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290部分

惊雷入汉-第290部分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缣┥铰穑上逖舫乔皆俸袷担衷趺唇米〗麓莶心兀�
襄阳城下堆积过万尸体,魏军依旧攻势如狂,没有丝毫退却之迹象。蜀汉皇帝刘禅时至此时也是束手无策,唯有催动人马死命抵挡,尽力拖延城破之时。负责攻城的魏国大将马隆手段丰富,其打造的冲车,投石,飞梯等器械甚是奇特,也更加的结实耐用。
与寻常的将领不同,这个马隆虽然疲于用兵,然对于兵将之保护甚是周到。攻坚战中魏军使用最多的器械便是挡箭车。若是一万兵力攻城,挡箭车足有千余,可以遮拦大半攻城的魏军。纵使城头的蜀军用火箭去射,用滚木雷石去砸,也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精力才行。
等蜀军耗尽了力气击破挡箭车们,魏军早已贴近城墙猛攻多时。更让刘禅无可奈何的是魏军号令严明,哪怕是在攻城之中,只要营内马隆一声令下,自有一批挡箭车加入战局,护送魏军开始缓缓撤退。此举不仅达到了减少兵力消耗之目的,更是成功的消耗蜀军大量的箭矢,和守城器械。
原本信心十足的刘禅此时也是少有话语,城中军民被魏军疯狂攻势下的有条不紊,折磨的没了脾气,反倒是人心浮躁,战斗力大打折扣。
襄阳库府之中倒也有不少器械,刘禅自然将其拿出来一一使用。包括蜀汉特制的投石车以及弩车等物,威力无穷可数量有限。魏军四面围攻,八方开战,投石车和弩车顾及的方向太少,襄阳仍然是风雨飘摇。
几番强攻之后,马隆更换了手段,在襄阳城外暗掘地道,准备派遣勇士偷入襄阳城中。刘禅在指挥守军奋勇顽抗之余,也是发现了魏军的意图,于是忙命城中军民围绕城墙内部挖掘深堑。对方地道想要入城,却是被沟堑拦住,从沟堑中探头出现的魏军直接被监视沟堑的蜀军刺杀!
仅仅是刺杀还是不够,用易燃之物对方在魏军挖出的地道之口,使用鼓风等物向地道内部灌松烟雾。地道内的魏军前不得进,只有后退,可人之速度如何比得上浓烟滚滚?可怜地道中的魏国勇士,不是被烤死,就是滚滚浓烟呛死。
马隆见此计不成又生一计,派遣精兵推进到襄阳城下之后,便开始挖掘襄阳城墙根部。那城墙建立在平地之上,必然有其根基。挖到一定程度便显露在外,顺其根基继续下挖便,贴着根基底部挖出一个大坑。在坑中支撑上木桩顶住襄阳城墙地基,然后继续在侧翼挖掘,如此再三。
待稍有规模便以引火之物铺垫好大坑,魏军退出之后一把火点燃,那火势在坑中燃烧不断。由于是在城墙根底,因此城上的蜀军除非是出城,否则难以灭火。火势一起,支撑城墙地基的木桩随之烧断,城墙顿时崩塌一角!
底下城墙不断崩塌,魏军投石又把城墙砸的千疮百孔,早有多处城墙塌落。上下不断猛击,襄阳城墙终于是支撑不住,坍塌了一大片!
没了城墙阻拦魏军,魏军便可长驱直入和蜀军肉搏,马隆欢喜之际又是为之气结!原来刘禅见魏军攻势犀利,早知城墙难以久持,动用城中百姓在城墙之后又是修筑了一道城墙。这道城墙虽然不能喝外围的襄阳城墙比较,可也是非常坚固,根据刘禅的设计理念,更是在城墙之间增加了圆形的堡垒。
