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天下之军师-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种无耻的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虽然能减少对他不利的流言、可是只要时间一久,他依然没有任何功绩的话,难保不会被人重提旧事。
这几个月的胜利正好使得他名声大震。
“这会儿,江东的那些长舌怪不会再四处说我的坏话了吧!”孙权得意的想到.连续十六场胜利.让他觉得刘备军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荆州这点实力不堪一击。他自然知道刘备不是好对付的。不过,他一直认为刘备将所有的主力都调到了南阳,在南阳的宛郡附近和曹操作战.所以荆州的战斗力如此低下。
他也打算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好好的打下自己的根基以便日有实力和曹操一战,此刻他压根就没有想到刘备会赢这个事情,在他的眼里、刘备不可能是孙曹联军的对手。不过,这也不怪他。世人几乎都这么认为,在天灾人祸下,刘备必输无疑。
“吴公.根据南阳探听来的消息,刘备已轻惭渐抵挡不住曹操的攻势.正缓缓后退,恐怕不久就会撤回宛郡了。”华歆这时走进了帐内对孙权说道。
“哦”孙权应了一声,意味深长的看了华歆一眼。道:“子鱼.你认为应该怎么办才好?,
华歆心头一寒.立刻就明白了孙权还没有相信自己.孙权一切都还好。有一方霸主的姿态.惟独缺少了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地气度.他实在是太计仇了。自从在一年前.华歆劝说孙权取消水军的时候,就怀疑上了华歆。
一年下来,华歆无时无刻不小心翼翼,出谋划策也是依照孙权的利益在走。一年多的时间。孙权依旧对他有些防备。
华歆面不改色地说道:“曹操是一只威猛的老虎,此刻曹操的实力依旧很大,即便曹操破了刘备我们也不见得会是曹操的对手。为今之计.只有扩大自己的实力,增加日后的一些胜算。”原本想劝说孙权攻刘的他、很知趣的将话改为攻打襄阳。
孙权满意地点了点头.下令道:“传令下去,休息一夜,明日攻城!”
襄阳城下.孙权大军,列出标谁的攻城阵势。不畏生死的敢死队位于阵前,轻巧便于攀岩的补刀兵跟随其后.弓箭手、弩车、投石车依次排列。
“攻城!”孙权意气风发的颁布了攻城将令。
“杀啊……”随着孙权的命令后.就是一连串的喊杀声。
城墙上下立时惨叫声一片。
墙上一个中年文士正在墙头冷静地指挥着城墙的防守,在此人的指挥下声势浩大的孙权大军竟然久功不克。一次又一次的将孙权的攻城大军压下。
“可恶,此人是谁.居然将我军挡与城下,令我损兵折将,真是罪该万死!”孙权看了一次又一次被打退的士兵,心疼的怒声骂道。他自己地士兵本就不多,曹操又卡住了他的粮食,掌握了他的经济命脉。虽然在李儒的示弱计下.他暗中留了一只奇兵,但这也只有奇袭才能发挥了好的效果。不然那数万精兵无法令他立挽枉澜.因此他真正能用的士兵也只有眼下的十万大军可以使用。所以看着这些珐码一个个壮烈牺牲的时候,他的双眼充斥满了鲜红地血丝。当然心如铁石的他不会因为死几个人而感到伤心.只不过因为自己手上的力量逐渐流失而产生的恼怒。
善于察言观色的华歆已经算死了孙权的弱点.微笑的拍马道:“吴公勿恼,此人应该就是刘备手下名唤徐庶的书生。记得此人就是荆州一地的州牧,为人颇有智谋。但并不足为惧!无法与吴公天威抗衡!”
孙权自得的微微笑道:“子鱼又有何妙计?”
华歆低头想了会儿,心道:“孙权的军队是拖住西川、荆南、交州一地的主力部队,不应该让他过多伤亡。他所占的城池越多,他的兵力也就越分散。虽然孙权不是很相信我,但一时间也离不开我。只要到时我暗中透露写消息给魏公,以魏公的才华要破孙权并不是很困难。孙权占据襄阳对魏公来说.也不是一件坏的事情!”
