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第4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注目。我国给予的4亿元的无偿援助和大笔的低息贷款仅是应急的,还是要靠共同利用古巴的资源来发展生产、提高古巴的综合国力和民众的生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二项,一项是人员交流,突出的是规模巨大。
古巴的医务人员数量相当大,因企业的大量倒闭,熟练工也有不少失业的,或在企业中效率底下地工作。我国保证聘用50万的古巴员工,不仅到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而且到坦桑尼亚,以及拉美不少国家由我国投资的企业和医院里工作。这样一来古巴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侨汇收入。并且至少有近百万古巴人离开了古巴,减轻了物质供应上的压力。而我国则派遣了相当数量的医学院学生付费请古巴培训。不过数量更大的是各合资企业、独资企业聘请的员工。二年后,中国移民的数量竟然达到了40万之巨。美国人想对古巴下手的话,这是一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力量。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的呢?这就是第二项合作,名字非常平淡“甘蔗的精细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实施。
古巴的甘蔗生产是非常有名的,它们的国旗上就有一把甘蔗刀。古巴的土地和气候非常适宜甘蔗的生长,产量高,而榨糖的质量也相当不错。高峰时,古巴有200万公顷蔗田、155家糖厂,为了加速把甘蔗送到糖厂,竟然修筑了11000公里的田间小铁路,可以想见制糖业的规模,有200万人依靠制糖和种植甘蔗为生。蔗糖的年产量曾经达到过700万吨到1千万吨,要知道那时古巴的人口也不过800多万啊。人民的生活当然也不错。不过美国的经济封锁对这样的单一作物经济的打击很大,以前靠前苏联包销全部的古巴糖,还勉强能维持。那时候我国曾经帮助古巴搞过水稻的种植,以解决部分的粮食问题,由于产值无法与种植甘蔗相比,并未获得推广。由于古巴不重视品种的改良、灾害的预防,糖的产量也不断下降。一旦前苏联解体,蔗糖的销路也成了大问题,导致经济陷入困境。到本世纪初,古巴不得不决定关闭71糖厂,另有14家只能生产甘蔗的副产品,124万公顷蔗田改为种植粮食等经济作物。
我国的专家组决心把“甘蔗精细加工”技术推广到古巴,以提高甘蔗种植业的收益。这一技术可以说是渊源久长的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的一位发明家开发了这项技术,当时对它的评价很高,说它是甘蔗种植业的“革命性变革”。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原先甘蔗-蔗糖的生产流程极为简单,甘蔗成熟后必须快速收割,然后尽快地送往糖厂加工。糖厂的加工更为简捷,甘蔗略加清洗后,一股脑儿往榨糖机中塞,糖汁经多道过滤和脱色处理,再去除水分就得到了蔗糖。如果不进行脱色处理就是“原糖”。我国的红糖则不去尽“杂质”,也不脱色,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至于榨去了糖汁的甘蔗渣,大致上只能做肥料了,据说秘鲁曾经开发蔗渣生产纸张的技术,大概因为技术太复杂导致成本过高也未获推广。
“精细加工”则不然,它要求将甘蔗一根根地送入一台特殊的机器,机器将叶子弄下来,单独处理,把甘蔗表皮的一层果蜡刮下来,再把坚硬的表皮与果肉分离。这些分离后的部分就可以被分别处理:叶子经处理后可以添加到牛的饲料中去;果蜡可以用于食品工业;蔗皮的纤维强度较高可以得到利用;而纯粹的蔗心榨出的糖汁过滤和脱色都会简单得多,而且蔗渣没有果蜡和外皮的掺杂,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例如可以经过发酵制作酒精,或者彻底去除糖份后作造纸原料。
然而这项发明并未得到实用,它难以适应甘蔗的突击性的大规模生产。众所周知,甘蔗的榨季是相当短的,收获的甘蔗根本无法存储,必须突击制成蔗糖,像古巴、拉美的不少产糖国家,甚至只能制成原糖出口到各国,再加工成白糖、方糖等。榨季一过这些设备就闲置起来进行保养,以待下一年的榨季。榨季里收割甘蔗的工人都缺乏,那里能找到那么多人向机器喂一根根的甘蔗呢?这项专利直到过了保护期也未找到一家大企业愿意投资实施。
然而中国的一位年青农艺师左国成注意到了这项发明,详细地进行了研究,还找到了发明家制造的样品的资料。分析了这项发明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并与自己的伙伴制订了一个在我国应用的方案。他认为我国的蔗田规模不如拉美那些国家的大,人力资源丰富,只要仿制出机器的样品,由人工往机器填甘蔗,再分别利用各部分,能够带动那些相关的行业。可惜狂暴的文化大革命中止了他的研究。但是他仍百折不挠地在不断完善带动蔗农致富的这个梦想。直到本世纪初,在他退休之际才得到了一个机会。
在我国云南边陲,老挝、缅甸和泰北“金三角”是鸦片的重要产地,我国政府和国际禁毒机构为了杜绝毒品,资助当地农民种植甘蔗,由我国的糖厂收购生产的甘蔗。一开始效果很好,农民种植甘蔗并不比种鸦片收入少,因为鸦片的绝大部分利润是由黑帮得到的。可是后来就难以提高蔗农的收入了,关键是糖厂的收益难以提高。左国成的方案受到了重视,当地的劳动力是不成问题的,这种甘蔗的分离机几经改进结构已经相当简单,而且已经不存在专利保护的问题了。造纸厂以改进后的蔗心渣造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蔗叶经发酵糖化以10%的比例加入菜牛的饲料也获得了好的效果;蔗皮经处理后可以制作纸板箱,或作为人造纤维的原料也初步获得了成功。销路最好的是蔗皮上分离出来的果蜡,涂蜡的包装纸和纸杯代替塑料是受欢迎的环保产品。一旦找到了应用,这项技术就不断地得到完善。