旧墙露出坦途,却是新墙拦路,马隆如何不怒?蜀军平忒顽固,简直是让人恨之入骨。魏军倒也是不慌不忙,依旧按部就班的继续自己的攻势。蜀汉军民君臣在新墙与旧墙之上奋起阻击,血战连日。朝中文臣武将多有伤亡,就连文立也是手臂中箭,带伤指挥作战。
襄阳城北乃是水门,魏国战船不敢强攻,只是远程投石车抛射不停。马隆模仿蜀汉的弩车,早就打造了自家的弩车。这些弩车射出的铁锥可谓势大力沉,声势惊人,平射而出,重重撞击在水门之上。饶是襄阳/水门坚固无比,屡屡遭受重创也是在不久之后被射烂……
幸好刘禅对此也是早有准备,所谓柔能克刚,从城头之上坠下渔网。那鱼网乃是特意制作,结实非常,渔网之上绑有铁定竹尖等物。有水性好的水军潜入水门附近的水域,把垂落水中的渔网紧紧的绑在无数铁锥之上!
那渔网有余是特质而成,上面的空隙非常之大!说是渔网,不如说是模仿渔网形状而头打造的守城之网!魏国弩车的铁箭猛地射出,大半是从渔网的窟窿中飞出,对于渔网没有丝毫的杀伤。偶有撞击在渔网之上的铁箭,虽然可以撕开一片空隙,可要击破整片渔网却是要不断的大量射击才可。
魏军不是本土作战,这铁箭又不比石块随处可得,大量射击之后已然是存货不多。而蜀军做的不过是不断的更换渔网,破旧的向水中一扔,城头上新网撒下又是恢复如初!魏国水军见状索性驾船猛冲!左右你的城门也是不在了,小小的破网能拦住战船么?
战船近身便要冲击蜀汉水门,城头之上蜀军用竹竿接驳尽百尺,纷纷从城头插下!那竹竿插下的一端上乃是铁锥包裹着无数易燃之物。百尺竹竿居高临下很快便顶在了魏国战船之上,有的顶在魏国战船的前端,有的干脆就戳在了对方的桅杆之上。
魏国战船前进的势头受阻,此时落下漫天的火矢,是射击魏国战船,也是射向那百尺竹竿顶端。易燃物遇火即着,魏军战船被无数竹竿顶住,顿时燃气汹汹大火!船身起火,桅杆,风帆也是起火,这让人如何扑救?
魏军也是够狠,宁可起火也是不退!投石车不断投掷,更是派出了无数小船用利刃砍断竹竿,更是去斩破渔网!竹竿百尺,斩断一截,竹竿仍是顶住魏国战船,毫无影响。再三斩断也是无用,百尺竹竿要斩断多少才可以使之彻底没了用处?而城头负责射击的蜀汉弓弩手,又怎会让小船之上的魏军肆意斩断竹竿,破坏蜀军的守御?
弓箭射击不过是家常便饭,魏军小船之上自有盾牌手负责遮拦,虽然不能保全魏军,可以拖延些许时间。怎奈蜀军根本不给魏军时间,伴随弓箭落下的还有无数石块木块,这些物件砸在小船之上不是船毁人亡,也是头破血流。
驾驶小船突破层层阻碍的魏国水军到了替代水门的渔网面前,便要挥刀破网!可城中水道之中同样有蜀汉的战船恭候多时,正面迎上也不近身,只是万弩齐发,甚至把魏军射入城中范围的铁箭捞射出,让魏军吃尽了苦头。自保都是困难,如何破网?如何入城?
烈火焚烧,铁锥爆射,魏国大小战船十来九沉,连日激战虽然占据主动,可难以前进半步!
攻势将近一月,魏军前后损失兵力多达三万,这还是马隆体恤兵将有意珍惜兵力的结果。蜀军伤亡也是不少,可只要蜀汉御林军在,便可保持足够的威慑力。那些御林军奉刘禅为精神信仰,各个拼死作战,悍勇无比!
这一日看到城中箭矢稀疏,城头兵力已然少的可怜,马隆想了想决定再次发动总攻!




