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入汉-第7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收起铁弓,抬眼再看胡将不觉大惊失色:“祖逖如此得人心耶!”
但看那司马定身后数十名汉军骁勇之士一股脑的疯狂杀来,那阻隔在中间的胡军虽也勇猛,但与发疯的汉军猛将比较自是难抵挡……
“祖逖中箭……哼,随我夺其首级!!”另一处阵中,匈奴大将吴豫见状恶狠狠的看了那突施暗箭的家伙一眼,率军径自杀奔祖逖落马之处,完全没有救只有数丈远的偷袭者的意思。
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方之事(上)
“陛下,大军一路行军正是疲惫,此刻与汉军开战,虽是稳胜,却多伤亡,何不困之以待将士休整完毕,精神倍增,再行灭敌?”刘欢乐观战许久,见汉军人少却是骁勇,胡军虽众,反是疲态,忍不住向后汉皇帝刘渊请示道。
此刻胡军声势甚高,众人观战正感舒畅,听这刘欢乐又是提起了不欢乐的话题,不举人人都有些挂碍。只是心中不快却是不能显露出来,一个个都是把眼去看刘渊,只要陛下没有不悦,大家也没有什么可挑的。
实际上大军从沿岸的战线抽身而出,追杀汉将邵续的部众又是紧急赶回聊城下,一刻未曾停歇的对汉军发动猛攻,这一鼓作气若是拿不下汉人,便可算是失败了。
刘渊手捻须髯,傲然坐在马背上笑道:“欢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祖逖肯在此血战,必是有所后招,否则强行破城烧毁我军屯粮,岂非比在此与朕十万大军硬拼来的把握?”
众人听了皆是点头表示赞同,汉军决心一死,还不如在陛下大军未曾回援前抢攻聊城来的实际。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战斗,但汉军的攻城战比起这兵力悬殊的野战来说,实在是要降低不少难度的。
祖逖既然放弃攻城一心等待刘渊的大军抵达,必然有其打算,哪怕真正的是等死,但按照祖逖用兵的习惯来看,事情并不像是表面显现的这般简单。
刘欢乐略有所思的颔首表示自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可随即又是颇有放心不下的道:“贼中当初有六万人马,邵续所部约有两万人,此地汉军只有三万人,尚有近万汉军不知去向,微臣实在是放心不下。”
“只一万人而已,刘大人未免过于谨慎了。”一名文臣在旁说道,对于眼下的战局来说,即便多了一万汉军也是于事无补,只能尽量拖延汉军的灭亡时间罢了。
刘渊见状只是微微一笑不再言语,这刘欢乐乃是族中的大臣,素来想得多,自己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但一万汉军即便有什么小动作也是无济于事,着实不需要耗尽心神去思忖如何应付。再说了,十万大军正处于一鼓作气的高昂士气中,这个时候任何的分兵决策都要削弱自家的士气,一旦没有了士气的支撑,疲劳的身体与松懈的精神,将让整个胡军的战斗力大大减低,完全掉了一个档次。
胡军疲劳,汉军则是不断消耗,刘渊有绝对的信心与把握彻底歼灭祖逖这支人马,然后回过头来,谁还在乎你在外面留了多少兵力,又是什么意图呢?
正在此时前方捷报传来,乱军之中有胡将突施暗箭射翻汉军大将祖逖,如今各军正纷纷前往争抢功劳!
“哦!大善!虽朕一观!!”素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刘渊此刻闻言也是动容,再三确认之后,连忙挥军向战场内移动,要亲自见到祖逖的尸体方才放心。
见陛下迫不及待的样子,群臣皆是心有戚戚焉,一路上纷纷恭喜道贺,唱起了陛下料事如神的赞歌,而此刻的刘欢乐也无法再说什么,隐隐的也是兴奋起来。
骤闻汉军统帅落马,胡人兵将喧闹沸腾,各个血气上涌奋勇冲杀。汉军一方不明就里,见四周形势只是觉得自家统帅怕是真的战死,原本高昂的斗志顿时一溃千里,冲劲全无。战场之中但见胡人四面八方汹涌而来,汉军却是锋锐全失,阵型涣散,不过片刻功夫已然呈现崩溃的状态。
饶是汉将各处振奋军心,一时也是难以弥补汉军士气之低落,祖逖为三军统帅,更是主心骨,如今祖逖阵亡,便是众人心知肚明士气低落的后果唯有殒身沙场,却也是无法控制莫名的情绪躁动。
得意的笑声,狰狞的面孔,凶狠的眼神,残暴的刀斧瞬间在四面八方天上地下交织成一幅幅惊醒动魄,血肉纵横的画面!不甘受戮,汉军奋力嘶吼着挥刀前行,挺戟冲杀,然斗志已无,军心亦失,匹夫之勇如何冲得过千军万马?
