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34部分

惊雷入汉-第34部分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懂什么,外面的世界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马承沉声喝退了三兄弟。
明天便是开堂审理陈袛,许游两大家族的日子。关于此事民间传诵颇多,有人说这次又是大开杀戒;有人说陈袛早晚还是官复原职;也有人说陈袛受点皮肉之苦也就完了,往上多贿赂些金银还买不回命么。什么版本的留言都有,不免让刘禅觉得好笑。呼雷阙还没有成立,可一些职能已是逐步落实。
通过高玩的安排,成都民间已经安插了不少耳目。这些耳目并不需要到衙门当差,也没有正式任命,以平头百姓居多。草创之下还没什么规模,但已经开始有消息传到宫中。刘禅也不嫌这民间的议论无聊,只当是乐趣来看。
一时没什么有用的消息,基本的民生民情还是了解到的。高玩不敢有所隐瞒,把搜集上来的关于百姓生活的情报整理一番便呈了上来。刘禅没有学过治国之道,来到这个时代接触了一些学的也不透彻。农业社会最为重要的便是人力和粮食,人力蜀汉不缺,但至少实际人口的一半都在世家大族手中。
国家控制的人口每年缴纳一定的收成作为赋税,剩下的便是个人的收益。佃客则是使用国家的土地,所得的收成与主人家分成。来自于后世的刘禅,对于目前这种状况很是看不过眼。国家养你们,给你们俸禄给你们土地,到头来一个个都去用损害国家利益的方式谋取私利。这算什么?这是问题之一。
蜀地盛产蜀锦,这是名副其实的奢饰品。当世之下谁家若是有蜀锦,那足以炫耀个一年半载。就算是吴魏两国的国库中也不见得有多少。这是好动西紧俏货,不知不觉刘禅的心思放到了商业上。佃客户籍的问题牵扯到整个社会,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在此之前,便把心思放在商业上,通过贸易来增强国力。
这个时代的商业比起农业和工业简直是天上地下。首先百姓生活并不宽裕,一年到头家里够吃能活便是安居,没有什么富裕的物资用来交换。作为交易用的金属货币并不流通也是另一个原因,你给我的我用不了,我给你的你花不出去。这样一来百姓也好,为官的也好都更喜欢以物易物。
蜀魏两国敌对又长年开战,彼此之间几十年没有贸易往来。魏文帝曹丕曾在给群臣中的诏书中自嘲难以搞到蜀锦,由此可见蜀锦之珍贵及两国的贸易状态。蜀吴之间贸易较多一些,交易的数量也是有限。蜀郡方圆百里都是纺织业旺盛之地,比起吴魏两国用来交易的物资,蜀锦的产量远不是吴魏两国可以承担的。就好比魏国用马匹交换吴国的奇珍异宝,吴国又用奇珍异宝和马匹交换蜀锦。蜀锦的库存越来越多,吴魏的珍宝和马匹却是有限,这也是蜀锦价格不断上扬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低下。刘禅不能去帮助吴魏提高生产力,使其加大对蜀锦的购买力度。只能另寻他法,找其他可以扩销的方法。
对外贸易需要加强,国家内部的生产更要加强。生产力低下并非是吴魏的专利,蜀国也是如此。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盐铁。魏国地域广袤,内陆有盐池,沿海可产海盐可谓盐之大国。吴国环海之地甚多得海盐之利,自给自足也不费力。唯有蜀国既没有盐池更没有海盐,只有井盐。
秦朝的蜀郡太守李冰很早便在成都平原开凿井盐,其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所谓井盐便是通过打井,抽取地下的卤水,然后煎制成盐。井盐是川中盆地的特产,但在这个时代打井取盐的地点少之又少。受到工具的限制,井并不是很深,只能汲取到浅层的盐卤。
