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宰执天下 >

第265部分

宰执天下-第265部分

小说: 宰执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吴逵已然明了,他只有在等死和自尽之间选择道路。
不过再没看到仇人授首的情况下,他是怎么也不会甘心就死!
……………………
郭逵回长安了,不忘顺便带走他的将旗。
燕达知道,他的这位恩主是被赵瞻气走的。
郭逵在枢密院做过一任同知枢密院事,是天下有数的名将。虽然因为与韩绛不合,而不得不被调往秦州,但在叛军祸乱关中的情况下,天子和朝堂第一个想起的定海神针依然是他。
但就是这样的郭逵,还是被赵瞻气得发昏十三章,两人为了如何攻破咸阳城吵了七八天。最后,郭逵被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要臭硬三分的赵瞻气得不行,转头调脸便离开了前线。
望着不断增高的墙体,望着不断加深的濠沟,燕达怎么也想不通,赵瞻的行事风格,为何会因为一场失败,而从极端激进偏移到极端保守。就像放在桌上的一枚铜板,突然自行跳起,从有字的背面,变成了带花的正面,让人感觉十分的突兀。
赵瞻当初匆匆抵达围城军中,先是夺走了燕达的指挥权,接着以攻其不备的名义,逼迫大军仓促攻城,然后八百多将士就被烧成的黑炭,还有同样数目的士兵受到了火伤。
有过这一次的挫折,当郭逵领军抵达咸阳城外后,再次聚众商议该如何解决咸阳城中的贼军,赵瞻便全然反对郭逵的破城计划,要求周围地方征发民伕,让他们挖坑夯土,围着咸阳修出一道外城来,还找了跟在他身边的叫赵什么雄的门客来指挥民伕来挖坑。
这是当年贝州王则之乱时官军所用的战法,以耗费时间、财税、人力无数而闻名天下,可赵瞻偏偏就是要这么做,美其名曰,不让一名叛贼逃脱。
不过除了被正主盘踞的咸阳,其他地方上的情况却是好了。
都已是三月上旬快结束的时候了,各州各县想乘着广锐军兵变的机会、跳出来搅混水的贼人,已经是被杀的被杀,被捉的被捉,剿得差不多了。现在只要在关中道上行走,不论顺着哪条路,经过的城池外墙上,都能看到一颗颗用鸟笼子装的脑袋,排得一溜整齐。
在招捉使燕达的命令下,这一放手狠杀,使得关中的风气顿时好了不少。许多积年老匪,都在这一波官府有志一同的行动中,变成了刀下之鬼,连个喊冤的地方都没有。当然,其中也有风声鹤唳的情况,错杀误杀也不在少数,
但话说到底,燕达好歹是把他的任务完成了,将战乱的危险压缩到只剩咸阳一地。这样的情况下,燕达的这个招捉使的职司也不能算是失职,至少到现在为止,东京城还没有送来走马换将的诏令。
只是现在燕达也无力进攻,当日冲在最前面的几路精锐,泰半折损在火海之中。有胆气、有实力的将校被付之一炬——连同他们麾下的士卒一起。一把火差点打折秦凤和泾原两军的脊梁骨,好脾气的燕达,都差点要让人把赵瞻绑起来丢进渭水。
要不是身上背了一个招捉使的名头,他也想走了,赵瞻的脾气当真不是让人能清净下来、好好做事。想到这里的,燕达不由得羡慕起郭逵来。作为取代了司马光,成为镇守京兆府的主帅,他真的只要坐镇长安就够了,并不需要上前线,赵瞻想找他麻烦都难。
游师雄这时走到燕达的身边,他在邠州城外的表现杰出,先是得到了赵瞻的看重,但因为军事上的议论不合,又被赵瞻所疏远。但燕达并没有挑挑拣拣,直接把游师雄给用了起来,任命他为自己身边的幕僚。
从游师雄手上接过的公文并不简单,上面是这段时间以来,所消耗的物资和钱粮的数量,实在是让人吃惊。比起罗兀城的消耗,这几日围城军的使用,也不输多少了。
‘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攻破咸阳?’燕达摇摇头,换了个想法:‘究竟什么时候延州那里的援军才能到?!’
