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荡寇志-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向清廷献媚。否则不会有如此之多的肉麻名字,诸如万岁亭、圣恩岭、清万年。不会有“天下太平”字样的庆云,不会有亿万年太平无疆的王道乐土。这一点,不管后面主角们多么超脱,也不能洗清。
三、展示自己的治国能力。这一条不算太明显,清廷也不可能因为他一部小说,给他加官进爵。但俞万春在书中,的确表达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和治兵思想。
可惜的是,他本人此时已经年过半百,并于荡寇志成书后三年病逝。有资料说他:性倜傥淡泊,不以功名得失为念。后行医于杭州。常以酒一壶,铁笛一枝,分系牛角,游行于西湖之上,自号黄牛道人。晚年乃奉道、释。弥留时,诵金刚经百遍而逝。
小说写成这样的俞万春竟然是一个如此潇洒之人,很有点陈希真的意思。而他晚年所研习的佛、道,在他的书中尤其是最后的部分已经深有体现,这与他对朝廷的谄媚,对贼寇的凶残完全的相反。前面的种种不爽,根本就不像是一个骑牛饮酒游西湖的潇洒之人的所作所为。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我认为:
一、作者的本性其实还是谄媚和凶残,一如我前面二十七篇文章所述。最后的佛道、西湖畔的铁笛、酒壶不过是他掩人耳目的手法罢了。以修道成仙来掩盖前面的血腥,让陈丽卿这种沾满鲜血的人修成正果;以潇洒的处世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阴暗。
二、作者试图在本书中谋求一种儒道合一的思想,即立功名也可以作为修道的一种方式。所以他让陈希真说:殊不知儒家亦有长生之术,其法身与仙佛无异,人不留心。这是俞万春对自己社会地位现实的最佳自我安慰了。只不过儒道合一,政治性太强,反而玷污了道的纯洁。所以陈希真再超脱,终是不能令人欣赏。
不过,逝者长已矣,本也不必为了一百六十年前的人动气和介怀;但来者犹可追,一个俞万春已成为了过去,真正深为可忧的是现在以及未来的俞万春们。
亮相武将:
俞万春,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清浙江山阴人
军X+武X+智X+情X+名X+
特技:'杜撰',X+
忽来道人乃是本书第一高人,连陈丽卿都识得此人:五百年后,我去教忽来道人俞仲华撰一部《荡寇志》与你们大家看。此人有冰山列阵、单臂托闸的兵法,群殴偷袭、背后捅刀的武功,竹笆扇大炮、珍藏通敌信的智商,裙带套裙带的人情,万年祝永清的名声,怎能不是古今中外杜撰的第一人呢?
(全文完)
结荡寇志正文
引子 柳浪浦女飞卫射雁 宁陵驿陈希真圆光 '本章字数:2108 最新更新时间:2009…02…03 22:23:45。0'
大宋宣和三年八月初旬,燕国公张叔夜荡平梁山,擒得宋江等三十六人,择了吉日,班师回朝。中军参赞大臣,并各队领队大将及二十万天兵,均从曹州起行,云天彪、陈希真率领部下督阵的文员武将随从。当时发炮起马,第一拨,左营十二员军将云天彪、傅玉、云龙、刘慧娘、风会、闻达、哈兰生、欧阳寿通、毕应元、庞毅、孔厚、唐猛,分领天兵六万;第二拨,右营十二员军将陈希真、刘广、祝永清、陈丽卿、苟桓、栾廷玉、祝万年、栾廷芳、真祥麟、刘麒、范成龙、刘麟,分领天兵六万;第三拨,中营军将十二员贺太平、盖天锡、邓宗弼、辛从忠、张应雷、陶震霆、金成英、杨腾蛟、韦扬隐、李宗汤、王进、康捷,分领六万人马。三拨共军将三十六员,人马十八万。第四拨,张叔夜率领二子伯奋、仲熊,分领中营亲军二万人马,解着宋江等三十六贼一齐起身。大小三军齐掌凯歌,鼓乐喧阗,队仗纷纭,戈甲庄严,旌旗明丽。正当天晴日晶,秋风高爽之时,大队得胜军马耀武扬威,浩浩荡荡,出了曹州南门。山东制置使清万年率领所属文武官员肃具仪注,出郊饯送。张叔夜辞了清万年,率领众将军马奏凯东行。清万年自在曹州办理善后事宜。张叔夜大军一路向东京而去,地方沿途迎送,说不尽那一切威武荣耀。
