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22部分

惊雷入汉-第22部分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凇�
刘禅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实在,高汾等人胆小怕死,头脑简单,和身在后宫的女儿当面对质。刀斧胁迫之下,怎敢说假话?
“陛下,群臣宿卫集于后宫,与礼不合,传出必遭天下人耻笑,大汉威仪尽失!还请陛下回转长乐宫,万不可孟浪啊!”不等高汾说话,陈袛一个箭步穿出,当先奏道。
紧接着许游等二三十名陈袛党羽随即而上,跟在陈袛后面跪倒道:“请陛下回转长乐宫!”
宫内礼仪相关,最有资格谏言的是镡承,张峻二老。二老经验丰富,知若是先行发难便成了陈袛的挡箭牌,所以迟迟不做动作。见陈袛忍不住开口,二老这才施施然的上前启奏。
“朕如此做确实不和礼法么?”刘禅扭头去问杜轸。
“启禀陛下,后宫禁地,素来禁止朝臣宿卫入内。此举确实不合礼法,有违圣德。”杜轸答道。
“朕有事要当众卿以及后宫妃嫔之面宣布,又该怎办?”刘禅接着问。
杜轸反应敏捷道:“可使朝臣宿卫于宫门外,皇后妃嫔于宫内,陛下在其中便可兼顾。”
“就这么办吧!”刘禅一甩袖子,吩咐下去。
陈袛等人无奈,只能照办。众人更换位置之时,陈袛频频目视高汾等人,高汾脸色极其难看,想必心中做着斗争。陈袛恼怒,眼中不觉透露凶光。
“启奏陛下,臣罪该万死,臣偶然听到宫中内役谈话,信以为真……”高汾看到陈袛眼含杀机,灵机一动把事情推了干净。身后跟来的一众人等本就以高汾马首是瞻,见梁成侯如此说,也都跟着学舌。
刘禅暗骂陈袛老奸巨猾,高汾被自己吓破了胆眼看就要全盘抖出。陈袛带着一群党羽,一个打岔,眼睛瞪得和铜铃似地盯着高汾。让高汾缓过了神有了说辞。如此看来,高汾等人怕陈袛大过怕自己这个皇帝。
高汾已然如此对质,再纠缠下去也是难以定罪。想到这里,刘禅话题一转道:“宫中缺少内役还会持续一段时日,朕见众妃辛苦,心中不忍。朕为天子,不可出尔反尔。重招旧役之事不用再提。”说到此处,向文立示意。
文立上前一步道:“陛下有旨,自今日起,宫中内役各回原职由皇后重新分派。后宫之中,除膳食之外,余下日常杂务皆由妃嫔各自完成,若有不能胜任者,逐出宫外,贬为庶民。”
“后宫之地,由皇后负责划分,诸位爱妃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分给你们的区域。”刘禅补充道。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刘禅举目视之,此番发言的是镡承,张峻二老。二老见刘禅如此胡闹,顾不得其他,出言阻止。”
杨虎领着败军,往寿春撤退,士气低落一片颓败之象。沿途之中,有不少士卒趁机离队私逃。杨虎知蒋班等三人必死,心中懊恼也没有心思约束部队。正行进间,前方一彪人马迎面而来。众人辨之,竟是诸葛诞亲至。杨虎翻身下马,跪在诸葛诞马前哭诉,却将诸葛诞等人听个呆若木鸡。
诸葛诞身在寿春,知王基乃魏廷宿将,恐蒋班难以取胜。命焦彝引一军牵制徐州魏军,自己带着三万人马前来支援。谁会想到前后不过两天时间,最得力的大将蒋班竟然败得如此彻底,如此迅速,如此惨重……
这场失利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诸葛诞刚刚燃起的雄心壮志。蒋班一死,自己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更加可怕的是,自己手下的十几万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精锐擅战。一场恶战,就被魏军打得士气全无,逃兵无数。长久下去,寿春将不攻自破。如此军队还想与司马昭争夺天下么?自保都是问题啊……
良久,诸葛诞从牙缝里迸出一个字:“撤!”