罗兀守军顺利撤离的消息,连同大破西贼的捷报,早已送到手上,燕达知道原本被困在前线的数万精锐,现在正在兼程而来。但究竟会是什么时候才能到,燕达也不清楚,只知道大概就是在这几天的功夫了。。
正这么想着,快马来报,南来的援军已经到了十几里外了。




第32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三)
韩冈随军从绥德到延州,又继续从延州南下,花了近十天的时间,一路抵达咸阳东北面不远处的泾阳县。陕西宣抚司的帅府,现在就暂设在泾阳县中。
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泾阳理所当然就在泾水的北面,但咸阳却是在泾水之南——咸阳之得名,是因其在渭水北岸,九嵕山南麓,兼有山水之阳,故而得了个‘咸’字——为了能让兵马顺利通过泾水,与前线相联系,河面上在原有的一条浮桥的基础上,又设立了两座浮桥。通过三条浮桥,种谔带来的五千骑兵,韩冈估计大约半个时辰就能过去了。
泾水虽是浑浊,但河边的柳树倒是不错。泾水两岸遍植垂柳,绵延上百里。如今正是春时,堤岸上芳草茵茵,百花繁盛,嫩绿的柳枝长长的垂在水面上,河面上一阵风吹来,飞扬起的柳丝如同一幅幅绿色的绸缎,是关西难得一见的胜景。
若是在往年,当已是城中百姓出城踏青的时候了,但现在的能看到的就只有来来往往的军汉。兵荒马乱的样子,让人感慨万千。
韩冈突然觉得有哪里不对,泾河灌溉着关中的主要粮区,取代了郑国渠,成为关中最为重要的渠道的白渠,也是自泾河取水灌溉。泾水两岸都是田地,青青的麦苗一眼望不到边,这是关中农业最为发达的区域。
可是现在,韩冈放眼望去,田间地头却看不到多少农民忙碌的身影。
这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都被调去南面,绕咸阳挖濠筑墙了。”
出来迎接种谔一行的是宣抚判官赵禼,而韩冈的师兄游师雄也混进了迎接的队伍中,现在与韩冈并辔而行。见韩冈纳闷,便出言为他解惑。
韩冈当场被吓了一跳,脸色大变的惊道:“泾阳、高陵、栎阳可都是关中粮仓啊!”
始建于西汉、经过泾阳三县的白渠,如今灌溉着大约四五千顷的最上等的田地,平均亩产接近三石。这在江南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关中却是一等一的好地。四五千顷,换算成亩,那就是四五十万亩,也就是说,每年的粮食产量超过百万石以上的,韩冈说其是粮仓,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挖沟筑墙,用的当然都是征调来的民伕,但眼下,这可是要误农时的,经过了一个冬天,麦地正是需要施肥上水的时候,开春后不及时料理田地,白渠灌区的泾阳三县今年夏天还能有多少收获?这一百四五十万石的收获若是因此有个什么意外,整个关中都要出大问题了。
游师雄叹着:“赵郎中急着要把叛军都围起来,其他的事他哪想得那么多?”