八月十八日,车马行到宁陵,朝廷天使已到,慌的云天彪、陈希真、贺太平、张叔夜急忙列队,在东郊柳浪浦恭候。天使读了些奉天承运之类的话,赐每位功臣锦袍一领,金?箭一枝。众人谢了天恩,当晚就在宁陵驿馆休息,大军便驻扎在城外。
傍晚时分,夕阳如火。陈希真带了女儿女婿,三人重游故地柳浪浦。希真对二人叹道:“想我父女二人,昔日从东京逃亡,便途经这柳浪浦。这一条便是通往归德府虞城县,绕去沂州的大路。可见做人难,择路更难。”永清笑道:“卿姐也同小婿讲过这段故事,可叹那宋江等人终是择错了路,才落得今日的下场。”丽卿听了这些话,却不上心。
突然一阵雁声,正是那北雁南飞的雁阵。丽卿想起旧日逃亡时节,射虫蚁儿的故事来,便道:“如今天下太平了,还说这些做什么,玉郎不如和我比射雁,也看看你手段有无长进。”永清笑道:“连小李广都伤在卿姐的手下,我怎敢班门弄斧?”丽卿嗔道:“没出息的玉郎!”说罢纵马上前,取出那御赐的金?箭来。希真大惊:“此乃御赐之物,只能供于庙堂之上,怎敢轻用?”丽卿兴起,又怎听得。只见他左手托弓,右手却不搭箭,只是扯动空弦。那雁听了弦声,误以为弓箭已到,阵势大乱。丽卿此时方才搭箭,满满的一箭射去,竟然三雁齐坠!
希真、永清骇然!陈希真捻须暗喜,永清赞道:“卿姐箭术,看来又上层楼了。”丽卿则笑嘻嘻的下马,前去拾雁。到了跟前,正弯腰去拾时,忽见的眼前金光一闪,丽卿应光而倒。二人大惊,忙赶上前去,永清扶起丽卿,见他双目紧闭,面如淡金,气息全无。陈希真目光却始终不离那三只大雁,祝永清随即望去,却发现三雁散落地上,那枝金?箭却踪迹不见。
陈希真不及多想,口中念念有词,对准丽卿额头一指,只见丽卿仍然闭目,但面色渐和。希真道:“如今乾元镜不在我身边,需赶回宁陵去拿。何况回到宁陵,也好教孔厚来诊视。”永清点头,抱了陈丽卿翻身上马,陈希真骑一马牵一马,匆匆向宁陵驶去。行了三里,发现右首有一家客栈,名“大兴客栈”。希真道:“天色渐晚,你带了丽卿,且在此处停下。我用土遁之法,速回宁陵取乾元镜并带孔厚回来。”说罢借土遁去了。
祝永清进了客栈,抱着陈丽卿,早进了一间上房。此时永清急也不是,不急也不是,坐立不安。一炷香左右,忽听得梁上隐隐似有声响,忙仗剑出去查看。只见一个黑影从梁山跳下,向客栈大门奔去。永清不敢离开,情急之下只好抽弓搭箭,将他那枝金?箭全力向那黑影射去。只听得金木相击之声,黑影却踪迹不见。永清定睛看时,那金?箭正射中客栈门前的招牌之上,“大兴”两字之间。
正呆看时,陈希真携孔厚迎面而来,希真乍见了那金?箭,虽有疑虑之意,但不及多想。三人同回客房,孔厚搭了脉诊视片刻,突然转忧为喜,起身向希真、永清贺道:“恭喜二位!”希真已经会意,见永清还一脸的疑容,笑道:“傻女婿干的好事。”永清方悟,还是问道:“可他为何只是昏迷不醒?”孔厚道:“不妨事,此乃时才射雁时动了胎气,一时昏厥过去了。待我回宁陵开一贴药,保管固本培元,还你个活蹦乱跳的女飞卫。”永清这才放心。这时门外人声喧杂,原来真祥麟、范成龙等人率大队人马赶来,四平八稳的把陈丽卿接回宁陵去了。