第十三章 恩威并施(下)
尚书台为国政之中枢,招募人员,安抚百姓等这些小事,往往都是底下的官员去做。像陈袛,许游这种朝廷大佬级的人物当然不屑亲力亲为。这次宫中补充宦官,宫女不比往常,旧有的人员耳目全盘踢出。宫中除了陛下与皇后的亲信外,一片空白。大把的位置等着朝中各个势力安插。尤其是深得本体刘禅宠爱的几位贵人和妃子,身边的心腹也都被刘禅赶出宫外,必然要做新的补充。就算普通的妃嫔谁还没个可以放心说话解闷的伴儿?家里听到消息,纷纷准备着。找机灵忠心的男女仆役,该阉的阉,该教的教,就等宫门一开赶紧去应征。

这是肥差。想送人入宫?怎么也得意思意思。虽说不是百里挑一的往宫里进,可这成都城内预备着入宫的阉人和婢女也有个一万来人。听说是许游亲自督办此事,下面的官员都蔫了。陈袛给许游的意思很简单,陛下既然把事情交给尚书台办了,这事就尚书台说得算。陛下那边刚刚除掉了黄皓,又平定了太子乱党,气势正高。若是继续依照陛下的意思办,陈许两家就不用再朝中混了。流民可以安置,这也是肥差,挑青壮的给家中产业做佃客。老弱的依照陛下的意思安抚便可。

彻查贪墨就过分了,这事本就是黄皓,陈袛掀起的风潮。朝臣彼此心照不宣,你拿了好处我也得到甜头,大家一般黑,怎么彻查?宫内没了黄皓的支持,尚书台又被安插了樊建,比起当年,差得太远了。世人只看到陈家地位纹丝不动,可有几个人看到陈家的权位已然大不如前?

黄皓怎么倒的,大家都记得。被陛下寻事贬职,疏远,然后找机会流放外徙。陛下这事做的是无声无息,甚至有人猜测陛下是故意被黑鱼打到,有意装疯卖傻。陈袛也想不通,陛下大反常态,生活起居,行事言语都与以往大不相同。这倒不像装出来的,没有杨文然,夏侯仲权这帮人出谋划策,又或是自己没有站到陛下这边,现在的蜀汉不定是什么样子。

可有一点是实实在在的,陈家在处理黄皓,平定太子逆谋中是功臣。没有陈家的眼线,陈家的人脉,陈袛的号召力,出谋划策,这事儿成不了。诚然陈家也受到了封赏,儿子也做了陛下的近臣,但陈家的权利却反大不如前。这才是最要命的,黄皓倒台内宫权利握在陛下手中,朝中的事陛下也要控制,这是削权,也是夺权。更是说明陛下对于陈家十分顾忌。陈袛委屈,也无法接受,陛下若早有此等心机,怎么会隐藏这么多年,临到老了才发威?

所以宫中内役的补充,不可操之过急。一方面是和陛下较较劲,让陛下知道究竟是谁替陛下治理国家,国家依靠的又是什么。另一方面陛下心性不定,这宫中必然要安插大量陈家的耳目,同时尽量不让其他势力在宫内成气候。所以第一批只送了身家清白,按照以往根本没机会进宫的四五十人。这批人里没有任何世家大族的耳目,陈家也没掺沙子。这是抛砖引玉,看陛下如何对待这批人,了解陛下的手段,才能在后续的人员中成功的安插耳目,培植势力。

“陛下,君有君威,臣有臣仪。后宫妃嫔亦为陛下之臣,整日劳作下事,有失臣仪,臣仪既亡,君威何在?此乃大乱,请陛下收回成命,此事断不可为啊!”镡承,张峻二老见刘禅如此儿戏,跪在地上冒死进谏。

刘禅对于这个时代的礼仪制度虽然已经有所了解和适应,可还没达到透彻的程度。见到二老神色坚决,铿锵有力,激动的身子乱颤,心知二老所言非虚。
礼仪对于一个国家,一个集体或者是个体都是必不可少的。用礼仪来约束规范个人的行为,从而建立起制度。刘禅身为一国之君,无疑是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国君把臣子当做贩夫走卒来使用,是这个时代所不容的做法。真要这么做,必然由上至下影响到整个国家,那离亡国就不远了。