欢呼声骤然响起,身首异处的汉军眼中透着希望,拦腰被斩的汉将脸上浮现释然!
便在汉军危机之客,但见一处汉军猛然而动,攻势如潮,杀的重重胡虏四下跌退,鬼哭狼嚎!当中一名汉将手持长矛,威风抖擞,浑身浴血,状若天神,那塞外猛士一个个的毙命矛下,后汉铁骑也是难撄其锋!!
不是祖逖是谁?!
“嗯!?这……!”恰是刘渊催动中军进入战场,本是等候捷报观看祖逖首级,谁曾想肘腋生变,远远望着祖逖率领一部汉军四处冲杀所向披靡,好似闯入无人之境,竟是勇不可挡!
“祖逖不是死了么!!?”刘欢乐怒目瞪着传讯的将领,那胡将此刻也是合不拢嘴嘴巴表情僵硬的说不出话来,眼前的事实如何解释?
军情迅速传回,祖逖中箭不假,却是被劲矢射人中,掉了几颗牙齿罢了尚不至死。前往争功的胡军本就是抱着打落水狗的心态,见到祖逖一脸鲜血的骑在马上厮杀,心气儿一短,还未接战便胆怯了。
加上祖逖矛挑后汉大将吴豫只是用了两个回合,一时间谁还敢上前迎战?争前之时不顾后果,完全乱了自家的阵脚。如今抢功在前的要向后退,争抢在后的一时没能明白发生么,加上完全紊乱的阵脚,祖逖这异军突起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是军情叠加让刘渊等人弄清发生什么的时间,汉军竟是如同复生一般重新拧成一股劲左冲右突,杀的胡军一时组不成有效的抵抗,大有遮拦不住的架势。
那被祖逖所杀的吴豫,乃是石勒十八骑出身,其一身武勇在石勒麾下当属前三。可与受重创的祖逖交手也不过是眨眼间便被戳翻,这祖逖的武艺也着实是惊人了!!
刘渊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谎报军情,妖言惑众,随便什么罪名都可以扣在头上。便在这战场之上,混战之刻,那射伤祖逖的将领以及负责传讯的兵将竟是被立即斩首,可谓比窦娥还要冤枉。
而余者众军哪个没有份大胜呼喊狂笑?军令传下,不杀祖逖,便当同罪!!
人人鼓起勇气,奋勇向前,只是汉军气候已成,一路向北冲杀而去,胡军重新组织之下也仅有部分人马勉强阻挡汉军的前进而已。
战况瞬息万变,一时让众人沉默无语,然战场外的消息此刻也是纷纷传递而来。
汉军大将脩则率领数万汉军一路奔着聊城方向杀来,刘渊留下殿后两万胡军抵挡不住,此刻向刘渊大军请援。而在黄河之上,汉人水师浩浩荡荡奔赴黎阳而去,那旗号乃是大汉监国太子刘动的南岸人马!
