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入汉-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セ鞣榛鹛ā�
如此的差距和形势,两千魏军顿时抛下了武器,纷纷跪地投降。
“襄王,此间魏军解决,我等可以转往湖阳了。”一少年文士四平八稳的坐在马上,一脸的书卷气,手中却是一杆长矛护身,望着襄王刘动说道。
第一百一十九章 讯息(上)
投石静止,蜀军开始登岸,残存的烽火台中早就空无一人,就算有也是魏军的尸首。蜀军不断的投掷迷惑了魏军,羊祜和刘动等人早就率领精兵潜伏登陆,进入山中偷袭魏军。
一夜之间,魏军在沿岸的布置近乎全军覆没,四散奔逃的余部在蜀军大范围的埋伏中无路可逃,只能战死或是投降。
湖阳方面在羊祜的猛攻之下,一夜之间便陷落了。并不是因为湖阳的城池不够坚固,而是蜀军的出现实在是突然,而且湖阳城中的魏军并不多。为了维持湖阳防线,魏军大半兵力都在四野之间,这城中能留多少人马?
威力万钧的投石阵地同样被攻破,当蜀军从魏国投石阵地后方出现时,许多魏军还在睡梦之中,做着痛击蜀军的美梦。可惜一睁眼,不是做了刀下亡魂,就是成了俘虏。
烽火台一倒,魏军虽然在岸边依然留有兵力防御,但实际上蜀军已经可以偷偷登陆,而不被魏军察觉了。那山寨乃是屯兵之所,烽火台却是耳目,没有了耳目,魏军傻乎乎的留在山寨中,偶尔看蜀军砸着烽火台,对于暗中潜入的蜀军是毫无察觉。
若是马隆在,一定会在蜀军进攻之初便做好防备或是调动。留守的魏将诚然不如马隆,却也是做出了许多应对。只是蜀军声势浩大,魏军兵力被马隆带走了将近半数,余下的魏军如何安排,也应付不了蜀军。
这是诸葛尚调虎离山之计的关键,也是羊祜提出的正面强攻高明,破掉了湖阳防线,摆在蜀军面前的就只剩下新野了。
兵贵神速,当天夜里,羊祜引兵两万已经赶赴新野。并在半途上截击了新野方面前来援救湖阳的魏军,而襄王刘动更是亲率五千铁骑绕小路来到了新野城下,摆开阵势,耀武扬威!
望着退回来的败军被汉骑杀散,在看汉骑在城下不断叫阵,新野太守何真很是头疼。城中兵力本就是不多,派出去的又都回不来,这该如何是好?引以为傲的湖阳防线就这么简单的被蜀军攻破了?难以置信……
“城中可是何真太守?”
何真闻言一愣,扶着城垛向下看去,只见一少年文士一脸的书卷气,四平八稳坐在马上,身上不过文士袍,手中却是一杆长矛,仰首叫喊着。
“正是本太守,你是何人!”何真不知这少年文士有何用意,于是问道。
“我乃大汉襄王主簿卓靖,湖阳已被我等攻破,天子大军即刻便到,何太守素有爱民之名,此时还欲抵抗么?”卓靖看年纪也就是弱冠而已,可已经是刘禅爱子襄王刘动的主簿,少年高位,让人羡慕不已。
“此乃大魏城池,怎可拱手相让,汝勿多言,速速退去!”见卓靖乃是劝降,何真面色一沉,张口斥道。
卓靖微微笑道:“湖阳不存,宛城被围,新野孤城在此兵微将寡,难道真要生灵涂炭方才罢休么?”
