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入汉-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囟鲜窬鸵熳寰卦牡缆罚斓姆墒父潜频靡熳宄っ诮诎芡耍送霰榈亍�
钟会带着魏国铁骑仍然按兵不动,身旁的大小将领此时对于这个被晋公“下放”的少年将领再没有半点不敬之心,相反佩服的五体投地!用兵到这个程度,实在不是常人可以企及的高度了。
换成是诸葛绪之辈,只是秃发寿阗和姚古那有意化整为零的采取混战姿态,就已经足以将其迷惑和击败,更不用说这后续的变化手段了。
“告诉王观,三刻钟之内必须登城,否则军法定不轻饶!”钟会盘算着西方和南方两支魏军可以支撑的时间,吩咐传令官去新丰城下传令。
新丰告急,阵中被困的鲜卑族长秃发寿阗,羌族族长姚古那,蜀将宁随皆是心急如焚。明知魏军必然有所准备,可此时也只能拼命作战了!
“杀!”一声呐喊,揭起了蜀军和异族联军突围的序幕!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投票和留评都是对不动最大的支持!~今日第二更在晚上,有些忙碌,还望见谅)
第九十七章 将遇良才(上)
魏军的兵力无疑是占据优势的,然而派往各处的援军和围攻新丰城的人马都是从这支魏军中抽出,加上骑兵并没有投入战斗,因此战场上的魏军也不过比蜀军多个三四千人罢了。
秃发寿阗,姚古那,宁随等人铁了心的突围,兵力大致相等的魏军没有绝对的实力拦截。蜀军以长矛兵开路,盾牌手遮拦左右两翼,魏军虽然在四面布置了弓弩手,但是长矛兵犀利无比,一心冲杀之下移动甚是迅速,加之两翼有盾牌手遮掩,因此魏军的杀伤着实有限。
顾不上伤亡,顾不上魏军的骚扰和袭击,更顾不上强弓硬弩编织的防线,新丰城绝对不能丢,秃发寿阗等三人豁出性命全力突围!
长矛兵的优势在突围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弱点也是暴露无遗。弓箭射在身上,战士们毫不畏惧,没有退缩,大步流星的向前奔跑,吐出最后一口气息也是奋力杀敌!
魏军的阵势渐渐被拉长,防线的厚度也是越来越薄弱。蜀军付出了不小代价之后,一阵突围实际上也是杀伤了不少的魏军。兵力快速消耗在一个面或是一点上,突围就变得极其方便。
然而是蜀军的长矛先消耗殆尽,还是魏军的坚盾先被磨穿呢?
蜀军推进的速度极快,一番激战之后,终究是魏军的兵力调度较慢,秃发寿阗大斧荡开了一条血路!
前方的蜀军突围而出,魏军在躲避了长矛兵锋锐之后,再次合并包围了后续的蜀军。
“钟会小儿欺人太甚!”姚古那手中狼牙棍猛扫,打得魏兵魏将脑浆迸裂,肉开骨裂。
蜀将宁随道:“姚族长继续突围,我去牵制魏军!”言罢不等姚古那回话,宁随带着两千余蜀军猛攻右侧的魏军。
魏军采取的乃是欲擒故纵的办法,有意放冲得最凶的蜀军前锋突围,然后兜头截住后续的蜀军围杀。姚古那和宁随都是看得清楚,魏军并非是没有阻拦的力量,只是避开自己的锋锐罢了。
新丰那边守军薄弱,魏军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蜀军去支援新丰城,这是无可置疑的。姚古那和宁随继续猛攻,魏军大不了故技重施罢了。阵中的蜀军被魏军围杀,阵外的蜀军也未必就是一马平川啊。
宁随舍命死战,力冲一侧的魏军,只要宁随的蜀军不退,那么这一路魏军便难以对羌族的突围加以阻拦。这边好似有一只手臂不得动弹,如何保得住人呢?心知此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姚古那大吼声催动羌族兵士奋勇向前!
