会呢?千秋。”陈思达吃惊地看着我,“他们两人是自杀的呀。只要你没那个念头,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我黯然道:“是吗?你真的以为他们是在‘自愿’的情况下上吊自杀的?渔歌我是不清楚,但是安玟——她在死之前跟我打了电话!她说的话你也听到了……还有,她那种惊慌失措、不由自主的感觉——怎么看都不像是自杀前该有的样子!”
我悲哀地望向陈思达:“虽然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但我知道,你其实比我更清楚——他们两个人绝对不可能是简单地自杀,而是有一种恐怖而神秘的力量在驱使或逼迫他们这样做!你没把这点说出来,是不想吓着我。实际上你心里知道——他们之后,我就是下一个!”
“别这么说,千秋!”陈思达抓住我的双臂,“我才不会这样想呢!没错,我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我想的是——怎么通过目前的线索揭开他们两人自杀之谜!”
“那样能救我吗?”我战栗地问道。
“你不会有事的,千秋,我向你保证!”陈思达将我抱在怀中,“相信我,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找出真相。在那之前,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我在陈思达怀中啜泣着:“思达,我真的很害怕……我有种很不好的感觉。不是现在才有的——安玟跟我打过电话之后,我就有这种感觉了——这次,我恐怕真是遇到了邪门儿的事。所有迹象都表明,我们真的被诡异、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缠上了。费云涵告诉我的那件事,就像是一个致命的病毒,它蔓延到我们身上,令我们面临死亡的危机!”
陈思达沉寂了片刻,疑惑地说道:“可是,费云涵和另外两个真正经历这件事的人,他们本身却没事——为什么是记录这件事的作者遭遇不幸呢?”
“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最终也逃不过同样的命运。”我悲观地说。
陈思达摇着头说:“不对,现在的状况,怎么看起来都不对。”
我迷茫地望着他:“你说什么不对?”
“千秋,你听我说。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哪怕是一个疯子,他所做的事情也不会是毫无道理。那么,不管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人为事件还是灵异事件,都应该符合一定的规律,但是现在的所有逻辑都是乱的!”
我没听懂他的意思。“你能说具体一些吗?”
陈思达的双手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我们这样来看——另外两个提供构思的人,我们不认识,就暂且不说他们吧。”他将大拇指弯曲到掌心,表示这是第一点,“费云涵说他在二十年前就出现这种状况了,但他直到现在还没事。而渔歌和安玟显然是在不久前才得知这件事的——他们很快就死亡了。这就令人十分费劲(解,原书错别字)——到底导致死亡的‘契机’是什么?”
我颔首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么,抛开费云涵不说,渔歌和安玟的死亡顺序有没有什么规律?”
“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陈思达眉头紧锁。
我暗自思忖了一阵,突然想到一种可能性:“会不会是……”但还没说出口就自己否定了,“唔,不会是这样。”
“你想到了什么,说出来吧。”陈思达说,“任何可能性都值得探讨。”
“我本来想说——会不会是我们出版书的顺序,但是不对。”
“为什么不对?”
“我记得罗敏告诉过我——安玟的书是六月出版的;我的是在七月;而渔歌的书是八月出版的。也就是说,以出版的顺序来排的话——安玟第一,我第二,渔歌第三——但现在是渔歌最先死,安玟第二个。顺序完全不对。”
陈思达若有所思地点着头:“那么,可能是其他顺序……”
沉默了一刻,我“啊”地低呼了一声,对陈思达说:“对了,我想起渔歌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出版公司明明知道,他不可能抄袭——我当时就有些疑惑,可惜没及时问他。”
“你觉得他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吗?”
我向陈思达解释道:“以我对出版界的了解,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一个知名的大牌作家完成了一部书稿,出版公司会很快就安排出版;但是像渔歌这样的新人,有时候完成的稿子已经交给出版社很久了,却还在排队等候之中……”
陈思达非常聪明,没等我说完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渔歌实际上可能是你们三个人中最快写完这部小说的,但只是出版的时间被拖到了最后?”
“对,所以他才会说,出版公司非常清楚他不可能抄袭!”
“我懂了。”陈思达点着头说,“如果是按照写完稿子的顺序来排的话,可能正好就是——渔歌第一,安玟第二,你第三。”
我全身发冷。“这……就是目前的死亡顺序。”
陈思达见我吓得脸都白了,赶紧安慰道:“别紧张,千秋。不一定真是这样。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而已。”
“如果这真是死亡契机的话,意味着什么呢?”我心悸胆寒地问道。
陈思达埋头思索一刻,猛地一拍大腿:“对了!安玟在死之前说了一句‘所有答案就在我们三个人写的书中’!我差点儿把这个都忘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没错。”我连连点头,恐惧和忧虑差点让我把这个重要的提示都忘了,“她一定是想在死之前提醒我什么!”