“韩相公他就不管管?!”韩冈更为惊讶,韩绛好歹还是宰相啊,“年后关中灾荒,弹章可都要砸到他头上。”
“……玉昆你待会儿见到韩相公就知道为何他不管了。”
韩冈跟随着种谔进了泾阳城。与城外荒芜中的平静不同,城中是一片肃杀之气。城头上旗帜林立,而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又多是巡视内外的骑兵。行人稀少,商铺大门紧闭,好端端的一座泾阳城,变成了边境的要塞一般。
一队种谔在赵禼的陪同下往帅府行辕行去,韩冈跟在后面,而走在种谔之后、韩冈之前的一名将领,则是同行南下的王文谅。
这个蕃将在罗兀攻防战打得正激烈的时候,奉命在延州北面的招安寨驻守,防备党项人偷袭延州。与种谔一样收到了领军南下的通知,在种谔、韩冈抵达延州的时候,与他和他的一千多蕃军会合,一起南下泾阳。不过种谔和韩冈都不待见他,一路上也没有搭过一句话。
在行辕外向里面通报过姓名,韩冈跟着种谔、赵禼,还有王文谅一起走进白虎节堂。
韩冈是宣抚司中属官,虽然位卑,但职分在此,走进白虎节堂的资格还是有的。不像游师雄,到现在也还不够资格,只能在门口候着——不过他也快了,大挫叛军、保住邠州不失的功劳,报上去后,以他的进士身份还有资历,多半就要由选人转京官了。
韩绛老了,这是韩冈见到这位仍是当朝首相的宰臣后的第一印象。
须发斑白,脸上突然多出来的皱纹,就像刚刚被犁过的田地。腰背也弯着,看起来这一次的失败,对他的打击不小。战场上的胜利无法掩盖他的失误,罗兀城的得而复失,让他也成了天下人口中的笑柄。
赵瞻倒是精神甚好,虽然他办的蠢事,让秦凤、泾原两路派来平叛的大军中的精锐损失了大半,但好歹已经把叛军围在咸阳城中了,天子和朝堂诸公都要承认他的这个功劳。
虽然韩绛仍是高踞于上,赵瞻站在下首,但两人的精气神明显有着鲜明的对比,难怪游师雄说看到韩绛,就知道他为什么压不住赵瞻的盲动了。
种谔、王文谅和韩冈三人行过礼,韩绛好言抚慰了种谔几句,但种谔脸色和回应都冷淡,看起来因为强逼罗兀撤军之事,两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已经破裂了。
韩绛看样子也无意与种谔弥合关系,摆摆手,示意三人站进班中。但赵瞻却在这时厉声叫了起来,“王文谅!你可知罪!?”
赵瞻的大喝声震内外,韩冈站进队尾,便回头看着热闹。而王文谅却仿佛胸有成竹,跪倒答话:“末将不知!”
“不知?!”赵瞻嗤笑一声,“吴逵口口声声说你逼他做反,你还不知?!”
“郎中明鉴!”王文谅摆出很委屈的姿态,“吴逵早有不顺之心,所以才与忠心耿耿的末将不合。现在赶着要杀末将,还不是因为末将曾经戳破他的心思。”
“种总管、白钤辖、程监押,哪一个没跟吴逵喝过酒?!”王文谅跪在地上质问着,手指一个个从堂上众将官身上划过,最后又一指韩冈,“还有韩管勾,前日他可是跟着吴逵同行了数日,一见如故。现在吴逵做反,不穷究他们不能明察吴逵反心,却来听着叛贼的话来处置末将,末将不知是何道理?!”
王文谅振振有词,也不怕得罪人,因为他知道,韩绛必然要保他。
听着王文谅把自己都扯进来,韩冈眼皮一跳,心中大骂,都这时候了还要攀诬。继而又很奇怪的看着堂上众将,以他们这群武夫的脾气,怎么不跳出来反驳?
“倒是伶牙俐齿,难怪能惑乱上官。”赵瞻冷笑一声,完全不理会王文谅的自辩,他转过来对韩绛道:“相公,这厮败坏国事,又惹得吴逵做反。当处以军法,让叛军无由再举叛旗!”
“不行!”韩绛果然如王文谅所料,拒绝得毫无余地,“不是本相要留着王文谅的一条性命,但这是朝廷的脸面问题,容不得向叛贼低头。”
不是韩绛不想处置王文谅,换作是任何人,灌注了自家多少心血的成果,因为亲手提拔起来的某个蠢货而功亏一篑,就算千刀万剐都解不了心头的怨恨。
韩绛也想杀王文谅,只是王文谅是他提拔起来的,两边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如果不能保住王文谅,那接下来,他不但颜面难保,还将直面政敌的攻击。
而且,若是真的按照叛军的要求这么做了,朝廷的体面该往哪里摆?王文谅再如何不是,都是朝廷命官,因为叛贼的口号,而杀掉朝廷命官。当年在贝州都无人敢作的事,现在倒还敢提出来?!只要韩绛点了头,御史台就要兴奋得跳起来,反倒是提意见的赵瞻不会有什么事——斗郎中哪如斗宰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