“这也算是英勇之将了,骑兵突击!”钟会见蜀将宁随豁命死战,微微叹道。
万余魏骑奔腾杀入战阵之中,被魏军忌惮的长矛兵注意力皆在前方,后方的骑兵在步卒弓弩手的掩护下尾随追杀,让人难以抵挡。长矛兵的优势是兵器长,善于“拒敌千里”。
而突围中的长矛兵要紧跟身前同袍的脚步,不然就会落在魏军的包围之中。所以魏骑选在这个时候从后方掩杀,长矛兵根本无从应对。若是不理身后的魏骑,早晚被追上刺杀,若是返身还击,又是被孤零零的留在魏军包围之中。
就算能挑杀几个魏骑,可自己也是死定了。更何况仓促中的转身刺杀,又能对魏骑造成几分威胁呢?
全靠宁随带着蜀军力阻一侧的魏军停滞不前,姚古那的羌军才勉强冲出魏阵。方自冲出魏阵,迎头一支军队杀来,姚古那喘了口粗气不禁暗惊。等到定睛观之,却是秃发寿阗带着鲜卑族的勇士却而复返!
“秃发?这是何故?”姚古那不解的问道。
“钟会小儿怎会如此轻易放我?老夫若是继续突围,岂非正中下怀?”秃发寿阗没好气的道。
姚古那点了点头,秃发寿阗却是又道:“你我合兵一处,未必不是魏军的对手。钟会在此,料想其他魏人不是姜伯约对手,何须惊慌?”
此语一出,姚古那也猛然醒悟过来,高声叫道:“秃发老儿有种!我来开路,先救宁小子!”
随即只见羌兵调转枪头,翻身杀回魏军阵中,身后鲜卑军队也是高声叫喊着。魏军正在追击,冷不防这些异族部队杀了一个回马枪,两下相迎正撞在羌人的锋锐之上,顿时被长矛兵杀个落花流水,毫无还手的力量。
羌族长矛兵正面的攻击力,几乎是步军最强了!
蜀军在魏军的重重围困下越战越少,宁随见姚古那成功突围,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面对数倍的魏人,宁随索性也不想着突围活命,只是知道杀一个是一个。
魏国铁骑越来越是迫近,眼看这支蜀军就走到了尽头,偏偏羌族和鲜卑族的战士们士气高昂的杀了回来!
面对调转枪头的异族长矛兵,片刻之前魏军拥有的优势已然烟消云散,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统统讨不到好处。弓弩手们想设计,战场上却是一片混乱。
退,不断的后退,魏军节节败退!
“哼!”钟会脸色一寒,怒火中烧。论起韬略自己的的确确是在这异族首领之上,无奈对方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两个颇具智慧的的将领小心应对,倒也不是自己一时半刻可以撂倒的对手。
放在当年魏军之中人才济济,只须在边陲之地安插数名智勇之将,就足以应付蜀军了。
那个时候的蜀军可以在正面击败任何一支魏军,却是架不住局外的魏将看出蜀军的破绽所在。这就是国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好处。就算正面交锋的将领被你算计,可总有其他旁观者在看清局势后插上一手,让你无可奈何。
眼下正好是形势逆转,看着负责伏击秃发寿阗的魏军出现在异族军队的后侧,钟会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时候的前后夹击恐怕已经是晚了。
在异族军队后方出现的魏军并非只是一路,而是数路魏军。其中有专门伏击突围蜀军的,也有负责围攻新丰城的,更有是埋伏蜀汉南方援军的。数支魏军汇聚在一起,并不是要冲击异族联军,而是要撤退。
就在这些魏军后方,蜀汉大旗迎风招展,数万异族兵马喊杀震天,卷起滚滚的烟尘杀来!在漫天的尘土中,依稀可见一面大旗上书“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字样。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是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七章 将遇良才(中)
姜维的蜀军经过和魏军的数次激战,总算是赶到战场。魏军各路败军汇聚,其声势也是颇为壮大。一败再败,一退数退,钟会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再次运用败军作战。
这一战的结果依然注定。
“弓弩手掩护,全军登船!”钟会颇有不甘心的道。
这的魏军有五六万人,登船可是个大工程,非是一时半刻可以结束的。蜀军那边兵力大概也是这个数字,其中的汉军只有不足五千人,余下数万步骑皆是异族兵将。
钟会不敢托大,也不想在姜维面前示弱,无奈眼下的形势已经没有力拼的力量。没等蜀军靠近,弓弩箭矢便相下雨似地射了出去。趁着魏军登船之际冲杀,虽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战果,但是异族步骑皆怕弓箭,冲不冲得过去,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冲过去才是姜维要衡量的所在。
蜀军止步于魏军射程之外,阵势整齐的看着魏军登船。秃发寿阗和姚古那被钟会困战半天,心中都有一股怨气,屡屡要杀上前去,皆被姜维阻止。这两个老头堪称异族中少有的智者,如何不知道此时冲杀要付出极大的损伤?