陈思达急切地问道:“你看过安玟和渔歌那两本书吗?”
我摇头:“没看过,我只是从媒体资料上了解过这两本书的内容简介——和我那本书的题材和情节非常接近。
“就是说你一直没细看过?”
“是的。”
“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想在赶紧睡觉,明天一早我们就去书店买那两本书。”陈思达显得非常激动,“我敢说,将你们三个人的书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一定会有重大发现!”
(19)
第二天上午,我和陈思达来到S市最大的图书城。安玟那本《镜中的女人》和我的《反光》很快就找到了,分别买了一本。我在书店的电脑上查询渔歌那本《诡脸》,竟然没有。回想起渔歌告诉我们的情况,估计是书店嫌销路不好,退货了。我和陈思达只有到别的书店去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苦苦寻觅,终于在一家中型书店找到了唯一一本《诡脸》,我们如获至宝,赶紧将它买了下来。三本书在我手中凑齐了。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俩中午饭都没有吃,在路上买了几个面包,就匆匆回到了酒店,像病入膏肓的患者找到了治病的医书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这一看,我们几乎忘记了时间——倒不是说安玟和渔歌写得有多吸引人,而是我完全没把他们的书当作小说,而是作为重要资料来仔细研究。下午六点钟的时候,我看完了那两本书。陈思达还在埋头苦读——他要比我多看一本(我不用看自己那本)。利用这段时间,我找出酒店的便笺纸,将三本书中的一些关键之处记录下来,以便一会儿和陈思达探讨。
七点过一点儿,陈思达把三本书都看完了。他揉着酸痛发胀的眼睛说:“真要命,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很久没有这样连续几个小时看书了。”
“我也是。”
“你饿了吗?”
“有一点儿。”
“那我们就在这里吃吧,请服务生送过来。”
“好的。”
陈思达拨通酒店餐厅的电话,点了几个菜,要求二十分钟内送到我们房间。在等待的这段时间,我们暂时没有谈论关于三本书的事,各自活动筋骨,放松精神——我想陈思达跟我一样,在看这些书的时候是全神贯注、神经紧绷的,几个小时下来,自然非常疲累。
饭菜送到了,我们迅速地进餐,然后打电话请服务生将碗盘收走。接下来,我们开始探讨正事了。
我问陈思达:“你有没有通过这三本书发现什么问题?”
“你呢?”他反问道。
“三本书的共同点是——都是以一个人会在反光的物体中看到一张上吊女人的脸为线索,引发后面的一系列事件或谜案。”我总结道。
陈思达点着头。
“但是,之后的情节设定就不一样了。”我把刚才用于记录的便笺纸拿过来,指给陈思达看,“我把每本书的内容简单归纳了一下——渔歌写的那本《诡脸》,讲的是男主角搬到一所新房子居住后,经常在反光物中看到一张上吊女人恐怖的脸。他向附近的人了解情况后,得治这所房子之前曾有一个中年女人在这里上吊自杀。而现在这个幽灵似乎在暗示自己,其中有着隐情。最后男主角经过调查发现,当初这个中年女人并非上吊自杀,而是被人谋杀后假装成自杀现场。这个幽灵的目的,就是要他为自己找出真凶并报仇雪恨。”
“嗯,概括地很好。”
“安玟那本《镜中的女人》,其实我认为在情节设置上更加新颖——她写的是女主角因为失恋而上吊自杀了,变成了一个无法超度的孤魂野鬼。这个鬼魂因为始终忘不了自己的男友,悄悄到男友的住所去看他,没想到竟然发现了男友抛弃自己的真正原因。这个鬼魂被彻底激怒了,变成了一个凶恶的厉鬼,想尽各种方式恐吓和折磨那个负心的男人——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让他在各种反光物中看见自己上吊自杀时的恐怖模样。最后,那男人在开车时看到反光镜中诡异面孔而出了车祸,自己也变成了一个鬼魂。”
“这个故事的确很有新意——女主角不是人而是一个鬼魂。而故事最后两个鬼魂的对话也让人意味深长。”陈思达说,“好了,最后是你的《反光》。”
“我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我太清楚了,不用记在便笺纸上。“主角从十多岁起,就会在所有反光的东西中看到一张上吊女人恐怖的脸。他凭记忆把这张脸画了出来,并四处搜寻关于这张脸的信息。最后,他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在几十年前真实存在过的女人,而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