第一百七十八章 青城之威(下)

襄阳西南方的景山之中,一支蜀军潜伏许久,从白昼到入夜一直关注着襄阳的战局。这正是青城先生,小皇子刘动,诸葛尚等人的六千蜀军!

“先生所料果然无误,这山下的几处军营整日未见人出入,当真是空营。”刘动骑在马上,稳稳的靠在李昭仪怀里道。李昭仪是宫中少数能够骑马的宫女,刘动生性好动,又学习弓马,张皇后唯恐宫中将士不够细心,因此选拔一批宫女学习骑术,可以随时照顾小皇子。而今刘动以死相逼加入救援队伍之中,身扛重任的李昭仪也是一身软甲与刘动共骑一马。

青城先生闻言并无言语,倒是诸葛尚略带几分疑虑的道:“此等空营只要观察仔细便可识破,不过魏军竟然在这山脚之下都安排了空营,似乎也不该放弃此处才是。”

大将杨宗也道:“突破江陵魏军之后,果然是大片的空地,此地魏军难不成只是故布疑阵?”

众人一路走下来,对于青城先生当初判断魏军重兵囤积在襄樊外围与襄阳城下的判断深信不疑。魏军的兵力如何强大也难以做到处处设防,况且就算是外围的魏军也是虚实相济,若不是这只蜀军穿透魏人防线一路至此,恐怕也会如同江陵蜀军一般,踌躇于魏国强大的兵力和声势。

杜预果然不是等闲之辈,凭借手中有限的兵力,摆出一副盛兵的架势,若非青城先生一眼识破,恐怕还要瞒住众人很久。

“动儿,若要设伏,在何处为益?”青城先生冷眼看着远方襄阳城亮如白昼,厮杀之声隐约可闻,却是抛出了一个问题给刘动。

蜀军在这山间密林之内已经休息整整一个白天,远方的厮杀就从未停歇过,刘动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入襄阳城中去见父皇。见青城先生终于开口,刘动小脑袋晃了晃道:“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山脚的下的空营是虚,必然有实兵藏身附近,麻痹敌人。”

语出惊人,诸葛尚等人闻言一震,暗赞这小皇子机敏过人,心思沉稳。如此心性倒不像是陛下,听闻陛下年幼之时……

“恩……若是如此,魏军恐怕便藏于那两处!”诸葛尚豁然开朗,手指两端的高峰之上。

青城先生见状略带几分欣赏的道:“诸葛武侯后人名不虚传,魏军兵力不足以伏击,此乃用虚营麻痹他人,暗藏哨兵在两座山峰之上。一旦我等下山,必然被其发现示警,届时奇袭之策便化为泡影了。”

“若要下山,必然先袭击两处,我等需兵分两路同时而行方可!”诸葛尚点头道,双眼注视着青城先生的动作。

青城先生略微颔首,自己就算用武艺智慧折服了蜀军兵将,可是这诸葛尚始终对自己保持一份警戒之心,其思虑稠密世间难得,看来是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极大地怀疑。

“老夫与诸葛校尉各袭一处,可好?”青城先生略带几分轻蔑的道。

诸葛尚见状心中略微放心,在场众将之中唯有这青城先生深不可测,自己若是去偷袭魏军,留下青城先生和小皇子一起,无论如何都是不会放心。而今对方提出与自己分两路同时进行偷袭,倒是称了自己的心意,届时也可以打一个漂亮战,让青城先生这老头不敢小觑朝中文武!

“动儿也要去!”刘动见二人要偷袭魏军,顿时兴奋起来,便要随军前去。

诸葛尚面露难色,这偷袭之事攸关全局,夜间厮杀本就是辛苦事,带着十岁的小皇子去恐怕不仅要影响作战,更难以确保周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动儿你忘了么?”青城先生问道。

刘动眼珠一转已经明白青城先生所指何意,顿时蔫了下来道:“动儿知错了。”

“哦?何错之有?”青城先生带有几分考究的意思道。

“敌在暗处实力未明,此为不知敌也。动儿无军旅经验,粗通文武,冒然前去徒增困扰,此为不知彼,有此两项,动儿不自量力,是以错了。”刘动一字一字说来,在场众人宽心之余,更是喜爱这十岁小皇子。

很快青城先生和诸葛尚便带着数百勇士分为两路抄袭山脉左右的两座高峰。那两处高峰看起来很是近,可要抄袭绝对不能从正面行进。即便是夜里,林木稀少的地方也会暴露蜀军的行踪,况且魏军的目标若是监视这景山出口之处,必然是关注正面了。因此青城先生和诸葛尚都是寻山路抄袭山峰之后,然后再偷袭魏军。

余下的谯登,杨宗等人护着刘动继续休息,蜀军本来不是六千之众,特意分出了些许兵力交给永安太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