何真心中一震,想不到城中虚实已经被蜀军看破,而宛城方向大战连连,也确实没有余力前来支援新野。蜀汉大军若是至此,绝非新野这几千人马可以抵挡,结果自然是死伤遍地。
“襄王素闻何大人爱民如子,战与不战只在何大人一念之间。若是何大人思量难以保城,何不献城保得百姓周全?襄王有好生之德,才使我好言相劝,入城之后定然秋毫无犯,何大人好生思量啊!”卓靖字字真切,说的何真心中一动。
这五千汉骑诚然是不能攻城的,可等蜀汉主力到了,城池被攻破是毫无疑问的。那个时候能否护得百姓周全?要知道蜀军在湖阳防线前后折损数万人马,攻城之时有所杀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
见何真默然不答话,襄阳刘动一身玄甲纵马来到城下道:“本王以名誉担保城中百姓安全,攻城之时也定然减少对百姓的损伤,战还是不战,请何大人尽快给本王一个答复!”
一摆手,只见那五千骑兵竟然纷纷下马,其中部分人竟是跑到附近树林熟练的砍伐树木,制造简单的攻城器具,而且手法还颇为熟练。
何真一脸凝重,仔细观察这些骑兵的动作,终于相信了襄王刘动所言。这五千骑兵马下的功夫也是扎实非常,竟是颇有攻城的经验。这般训练有素的五千人马,想攻破新野城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这襄王刘动所言,看起来也不是恫吓之言。
“哎,好吧……”
一声叹息何真无奈的献出了新野城,要兵无兵,要将无将,没有援军,孤城一座,如何抵御蜀汉大军?献城是无奈之举,更是为了保全百姓。这数年来,曹魏百姓受遭受的困难,难道还不够多么?
城门一开,何真一脸颓然带着两千来老弱残兵出城迎接蜀军,手中捧着印绶,文书等。
襄王刘动见兵不血刃下了新野,不禁大喜,当下好生安抚何真一番,并且归还了新野太守的印绶,蜀军进城之后迅速掌控城防,库府,对于百姓秋毫无犯,相反更是打开了粮仓,周济城中穷苦百姓。
何真见这襄王刘动年纪不及弱冠,可行事沉稳有度,胸怀更是宽广,更见拜服,对于新野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
这新野作为湖阳防线的大后方,钱粮充足,军械无数。刘动得了这一处宝地更是高兴,可并未因此得意忘形,而是尽力的抚慰民生。
片刻之后蜀汉大将羊祜率军赶到,见新野城头便插蜀汉旗帜,不禁笑道:“老夫用兵几十载,今朝却是被襄王抢了先机,后生可畏啊!”
三年之前刘动跟随蜀军一同冒死前往襄阳救援刘禅,对于爱子的勇敢刘禅甚是喜爱,当下便封刘动为襄王。既然称王刘动自然要组织自己的班底,同时刘禅也乐于让刘动从戎投身军事。
无论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天下一统的大业,自己的接班人都要有足够的韬略和勇武,才能保证国家的强盛。当初自己在宫中培养几个儿子戎马骑射,投身战场也都是出自这种考虑。
只是刀枪无眼,战场之上更是生死难料,皇子先后的陨落让刘禅悲痛欲绝,可却也有所收获。如今的太子刘谌便是从战场之上锤炼出来,认识到开疆辟土,保家卫国的艰辛,才能拿出切合实际的决断来治国。
作为上位者,远远高于平民百姓,可国家的根本却是在于百姓。不知百姓疾苦,不知战祸惨绝,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只会误国。凭空想象做出的决定,或是根据他人言论为基础做出的决定,都未必是合适的。
当一个领导者文武双全,地下的臣子们如何敢有欺瞒之心?
软弱不属于皇者,牺牲的几个皇子虽然不幸,可拼死护国阵亡,那一刻的决心是否比原本的生命轨迹更加绚烂,更有意义呢?
坚持一路走来的人,对于眼前的成果,又是否倍加珍惜呢?
对于几名皇子的死,刘禅抱憾终身,可并不后悔。因为就算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要走这一条老路,哪怕危险万分,哪怕因此丧命,都要走下去。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生存,弱者不可能生存在这个时代,尤其是皇族!