这个时代的金属只有铜铁,铜的产量稍好一些,铁就是少之又少了。农耕器具,军事装备哪一样都要用到铁。蜀国只有两处山中发现了铁矿,铜矿也不多,而且地点还是在南中。
由此说来,此次的武阳之变更是应当重视起来。南中的安定与团结直接影响到战略物资的产量。刘禅想要发展壮大国家,南中地区要格外的重视。
有了计划便该行动,于是刘禅传令虎贲羽林二卫各抽出二百人护驾,带着关彝张遵等人浩浩荡荡一路南行前往奔马庄。
杨戏与樊建此时正在府中商何审讯陈许二家的相关事宜。陈袛,许游固然是罪责难逃,但这两大家族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被牵连的状态。依照法律条文说话,便是连坐。这是刑罚制度的一种,也是震慑世人的手段。杨戏等人不会因为无辜被牵连者感到惋惜,因为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只是比起定罪,更重要的是从陈袛这里得到四郡叛乱的内情。尽早的平定四郡才是关键,几万蛮人背后牵扯的搞不好是蜀汉的大后方——南中地区。此事要尽速解决,更要办得稳妥得当才行。一个不慎激化两族矛盾,那蜀国便是灾祸连连了。
可陈袛本身就是智慧超群,才识过人之辈。阴差阳错的被刘禅拿下,估计心里到现在都不服气。想说服陈袛不是件容易事,二人仔细思索,看来此事还须与陈袛面谈……
奔马庄内一片喜悦景象,马超被陛下追谥是一喜,种马生产是二喜。这次要出世的马匹是大宛马,有很大几率收获千里良马。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曾经到达大宛。那时候的大宛是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国家。尤其是出产好马,那里的马匹浑身通红好似染血一般,加上日行千里于是有人称之为汗血宝马。汉武帝曾经派人去交易这种汗血宝马,因为交易纠纷双方大打出手。汉朝的使者毕竟是在大宛的国土动手,于是被杀个干净。
汉武帝知道后震怒非常,叫将军李广前去讨伐大宛。此李广非是徐州的那位,乃是人称“飞将军”的李广。一番讨伐终于攻下了大宛国,得到良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多匹。整个大宛国也不过才有数十匹良马,如今自己培育的马匹终于要生产,马氏父子都是激动万分。
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大家便守在马厩之外等待母马生产。一群人聚精会神的盯着马厩中的动静,冷不妨大门一开,一群人走入。当先一人笑道:“斄乡侯别来无恙乎?”马承扭头见来人竟然是当今蜀国皇帝刘禅,大惊失色慌忙跪下高呼万岁。
与此同时,数道军情传到了成都宫中。




第二十一章 军情(上)
四郡叛乱有主有次,武阳的蛮人是主,其余三郡只是响应。龚衡率领三千禁军去平定汉嘉,广汉太守张微带广汉人马去东广汉协助平乱,征西大将军宗预由巴东出军讨伐江阳乱党。三路中宗预,张微两路人马都是绝对优势,唯有龚衡这一路人变数极大。
汉嘉东面与蜀郡,犍为接壤,南面邻接的是越嶲,西方一山之隔是羌氐,北面相连的是汶山。周围除了蜀郡是汉民居住区,余者都是蛮人,夷人,羌人等少数民族区域。汉嘉之民有汉,有羌,有蛮,有夷成分相当复杂,治理也是格外困难。如此复杂的一个地区发生叛乱,最是让人头疼。除了汉人,任何一族都有可能与其他地区的族人有所牵连。一旦是整个族群针对朝廷的动作,那便是一场大战。同时其他族群也会观察朝廷对叛乱的异族是何态度,一个不慎其他族群跟着叛乱的机会也很大。
汉嘉太守董匡也知其中利害,刚刚发现势头不对就立即派人往成都送信。郡内只有三千军队,其中一半都是蛮夷之人,董匡不敢冒失只是叫人守住库府,粮仓等紧要之处静观其变。闹腾了一夜,终于查明竟然是汉人和蛮人联手闹事。这就奇怪了,汉人与蛮人和平相处都是难事,怎么可能合为一处聚众叛乱?要知道这个时代即便是汉化的异族人也会遭到汉人的蔑视。