这时.华歆自信满满的说道:“刘备军的主力被曹操困住,其军中又发生了百年难得一见的蝗灾。军中的士气锐减,因此我军势如破竹.襄樊一地.接连落入我军手中。徐庶是智谋之士,也是忠义之人。为了守住襄阳.为了鼓励士乞,他势必会亲自上前线指挥。只要我们以神射手将他射死,或是射成重伤,城中的士兵必然士气低下,为我军所得!”
孙权遥远眺望,见徐庶确实在城墙上指挥士兵防守,他身处的位置正好便于射击.弩车,、投石车都可以射上去。
孙权立刻就采用了华歆的计划.趁着步兵攻击掩护的时候.万名弓箭手、一百架弩车、五十辆投石车都已经瞄淮了城墙上那忙碌的身影。
最后.孙权瞧中了时机.高声喊了句:“发射!”
刹时间,箭雨、炮石有如雨点一般射向城墙上的人影。万箭、飞石之下焉有完卵,城上那青衣人影的身上立刻身中百箭,并被巨石击中,以无身还的可能!
果然,襄阳城墙上顿时混乱了起来。
“大人死啦!”“大人死啦!
战场上主将就是士兵的胆.主将一死。军中士气必然衰竭,导致全军陷入混乱之中。
此刻的襄阳城墙上也陷入混乱之中。
“好样地!此战子鱼应当记首功!”孙权兴奋的赞了华歆一句。
“哪里.哪里!都是吴侯教导有方!小人不过是在鲁班门前耍大斧!一个出色伟大的君主是绝对不会抢臣下的功劳。臣下的浅薄计策,吴侯定然知晓。只是想将这个立功的机会交拾臣下而已!”华歆很献媚的回了孙权的话,溜须拍马这一套神功他已经练得是炉火纯青,话一出口就是拍马之言。
显然,孙权也很喜欢听这些话.哈哈大笑了起来。
失去了主帅的襄阳城,正如华歆所说的一样,只是微微反抗一会儿.就被老将黄盖、韩当给攻破。
孙权如愿的得到了襄阳城。
当天夜里。
在一处民宅中。两人正在火光下低声商议要事。
一位年过六旬相貌威武地老汉.压低着嗓音说道:“德昂.外头的情况如何?对方有没有发现那具尸体是假的?”
此人正是奉荆州牧徐庶命令潜伏在襄阳城中百姓堆里的大将严颜,和他说话的就是西川名士李恢。李恢为人谨慎多智.徐庶为了保证他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特地让他来为严颜出谋。
李恢微笑道:“将军放心.假扮元直大人的人与元直大人有三分相识。那尸体被射中了两百多箭,头部还挨了一块飞石的砸击,面部已是血肉模糊,孙权决计分辨不出。我们只需依照计划行事即可!”
原来,徐庶为了减少将士的伤亡,以及诈败的可信度,他从死囚中找出一位身材与他相仿的人,动之以情。晓知大义,并让他和家人相聚百日,说服他担任自己的替身,以合情合理的战术诱感孙权中计,不让他发觉。
严颜听了李恢的话.就下令道:“德昂,你立刻吩咐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士兵在三处放火,竟可能地吸引敌军的注意。再让余下将士在南门汇合.随我抢占南门。现在是戌一刻,我们在凌晨时分行动。”
凌晨子时一刻!