到木牛工程局接手这项技术,并得到指令将其进一步完善后,由我国的投资企业到古巴去应用。马兴中少将极为重视,于去年中组织了一个项目组,并聘请了不少古巴的农艺师参与,将这项技术发挥到了极致。首先选育了两个生长期不同的优良蔗种,它们分别在古巴的暴风雨季的前后成熟,既避开了导致甘蔗糖份减少的暴雨,又延长了榨季。又研制了高效低成本的气调式冷藏库,找到了储存甘蔗的最佳条件,以进一步地延长榨季,由于冷轧瓷钢板和半导体空调机的帮助,这一条件也得到了满足。最惊人的是燃料电池研制组的发明,以纯净的糖液作为燃料来发电。
实际上糖也是一种很好的燃料,你不能点燃一小堆糖,但是只要在糖堆中加入香烟灰作催化剂,糖堆就能稳定地燃烧了。研制组找到了一种稳定的催化剂,可以让饱和的糖液中的糖分子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在电极上产生稳定的电流。发电的效率相当高,装置也不复杂。当然这还不能在国际上同重油或煤的发电竞争,但是在糖厂内部作为电源则完全可以。2001年5月时古巴出口的每吨糖换汇200美元,到2002年9月仅能换汇155美元。而进口1吨原油就要160多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以糖液发电就是合算的了。
当然以瓷钢制造的小型甘蔗收割机也为项目组看中。古巴政府保证保护我国的这一系列专利技术。我国企业收购了12家古巴业已关闭的糖厂,投资建设新的甘蔗处理生产线。后世的经济学家对中国能以一项实用的技术拯救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给予高度评价。
加上我国投资的无线电话网、家电和电脑生产线、电动车装配厂…等项目,古巴的经济彻底摆脱了困境。由于原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太低,改善就显得非常明显,古巴的领导层和人民都对我国的援助非常感激。当然援助也是双向的,我国得到了前苏联在古巴的军事基地,得到了海空军基地的部分使用权。双方的军事合作也越来越深入,古巴的大部分部队将换装我军的制式装备。双方在古巴合资开设了一系列的兵工厂,生产和维修各型武器装备。古巴朝野非常赞赏我国的援助方式,那是从根子上提升古巴经济发展水平的,比之前苏联的单纯送钱送物强得多了。我军在拉美地区有了一个强固的立足点,美军立即感受到了压力。
美国的制裁和施压只是让古巴更加靠拢我国,并坚定了走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美国为什么不敢动手呢?他们可以不远万里到波斯湾去打伊拉克人,到台湾来干涉中国的统一大业,怎么就不敢向1100万古巴人下手呢?因为世界上没有国家肯参与这一行动,而且古巴国内人民十分团结。美军计算下来攻占古巴的代价太大,也就未敢贸然动手。看来超级大国也并非什么都能干。
※※※
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3月6日9:00
印度泰米尔人民党主席贾孟德兰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王刚举行会谈后,现在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引起了轰动。在这次国际共运会议上,印度一下子来了4个代表团:印度共产党、阿萨姆共产党、克什米尔共产党和泰米尔人民党,后面的3个都很出风头。
阿萨姆共产党实力最强,谢拉姆·登达拉主席领导的阿萨姆解放军已于上月底攻占了印度的东北重镇西里古里市,控制了西藏和锡金经孟加拉国的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至此,阿萨姆地区和我国藏南地区的物质既可经利多-密支那-仰光出海,又可经锡尔杰尔-吉大港出海,还可由西里古里-达卡-巴里萨尔出海,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紧要。由拉萨出发的民航班机可飞越孟加拉国前往世界各地了。不过现在西藏的经济中心已经大大地南移到雅鲁藏布江畔的阿帕龙市一带了,前年收复的地区已经有440万汉族移民进入,而且移民速度在有了基础后正在加速,目前就远远超过了西藏的全部藏民。
克什米尔共产党则是前年底成立的,据印度政府调查该党主要力量在拉达克地区,已发展了4千多党员,在地区议会已占有3个议席。但大多数是在地下活动的,在山区该党的人民军游击队已经拥有大片的根据地,印度政府军和准军事部队根本不敢去扫荡,他们知道该党和人民军的背景。他们中间有少量的印共党员,但不受印共中央领导。
但最耀眼的明星非泰米尔人民党的贾孟德兰莫属,他领导的泰米尔独立联盟于上月初改组为人民党,党纲是率领泰米尔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是最“年青”的共产主义政党。“社会主义”这个理想在印度倒是相当深入人心,当年印度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不被前苏联承认,还无缘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呢。贾孟德兰在威哈什加的引导下愿意接受这个纲领。这当然在印度引起了轰动,而接下来的形势发展更是让纳亚拉瓦政府叫苦不迭。
去年12月22日成立泰米尔人民共和国后,在威哈什加的引导下贾孟德兰同意实行多党政治。拉杜德领导的“泰米尔统一联盟”,以及剩下的3股小武装在交出武装后,成立了统一联盟党、农民阵线、民主党等党派参加了联合政府。泰米尔人民军又得到了我军的全力支持,一大批干部前来我国进修和培训,我军不但派遣了大批的教官,而且有一大批志愿人员进入泰米尔,主要担负防空、后勤运输、医务等任务,一般不上前线直接作战。一时间泰米尔民族解放阵线声势大振。
到3月2日印度南方形势再次大变。当时印军调集了南方所有能机动的正规军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