最初几天叛军很是猖獗,尝试攻击了武库等重要的地点并没有得手。官军不仅是训练有素,而且早有准备一心稳守,叛军攻了几次折损了数百人便转移了目标。因为军力有限,董匡并不打算主动出击。而是召集了城中各族的首领和大户人家,商议如何抵御叛军。
刘备去世之时汉嘉曾经有过严重的叛乱,当时的太守黄元与诸葛亮关系很差。见到诸葛亮做了托孤重臣,便举兵叛变。不过很快就被蜀军讨伐,自此之后汉嘉再也没有过类似的事情。城中的各族大户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的传承,少的也有两代人,多的甚至要追溯到东汉中期。大家安逸惯了,对于这种事情都很反感。
这个时候正是陈袛下狱的时间,叛乱份子似乎一下子没了组织,开始对城中的富户百姓出手。有几个大户一夜之间就被灭门,抢掠一空不说,家中的女人也多被侮辱。末了,宅院也被一把火烧掉。城中不少流浪的异族和平时游手好闲的流氓看到有利可图,官府也软弱,于是纷纷加入了叛军的队伍。
各族本来都是观望态度,无非是叛军与官府的斗争,我们看看就好说不定到时还可以从中渔利。可自己的族人先后遭到袭击,而且是愈演愈烈,大家都坐不住了。董匡的态度很是明确,我手中的官兵只够保护几处重要的地点,绝对不会攻击叛军。现在的叛军都如此厉害,若是拿到了军械和钱粮岂不是更难对付。而且成都的援军就快到了,大家稍稍忍耐吧。
众人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可也不能任由这帮人鱼肉百姓,总得有个办法才行。董匡想了想对众人说,既然大家有这个心思,事情就好办了。家家户户都有青壮,大户人家更是少不了家丁打手,凑个两三千人应该不成问题。官军再分出几百人组成队伍痛击叛军,至少可以把叛军撵出城外。
就这样由官军和私兵组成了一支三千五百人的队伍在城中与叛军短兵相接。汉嘉郡的治所是汉嘉,除汉嘉外还有数处县城。汉嘉城中的官军也就是一千人左右,余者在各处驻防用来防止各县发生民变,所以并不能调回平乱。叛军也是看到了这点,与联军展开了激战。打败了联军,剩下的官兵便是不值一提了。这一战从白天打到晚上,有机灵的叛军还趁机偷袭粮仓,武库并且大肆在城内放火造势,扰乱人心。
寻常百姓安居了几十年,没有经历过这等暴乱。看到自家的田宅被烧,自家的老人孩子被杀都是义愤填膺,有不少百姓拿起刀枪也加入了战团。天黑的时候叛军终是人少,激战一天也没了士气,刚加入没几天的混混之类的早就跑的没了踪影。于是联军大获全胜,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城外的叛军只剩下三百多人,除了手上的武器便是一无所有。要吃饭,要睡觉要躲避官军的搜捕。可怜城外乡间的百姓开始遭殃,联军出城追击过几次叛军但没什么效果。主要是人心不齐,各族见城内稳定便不愿意多出力,逐渐撤回了自己的族人。保境安民是官兵的职责,怨不得这些百姓。这个时候龚衡带着三千禁军赶到,董匡见来了帮手,亲自带着百余人作为向导追杀叛军。
龚衡的军事经验比董匡要丰富得多,在川中不说是名列前茅也算是宿将。从诸葛亮时期就开始带兵打仗,在家中养了几年老又被派出来平乱。龚衡很是兴奋,一同出征的还有自己的几个儿子,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禁军兵分几路,封锁了附近村落的大小道路。彼此互相呼应,只要抵挡片刻便有同伴赶来支援。叛军越打越少如同惊弓之鸟,走投无路之下逃到了山中。等到大军搜山之时,十余名叛军提着几个首级居然跑了出来投降。
叛贼不是被杀就是被捉,还有主动投降的,可事情并没有结束。投降的是夷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