不过是在各族勇士之前装装样子而已,姜维自然看得出,更没必要戳破。极力阻止二人的提议,一可显汉家珍惜兵士的气度风范,二可成全秃发寿阗和姚古那的勇名,何乐而不为呢。
钟会这边撤军,那边又是败绩的消息传了过来。往西方迎击蜀军的匈奴骑兵已然在别处登船而去,魏将邓敦被蜀军所杀,余骑四散溃逃而回。
“嗯,这刘豹倒还是个人才。”钟会闻言微微一愣,旋即对刘豹产生了一些兴趣。
“请将军先登船,末将引军断后。”王观此时也不敢接这话茬,只是督促钟会先行登船。
“好,有劳王将军了。”钟会也不推辞,这个时候主将本就是要登船的。
并州刺史原本并非是诸葛绪,不过诸葛绪拉拢了匈奴人有了庞大的实力,朝廷这才用诸葛绪做并州刺史。能借助外族的力量也是好事儿,这些外族也不是什么善类,魏国北方兵力薄弱,难免使外族们不生异心。
不说反叛作乱之类的事情,只是趁这个时段离开魏国回归草原,就足以让魏国的威信一落千丈。
处于种种的考虑,司马昭才重用诸葛绪这败军之将,否则有什么道理对这连连败退的前雍州刺史不加惩罚?西线的总指挥必然是钟会之流,诸葛绪带领并州军听令便是了,这倒也无伤大雅。
成为了并州刺史,诸葛绪更加的飞扬跋扈,表面上倒是没什么过分的事情,实际上匈奴人在并州的权利已然越来越大。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让诸葛绪人心向背了。要知道这些匈奴人臣服了魏国,可是其地位远不如汉人,诸葛绪重视匈奴人,汉人如何看得惯?
魏军尽数登船而去,姜维也率领蜀军退兵。这一夜的激战实在是消耗太大,钟会深谋远虑,看来这两河区域还须一番苦战才是。
回到船中的钟会看都没去看诸葛绪一眼,在钟会眼中这诸葛绪已经是个不堪使用的家伙了。在朝为官的哪个看不出诸葛绪凭仗的是匈奴人呢?换到诸葛绪那个环境下,大部分人恐怕都无法东山再起,就算有这个能力,也没诸葛绪被匈奴人看中那个运气。
匈奴左贤王刘豹说战就战,说退便退,来去之间毫无犹豫,冲着这一点已经是许多魏国将领难以企及了。这不仅包含对局势的判断,更有为将者在军中的威严。钟会可不会蠢到相信匈奴人会卖命的作战,这一战的失利并不出乎自己的意料呢。
“今夜之战,尔等有何看法?”钟会把大部分的主要将领都聚集到自己船上问道。
“蜀军兵力不多,只是那些羌人和鲜卑人实在是太多了。”
“是啊,不知道蜀人做了什么,那些异族竟然这么卖命。”
“据我观察,这些异族军队进退符合法度,恐怕是被姜维操练许久了,棘手啊……”
魏将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焦点无不落在了蜀汉的少数民族军队身上。
照着今天的作战来看,蜀军在河南地区也不过是七八千人的兵力,可那些替蜀军效命的少数民族