对于这些,刘禅很是欣慰,心中也有所顾虑。那个独臂渺目的青袍老者,竟然安排好了一切,刘动的幕府,刘动的班底,在此之前皆是默默无闻。可才华,武艺,韬略,眼光,都是一流人选。
这一切,都是青城先生在川中多年培养的结果。对于眼下的蜀汉是好事,可若真的一统天下,百年之后,刘湛与刘动相差三十岁的两名皇子,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第一百一十九章 讯息(下)
看着爱子一天天的成长,刘禅无比欢欣,心底的忧虑只是在无人的时候才因此纠结,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难道因为可能发生的事情,便扼杀自己亲生儿子的成长么?
青城先生这个人不简单,救了自己,却也留下了让人更加头疼的难题!
襄阳在大战之后处于恢复的状态,襄王刘动这三年实际上是在刘禅的眼皮底下成长的。自忖来自于后世的刘禅,看着爱子一步一步培植自己的势力,并没有加以阻拦。
襄王府有三营人马,每营五千人,共计一万五千人,乃是襄阳刘动一手简拔训练而成。
随着刘动的这支骑兵便是其中的一营骑兵,比起蜀汉的骑兵部队,这营骑兵并没有什么特别。若说唯一的差别,便是这些骑兵都是由身经百战的步卒选拔而出的。马上功夫精纯,步战也是内行,能入选之人皆是军中的精锐,组成五千人之数足足用了三年,其战力之强悍,便不言而喻了。
这般奇思妙想,倒是与后世的特种作战部队的理念有几分相似,至少是超出这个时代的产物。朝中文武对于此举有人疑惑不解,也有人竖起了大拇指,刘禅更是兴奋。
这种组建部队的方式,自己也是没有想到的,却是被儿子抢了先,看来是后继有人了。
待刘禅抵达新野,已经是第二天午时。听闻爱子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新野,做父亲的又是一阵欣喜。
“各地战况如何?”安抚了何真等降将,刘禅关心起了下一步的战略。
何攀出班道:“大将军陈兵宛城之下,连续数战击退魏军,魏人从许昌方面不断支援,一时恐怕难有胜负。”
刘禅点头道:“杜元凯非是等闲之辈,大将军要同时应付许昌与宛城之魏军,确实吃力。”
何攀继续道:“罗将军与关将军兵力不足,只能在侧翼威胁宛城,据说各地援军尚须半月可至……”
“哦?朕早已命太子调集援军速速进发,为何如此之慢?”刘禅眉头一皱,心中禁不住咯噔一下。举国北伐乃是自己亲自下达的圣令,留镇川中的太子刘谌负责调集川中兵马不断支援前线。若是晚了一天两还情有可原,可一下子耽搁半个月,未免过分了。
文立在一旁道:“印州方面的商船遭到不明船只之袭击,还有一些不知何处而来的域外之人频繁骚扰沿岸。当地军队屡战不利,因此请援川中,太子殿下就近调遣兵力南下,因此北上的兵力便耽搁了。”
印州归入蜀汉版图多年,与海外诸国大开贸易之门,互通有无,商业无比发达。只是当地人久经战乱,人口锐减,防卫力量多依靠南中和川中的兵力驻守。待蜀汉屡屡北伐,印州也是积极响应,派出了兵力支援。
连番大战,路途遥远加上水土不服,归还者十之一二,对于印州的经济没有太大的影响,可对于印州的军事力量却是不小的损失。此番北伐并没有调集印州军队参战,谁曾想印州海域盗贼频出,这些海盗劫掠往来商船,大发不义之财,而且来去无影,甚是棘手。
海面上的强盗还没有解决,这些海盗更是得寸进尺,在沿岸地区频繁的登入,烧杀抢夺,劫掠百姓,无恶不作。
印州的军力本来就是不足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南中蛮人以及川中的大汉正规军,几次围剿不成,反被杀得大败,只好向川中请援。
“哼,域外之贼也敢骚扰朕之边境!”冷哼一声,刘禅颇为震怒。对于眼下的蜀汉来说,重点是击败魏国夺取中原大地,恢复汉王朝的版图。但比起汉王朝原本的版图,蜀汉已经占据了川中南部的印州,并且从江南频繁的调动小股精锐继续南下掠夺土地。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