想到此处刘禅暗地里对二老称赞一番,平时躲躲闪闪唯恐被争斗波及,可事关国家兴亡,两个老头倒是敢于挺身说话。不过也正好替自己解了一个围。

“朕何尝不知,可这宫中无人,后宫妃嫔过的都是什么日子,两位爱卿也都是知道的。许尚书多次征召均无成效,朕也是无可奈何啊!”刘禅故作为难般说道。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已然把枪口转到了许游,陈袛身上。尤其是许游,本就是明摆着的不作为,仗着带来的大臣都替自己说话,并不觉如何。可一旦有人戳破,便是坐实了罪名。

二老见陛下如此说,也知陛下把二人当枪使。可陛下这性子,若是搬不回这局,真的让后宫妃嫔一个个的做粗活当下人使唤,这后世之人该如何评价?首当其冲的是陛下的骂名,紧接着就是这一干臣子的罪责。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这事儿一传出去,便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陈袛也冒了虚汗,二老想到的,自己也想得到。这个担当实在是太大了,陛下真豁出去这么做,没等陛下垮台,整个士大夫集团都会把矛头指向陈,许两家。固然陈袛是蜀汉士大夫集团的首领,可这一下子牵扯的是整个蜀汉每一人的利益,子子孙孙都要背负的骂名。唯一没想到的就是陛下根本不顾道德礼法,竟然像无赖般用国家纲纪做为威胁。

刘禅一脸愁苦,心里偷着乐,常言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如今自己这是皇帝舍得一身剐,小小的陈袛还不下马么?

镡承,张峻二老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终是一片公心站了上风。二人同时站了起来,把矛头对准了许游。

“许尚书所言当真?”镡承首先开口。

“据老夫所知,此番招募内役百姓踊跃,未曾听过有何惧怕入宫之言。”张峻接着说道。二老相交数十载,早有默契,如今心意已定,更是再无顾忌。

不等许游开口,镡承又道:“老夫疏于理政尚且知晓宫中急迫,许尚书难道不知?”

张峻接着道:“内宫人员短缺,此乃国之大事,若是陛下有所闪失汝担待得起么?”

许游冷汗直流,想张口分辨,可二老接二连三的质问,句句皆可定自己的罪,一时哑口无言。

陈袛见势不妙,刚要讲几句,不想张绍在一旁冷言冷语道:“如此大事,关乎皇室安危,二十余日陈尚书都不过问一二,可是安抚流民过于忙碌?”

安抚流民素来是小吏去做,此番陈袛亲自出马,怎可能忙了二十多天。身后带来的一众党羽,顿时提心吊胆,不敢言语。

扑通一声,却是张淳跪在地上,哭诉道:“启禀陛下,老奴多次把宫内情形说与陈黄门,望其转告尚书大人,始终是未见音信。”

“哦?有这等事?”刘禅转头看向陈裕。

陈裕喉头哽咽,跪倒在地和身边的许游一般,不知如何是好。

无论是镡承,张峻还是张绍,张淳皆深知陈,许二家底蕴深厚,为百官之首。无论陛下怎样,身后的士大夫集团都会支持陈袛,陈袛的权利也是士大夫集团的权利。与陛下争的,明是陈袛,其实就是国家以士大夫为重,还是以陛下一言之堂为重。

以士大夫为重,则陛下所欲何事,国家所欲何事,都要由士大夫决定。刘禅想做什么,某种程度上要依靠士大夫的认可才会做成。以皇帝为重,则是皇帝独掌大权,文武百官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提出建议,决定权还是在陛下手里。

帝弱臣强,或是臣强帝弱,差别之大,天壤之别。

谁也没有改朝换代的打算和野心,更没有那个能力,不过是利益之争。所以陈袛把刘禅逼到用国家作为赌注时,形势便完全扭转了。千古骂名,谁也不想担。

想通这一点,众人更是肆无忌惮的攻击陈袛等三人。陈袛带来的羽翼之臣中也有人站到了刘禅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