当晚夜深,希真心中疑虑金?箭之事,始终无法安枕。遂起身打开乾元宝镜,披发仗剑,作起那五雷都?法来。一盏茶时分,陈希真定睛向镜中望去,只见金光万道,双目几乎不能睁开。陈希真凝神定志,便不觉金光刺眼,透过金光,但见平原之上,片片残骸尸骨;山岭之间,阵阵血雨腥风;都市化作残垣断壁,乡间变成废井荒田。不觉之间,心中如打鼓般疼痛,心脏似要破膛而出。陈希真不敢再看,忍着痛收了法诀,镜中幻想消散,他却一口鲜血喷出,洒在了乾元镜之上。
陈希真捂紧胸口,粗气兀自喘个不停。见镜上之血缓缓流下,渐渐地呈现出脉络来,那些血脉之路又渐渐地清晰。希真望去,赫然便是一个斗大血红的“金”字。
外面突然一声霹雳,暴雨满天扑来。
第一回(上) 践祖约徽宗开天恩 '本章字数:3029 最新更新时间:2009…02…03 21:56:54。0'
七月初十日,徽宗早已收到了攻破梁山的捷报。到了八月十日,捷报再次传来,原来是邓辛张陶平了盐山、虎翼山、蛇角岭。此时山东、河北一应强梁寇盗扫除尽净,四方道路平通,商旅行李游行无碍,一应城乡村落,士民老幼,共享升平,安居乐业,所有营汛兵弁,个个韬戈束甲,从此不复用兵,万姓、三军欢呼动地。
徽宗大喜之余,这几日就罢了每夕微行的惯例,安然就寝于本宫之中。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徽宗与群臣赏了明月,志得意满,带了三份醉意,回到本宫。朦胧胧只见一人,身穿皇袍,端坐于龙榻之上。徽宗大惊,醉意全消,怒道:“何人胆敢身披皇袍,僭越规制?”但见那人语定神闲道:“不肖子孙赵佶,亡我大宋百余年江山,还敢口出狂语吗?”徽宗定睛瞧时,却觉得此人与本朝太祖画像上之人颇为相似,心里十分嘀咕,不敢再言。听得那人又道:“亡国之期将至,切勿忘吾之誓约!”语气颇威严。徽宗抬头欲语时,那人已是踪迹不见。
徽宗一惊之余,突觉头疼欲裂,旋即又糊涂起来,隐隐约只记得“誓约”二字。独自进入寝殿夹室之内,揭开一个用黄布盖住的石碑,只见上面分明写道:“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徽宗心有所感,快步走出寝殿,唤道:“快拿那日张叔夜的奏章来!”贴身宦官忙呈上奏章,但见上面著梁山俘虏三十六人: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小旋风柴进、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九纹龙史进、神行太保戴宗、赤发鬼刘唐、黑旋风李逵、混江龙李俊、没遮拦穆弘、船火儿张横、浪里白条张顺、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神机军师朱武、镇三山黄信、丑郡马宣赞、井木犴郝思文、圣水将军单廷?、神火将军魏定国、铁面孔目裴宣、摩云金翅欧鹏、锦毛虎燕顺、丧门神鲍旭、混世魔王樊瑞、打虎将李忠、旱地忽律朱贵、催命判官李立、石将军石勇、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金毛犬段景住。
徽宗看到“柴进”二字时,心中一凛,自思道:“这柴进乃是周世宗之后裔,虽犯不赦叛逆之罪,按祖训仍然只能赐他狱中自裁。只是此事已经天下震动,法外开恩又何以服众?”左思右想之下,不觉心乱如麻,遂叫了几名近臣、内侍,连夜出东华门,去那李师师处排遣了。一见玉人,烦恼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二人过了三巡花酒,徽宗酒后不觉话多,竟把那烦心之事全盘托出后,沉沉睡去。那李师师却独自揣摩起那太祖誓约来。毕竟此等惊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