襄阳城东、西、北三面突然燃起熊熊烈火。火势中飘扬着阵阵油味。火借着冬风之便利,火油之势头,飞速燃烧起来。
得报后的孙权以为是襄阳城新克不久,城中暴民发生暴乱。毕竟襄阳新克不久,城中人心不稳.民心不定,发生暴乱也是纯属自然。只让朱然领小队士兵前去镇压。不过.火势日渐增大,孙权的心理也泛了疑糊。
这时.南门的严颜也对着南门发起了攻击.老将严颜神勇无比,虽然南城守将人数众多,但在严颜出其不意的猛攻之下,在短时间里就控制了南门。严颜劈开了门闩、斩断了吊桥铁索。
城外早巳径等候多时的太史慈、文聘相继杀入城中。十六战十六败的战绩让这两位猛将羞愧难当。正所谓“知耻而后勇”他们此刻各个如被修改器疯枉修改过战斗力的牛人一样.各个都展示出了不亚于吕布的神勇。来去冲杀之间.无不残肢满天,断臂片地.令人看了食不下咽。
孙权得报面如土色,急忙下令增援南门。这时,在襄阳城地底下等候多时地藏霸也破土而出。他破土之处正是离城中府衙不远的一座富豪的府邢。藏霸一出土.就杀向了孙权所居住的府衙。
襄阳城中四处都是喊杀声.四处都有刘备军的影子。孙权大军拿下襄阳城不过一日.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不及刘备大军。
两军交战了整整四个时辰.一直打到了辰时一刻。
孙权大军终于支持不住了.被迫下令撤退.刘备大军追出二十里,杀得孙权军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一直追到了樊城城下.才停止了追击
樊城城南十里外.反克襄阳的刘备大军正在此处安营扎寨.全军上下一片欢畅,各个都为出了口恶气。而感到开心。
徐庶在重新安顿了襄阳城地百姓后.就来到了此地。他走入了议事大帐.原本喜乞洋详的大帐,顿时安静了下来。不过,他们眉宇间的笑意却是无法掩饰的。
徐庶上了主位,见众人的眉宇间都充满了笑意,心中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当即笑道:“今日只是小胜.众将士就如此兴奋。若是日后大胜,岂不要笑掉了大牙了?”
众将士都是机警之辈,一听徐庶的弦外之音,马上就明白了这位智者还有破敌的后招,纷纷上前领命。以求扩大战果。
徐庶笑着下令道:“文将军,你即刻预备船筏,收拾水具,越多越好!”
文聘并不知晓徐庶的计策.不过.他生于荆州.长于荆州。对荆州的地形是再熟悉不过了。他知道樊城一地三面都被襄江、樊水所包围,见徐庶叫他准备水上用具,立刻就想到了水攻。本来,这个计策不错,可是现在是隆冬季节,水流不是很大,水攻并不能发样想象中的效果,于是就问道:“大人可否是想水淹樊城?此计确实好。但时节不对。若是秋雨.襄江之水漫长,水势浩大.必然可以发挥奇效。可是现在正是隆冬少雨季节,河中之水位并未漫过江岸,恐怕水计不能奏效!”
徐庶坦然笑道:“这个庶早有定计文将军大可放心!速去办理!”
文聘知道徐庶智慧过人,虽有些不放心,但是还是领命而去。
徐庶接着说道:“孙权此次战败绝对不会如此甘心.卷土重来是必然之事。因此.你们立刻召集百姓。在孙权这几日的休整时.将樊城附近的支流通通改道至襄江和樊水,并将襄江和樊水的各处水口堰住。切记不可被孙权发现!”
众将士相继领命。
三日过后。
孙权果然把持不住战败的怒火、向驻扎在樊城附近的刘备军士发起了攻击。不过.此时非同以往,徐庶并没有压制自己的实力.一开战让太史慈、文聘、藏霸对孙权地军队发起的猛攻。
太史慈、文聘、藏霸大展神威。将孙权大军杀回了樊城,太史慈更是生擒了孙家老将黄盖。
老将黄盖忠孝节义等气节无不具备,只是在帐前对太史慈道:“我黄盖征战一身,早已不惧怕生死,个日被将军所擒,心服口服、愿死在将军手中.以全忠义。”
太史慈被黄盖的气节所感.在征求徐庶同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