“仿效围魏救赵故事,便想让朕缩手不成!”刘渊脸色凛然,奋力挥鞭抽向空中,鞭响在这十万大军的呐喊声中不算什么,只是在场的文武听了,内心都是如同波涛翻滚,忐忑不安。
刘欢乐见众人无语,不由得暗自叹息,拍马迎逢不甘人后,遇险涉阻这些人却是空无一策。心中想着,纵马微微上前道:“大军士气宣泄殆尽,汉军锐气正盛,此刻硬拼并非上策。臣以为高唐,平原皆有我大军屯驻,使其专司祖逖残部便可。”
刘渊脸色微有好转道:“哼!无城可归,祖逖等人不过游魂野鬼,何足惧哉!倒是刘动小子兵发黎阳让朕难以心安。”
刘欢乐又是稍微提马靠前,压低声音道:“车骑将军,慕容廆,石勒多有兵马,何不使其专司此间战事,当务之急乃是粮草不及,陛下大军若是前往迎战也可就近补给,亦可护卫黎阳。”
“善!”刘渊听罢略涩略有缓和说着,恶狠狠的看着远端正在突围的汉军,自己倒是可以拼着损耗兵力留下部分的汉军。只是这样一来,怕是被身后追来的脩则占了便宜。想来汉将谋略皆不如自己,但彼此舍命相护又多有默契,倒是让自己显得有些顾此失彼呢!
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方之事(下)
晚霞醉人,夕阳西下,车驾缓行,皆因车中的老者望天兴叹,触景伤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呆坐在车里,旁人望去仍是一代霸王,兴复汉室的天子陛下,汉帝刘禅!貌似威严不可侵犯的老者,此刻内心深处却是无尽的悲伤,可叹无人知晓,那多年的秘密,不知不觉中也要走到了岁月的尽头。
这条栈道上遍布沧桑,蜀汉当年北伐之路便是有此而起,而曹魏兴兵几乎灭掉了蜀汉也是经由此地进退。止不住的记忆片段如同潮水般涌来,不断冲入脑海,浮现眼前,即便是看淡生死,见惯血腥的刘禅心中也无法继续保持平静。
为了生存而挣扎,为了志向与抱负而奋斗,历经风霜过后,刘禅只是觉得心内空虚。权力于富贵带来的享受即便穷尽一生的性命,也让自己难以自拔,享之不尽。可在某些时刻,某些时间一丝丝的空虚经常提醒自己,似乎一切并不该是如此。
在自己的历史上,兴复汉室只不过是一句政治口号,空洞毫无意义。如今实现了这个口号,却也不过是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壮举而已。当然,这样思考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乃是对比历代的帝王。
刘禅在后世不是精通历史的家伙,但也知道自己做到的这些未必能在众多皇帝中出类拔萃,至少绝对不是第一。
作为一个后世来人,自己是平凡又幸运的,做到一些不敢想象的事情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若是从这个角度上讲,满足于现状,尽情享受自己的帝国,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若换一个角度看,难道自己技止于此,不思进取了?
心态的变化十分微妙,没有任何的道理可言,近来病痛缠身,即便灵魂上正值壮年,对于身体也是毫无用处。
刘禅很清楚自己怕的是什么,每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生命的终结等于失去一切,而迎接自己的又是说法各异的未知。
生命之后是什么?刘禅不想知道,也无法探究,可自己能够跨越时代来到这个世界上,这已经让持无神论的自己感到了莫名的恐慌,那信仰更是早已动摇坍塌。总是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是无人知晓,或是鲜有人知,或是被掩盖起来,但终究是存在的。
车队的速度逐渐加快,日落之前是要抵达城内的,怎可让陛下露宿在野外呢?
滚滚车轮,烟尘缕缕,雄壮的御林军护卫着汉帝刘禅,一行数千人终于在日落之前进入了南郑城中。
留守成都的大臣司马胜之早早便在城外等待,将汉帝刘禅一行一人引入城中接待,同时君臣二人也开始了对于南北战事的紧密商议。
……
许昌,陛下不在,殿下北上,朝中文武皆在何攀,江统掌握之中。
皇帝与太子皆不在京师久矣,这种情形原本不会出现,但刘禅的呼雷阙有足够的力量掌握各方情报,使得有异心者不敢妄动。各个部门之内皆有忠臣义士执掌牛耳,而汉室的复兴也使得人心所向皆是凝聚一处。
千丝万缕的缘由联系在一处,注定了汉朝的稳定,即便朝中只是权臣主事,也没有人敢妄动分毫,更不用说要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